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圣地行思

火烧 2011-11-1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作者贾作璋的视角,回顾延安与毛主席的深远影响,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干部培训体验,探讨延安精神、历史反思与为官之道,体现圣地行思的深刻感悟。

圣地行思  

贾作璋  

2008年4月  

一  

在无数中国地名中,最早进入我记忆的,除了自己故乡的地名外,恐怕就是首都北京和圣地延安了。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山里头的西北农村娃,只能通过小学读的课本了解外边的世界,因为对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初出生的西北农村娃来说,当时既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电视机,绝大多数家庭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一纸可读的东西。当然,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父母和乡亲们自然也是孤陋寡闻,无从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  

也许,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里,有关毛主席和延安的内容很多很多。但猛然间还能记起来的,就是《杨家岭的早晨》《八角楼上》以及贺敬之的《回延安》等等。这些文章,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延安很远很大很美,哪里的毛主席就像神仙一样很能很能的总体而又朦胧的印象!总之,当时从小学课本里知道的延安和在那里的毛主席,就像姥姥给我们讲的神话里的地方和人物一样,很神圣、很遥远、很向往,但当时只是向往而已,从来没有萌生过到哪里走一趟的想法,因为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山里娃来说,远处与天相接的山头处,就是世界的尽头,而外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像神话里的地方一样遥不可及,更别说延安了!  

长大了,考上大学以至于工作后,虽然知道延安并不十分遥远,也能去而且想去那里看一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成行!  

二  

机缘终于来了。2009年4月,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组织我们赴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体验式学习。由于中途要路过十三朝古都西安,所以顺道参观了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佣、大雁塔和西安城墙。来到华清池,看着如织的游客,一个个伸着脖子,仔细聆听导游的解说,并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急切地寻觅历史遗存,努力地想象这里曾今的似水柔情和刀光剑影。  

毫无疑问,华清池的主角应该是杨贵妃,游客主要是循着这道“靓光”而来,至于唐玄宗与蒋介石这些曾经的历史主角,在此时此地的普通游客眼里,只能屈尊当配角了。但作为一名肩负学习考察任务的党员干部,视角和感受应当有别于普通游客。  

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在这温柔富贵乡里沉迷于享乐,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使生灵涂炭,王朝由胜转衰,自己也蒙受了奇耻大辱。这里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好端端一个皇帝,一下子会变得这么昏聩荒淫了呢?!——  

其实,喜欢享乐是人的天性,但人不能一直享乐、过度享乐又是自然的法则。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痛彻地总结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但可惜并不是很多人都能一以贯之地践行。贵为皇帝、开创了盛世的唐玄宗,也许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惜他没能自始至终地奉行。唐玄宗之所以没能做到自始至终,原因也许有三:一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他,也许骄傲自满情绪与日俱增了、而忧患意识则日渐消退了;二是他身上喜欢享乐这一人性的弱点逐渐占据了上风并日益暴露出来;三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奸佞小人抓住了皇帝的弱点投其所好、助纣为虐,由奸佞小人形成的致错机制在皇帝身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由赤子忠臣形成的纠错机制在皇帝身上日益失去其作用。为此,在唐玄宗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越是事业发展顺利、越是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越要牢记辩证法、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其次,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克制“喜欢享乐”这一人性的缺点,清平是福的观念不能改,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最后,只要你身居高位、只要你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一些心术不正的人肯定会时刻惦记着你,肯定会不择手段地拉拢你、腐蚀你,他们不怕你清廉,就怕你身上没有弱点,就怕你没有特别爱好。所以为官者一定要保持高度清醒、时刻提高警惕!  

不知当年为催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而下榻到华清池的蒋介石,在这个充满浪漫和悲剧色彩的华清池里是作何感想的——不知他想得多的是李隆基的昏聩荒淫还是杨贵妃的闭月羞花。但他无论怎样浮想联翩,也想不到华清池里半夜惊起的枪声,更不会想到他的名字将与因他而留的无数弹痕以及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凄美浪漫,一并永久留存在这里,供后人评说反思。他尤其不会想到的是仅仅十几年后,他当时催逼张学良、杨虎城剿灭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会从他的手中夺取政权。  

