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论纲(之八)《资》本论
“新文化”论纲(之八)
《资》本论
梁 勋
[名词解释]:我们的古人似乎早已预料到今天的经济格局和金融危机......
资——次贷;
货——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货币,然后再把所有的货币都变一张纸(股票和期权)。
贷——还得找一种东西(金融衍生品)代替货币,然后才能把别人的钱统统装进自己的口袋;
[正文]:
“资本”的本来意愿是:平衡物权以资生存之本。
“资本”属于“物权学”里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在当代,“资本”已经发展成为凌驾于物权之上“资本联盟”。
“资本”,老百姓俗称“金钱”,经济学家称之为“货币”或“金融”。在本质上,“资本”所代表的是等价的“产品”,而产品所依赖的是资源。所不同的是,“资本”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的。
“资源”是自然的生成的,本无权属,它意味着地球以及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空间里的一切属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自古至今人们对于资源的权属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人们总是努力地使自己过得比别人好一些。不过争夺的方式在变化着,古代和近代主要是靠“武力和强权”争夺资源,而当代则主要是靠“金融”来争夺资源,这大大地掩盖了资源分配的弱肉强食的血腥。
而两者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部分的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来看看当代“资本”是如何抢占资源的。
“货币”是资本的符号,货币又是如产生的?显而易见,货币不是大多数人能够制造的,而是国家生产的。货币产生的原意是方便生存资料的流通以资生存之需,而现代“货币”已经演变成“资源”争夺的工具。
“货币”印好之后,要投放社会。哪些人才有权利和机会获得货币呢?理论上讲是货币的地域性所覆盖的“每一个人”,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货币”被分配到少数人手中用来抢占和过渡使用资源,因为“银行家”是“救急不救穷”,甚至是“嫌贫爱富”的。各国政府及富豪阶层与金融霸主结成同盟,以“勤劳致富”、“慈善”、“契约”以及“法律”掩饰和保护着“资本”分配的“不公平”。
货币一旦转变为“资本”,它就朝着“财富放大”的道路上奔跑,“资本”已不再完全是“生存资料的流通以资生存之需”,而是一种“财富放大器”。财富似乎越放越大,资本似乎越积越多......这时候,“资本”的真实面目被隐藏在五光十色的“金融泡沫”和“暴富幻想”之下。
仅就货币资本而言,它真的增值了么?假如全世界投放的货币总量是一万万亿,那这“一万万亿”是如何实现“增值”的呢?假设这“一万万亿”是分配在四个人手中,四个人之间开始相互交换,交换来,交换去,这“一万万亿”会增值么?经济学家们和资本家们心里都很清楚:那是不可能增值的!
问题是:他们会仅仅局限在这四个人之间交换么?不!绝对不会!这四个人正真的目的是与其之外的所有人进行“交换”。怎么交换呢?因为多数人没有“货币资本”,他们只有用“仅有的资源”、“可再生的劳动力”和“可任意赋值的智慧”与这四位资本家交换。其结果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劳动创造了价值!而资本却“俘虏”了劳动者!尽管“物权天赋”,尽管“人权天赋”,尽管劳动使得“资本”实现了增值,“资本”是不会眷顾劳动者的。“资本”不去眷顾劳动者,这就暴露了“资本”的又一个本性:忘本!
同时全世界都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生存空间里资源是有限的!
这就激发并暴露出了当代“资本”的“排他的利己主义”和“陷阱式的诱利主义”本性。此次金融海啸再一次证明了“资本”的吸食性。在当代以及以后若干年中,“资本”不仅仅是“经济掠夺”的工具,而且是新的“经济战争”和“经济霸权”的武器!
“资本”要真正成为“以资生存之本”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人类不会放弃这一目标的!
为便于博友浏览,将这个系列的文章链接如下:
“新文化”论纲(之一)
“新文化”论纲(之二)
“新文化”论纲(之三)
“新文化”论纲(之四)
“新文化”论纲(之五)
“新文化”论纲(之六)
“新文化”论纲(之七)
“新文化”论纲(之八)
附录:
郎咸平(2010-03-25 11:01:08)新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新方式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77页)
记得在《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付梓之前,出版社的编辑建议我研究一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提升本书的理论高度。好,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列宁当年是如何概括帝国主义的特征的: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一针见血!列宁的这些论述,足以让我们看清今天的国际经济本质,足以让我们厘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本轮金融危机开始时,记得媒体报道过《资本论》在欧洲脱销的消息。其实在我看来,欧洲人应该大买特买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才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说的是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分析的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列宁告诉我们,垄断是今天国际经济的常态,金融寡头统治着今天的全球经济,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或者正在瓜分全球的市场。这就是列宁告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经济生态。
我想,我们内地的读者,只要高中毕业,为了应付各种考试,都曾熟练背诵过列宁的这些论述。我奉劝各位读者,结合你的经济生活,回过头来,再好好思考一下列宁的这些论述。
现在,帝国主义以新的面目出现,我姑且称之为“新帝国主义”。按照列宁的思路来分析,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1)垄断组织今天发展得更为强大,不仅仅通过控制全球的产业链,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而且在政治文化上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君不见,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总统、首相、议会,不就是这些垄断组织的跟班吗?各位读者如果好好看看本书中沃尔玛的案例,就会明白,沃尔玛以“贪吃蛇”的方式,是如何整合和控制产业链,并形成巨大的垄断组织的。
(2)今天,帝国主义的金融寡头,已由传统的银行转变为现代的“投资银行”了。他们不仅仅与产业资本融合,而且与传统的银行资本融合;这种融合已经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控制产业资本和传统的银行资本。不仅如此,他们还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各种金融产品和杠杆工具,撬动全球全社会的资本,呼风唤雨,为一己私利,牢牢控制全球的经济资源。他们不仅能使某个产业破产,还能做到使某个国家破产。本书中所谈到的所有案例,都有现代金融寡头的影子。
(3)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本输出的时代了,而是资本自由化的时代。资本自由流动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请各位读者好好思考一下今天的金融危机,回头再看看南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就会明白金融寡头的“资本输出”战略,是如