其实,蒋介石丧失政权的根由,华清池的斑斑弹痕也给我们些许启示。前面说过,蒋介石之所以不辞辛苦,大冬天从温润的江南首都到严寒的北国古都,就是为了催逼张、杨剿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从其1927年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直到这次冒着严寒(甚至个人安危)亲赴西安下榻华清池,干的仍然是消灭、追剿共产党这一件事。那么“十年追剿不停歇,为公乎?为私乎?”其实,这位曾经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现在则打着“攘外必先安内”幌子的党国领袖,为的不是国家民族之公,而是一己一党之私;为的不是独立民主之公,而是专制独裁之私。正因如此,北伐胜利曙光初现之时,他就将屠刀砍向了自己同盟者的脖颈,锦绣河山沦陷日帝魔爪之际,他依然围剿、追杀自己肩负民族救亡图存使命、呼吁团结抗日的同胞。华清池的斑斑弹痕,说到底是国家民族之公向一人一党之私的讨伐,是民族矛盾大道理对阶级矛盾小道理的讨伐。这些弹痕也告诉我们,下级忠于和服从上级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上级所奉行的须是大义,所走的须是正道。一个组织、一个人,如果事事私字当先,目光短浅,心胸狭隘,那就成就不了任何大事。记得影片《成吉思汗》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你只有拥有象大草原一样广阔的胸怀,你才能统一草原各部落”,这是成吉思汗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教育他时说的。是的,天下事须以天下心为之,做大事必须有大眼光、大担当、大胸怀、大境界、必须走正道。毛泽东同志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深有感触地写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的,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最后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她走的是人间正道——北伐时,同心同德进行北伐是人间正道,而为一己一党之私屠杀自己的同盟者是反动邪道;在日本铁蹄蹂躏祖国大好河山、企图灭亡中国之时,坚持团结抗日是人间正道,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则是反动邪道;抗战结束后,坚持和平、团结、民主是人间正道,而发动内战、坚持专制独裁则是反动之道…古人云:“一时胜负决于力,千古胜负决于理”,从长远看,有理者必有力。华清池的累累弹痕,说明理不在蒋介石一边,可惜蒋介石并没有痛彻反省。蒋介石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政者、为官者必须着眼全局、坚持和捍卫大义和正义,如果凡事都从一己一集团私利出发,必然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华清池的枪声,是下级打向上级的,是大义教训小利的,我们在这件事上得到的教训,应当比当年留在墙壁上、柱子上的弹痕更深刻才对。  

人们说,来到西安,不参观一下秦始皇兵马佣,就算不了真正到过西安。如今到了西安,自然也要看看这“世界第八大奇迹”了。看着墓坑里虽历经数千年,但风采依旧、气势森然的泥塑火烧的“兵马”,不免感慨万千:一感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尽管当时的老百姓深受笃信法家的秦始皇的严刑峻法之苦,但如此规模盛大的陪葬,毕竟不是殷商时期的活人殉葬(尽管因修建陵墓和其他原因而死在这墓坑里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不能不算是这位始皇帝带有血腥的人道创意;二感慨于我们祖先的智慧,尽管要不要修建陵墓、要不要修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主意,但如何修以及修的结果如何则主要取决于那些属于我们祖先的当时的老百姓。从整个陵墓的宏观布局到对单个兵马俑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的细微雕琢,无不凝练和展示着无数陵墓修建者的智慧和才华,无不证明着当时我们祖先的能耐所达到的高度,他们才是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知识产权”的真正拥有者。三感叹于秦始皇为满足其穷奢极欲生活而极富想象力的“折腾”,又修宫殿又修陵墓,有修长城又修驰道,一出手绝对是极富想象力的大手笔。通过这些大手笔,这位始皇帝不但恣意放大享受的厚度,而且企图无休止地继续这享受的长度。他一直做着两手准备,一边炼仙丹,企图长生不老,永远在皇帝这一至尊的位置上作威作福;一边通过修陵墓,世间的一切复制于地下,企图既使等不及长生不老药而死了,也能保证永久地当皇帝——哪怕是死人的皇帝,考虑不可谓不周全——可惜这位只考虑自己感受、只谋划自己享乐的皇帝,这位把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建立在“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基础之上的皇帝,没有想到卑贱至“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的陈胜、吴广点燃的星星之火,会迅速成为燎原大火吞噬他的梦想、他的贪婪、他的罪恶、他的一切的一切……秦亡的教训,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做了深入骨髓的总结和生动形象的描述,作为后人,作为当今的共产党人,我们应当熟读文本,参透大道,戒奢戒贪,克勤克俭,为党尽忠、为国尽力、为民尽责。  

在西安,还顺路参观了大雁塔和古城墙。相传大雁塔是历经千辛万苦取经回来的唐玄奘所修,圣塔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依然挺立如初。首先让人惊叹的是这建筑的质量,历经一千多年风吹雨打,中间又遭受到多次地震的破坏,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这不能不让人钦佩先人的智慧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做事精神,他们留下了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东西。时下那些不顾底线道德、没有精神追求、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的豆腐渣工程的制造者,假设他们能与当年大雁塔的修造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不知他们有没有无地自容之感,痛改前非之意。鲁迅曾将舍身求法的人看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座大雁塔像一座丰碑,见证了玄奘的精神高度和大唐盛世的大气包容程度。一个开放的、勇于探索、勇于向他文明学习的与时俱进的民族,在历史潮流中,他永远是顺风顺水,永远会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玄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虽九死一生而执着不改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骨骼硬度和韧性的体现,以这种精神为质料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能够挺得住任何困难和考验,有能力排除任何干扰和阻力,向着自己的目标胜利前进。认真、执着再加上海纳百川的自信、包容和大气,成就了玄奘在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度和大唐盛世在时空坐标上的位置。  

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浩劫喧嚣声中,在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逐利浪潮中,一座古城墙能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站在西安古城墙上遥望遐思,感叹于西安城墙的完整完美,痛惜于包括北京古城墙在内的无数珍贵历史文物的被破坏和灭失,依稀还可以看到梁思成老先生为保存北京古城墙而号呼奔走和痛心疾首,钦佩于一些人为抢救濒危文物走乡串户、不辞辛苦、苦口婆心。鲁迅说过,“不能革新的人种,也是不能保古的。”同样,一个不善于保古的民族,自然也不会进行有效的革新。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有历史的厚重感和虔诚感,应当具有真正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眼光和能力,应当自觉传承和接续优秀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不能把自己与历史割裂开来,与世界分割开来,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这是很重要的方法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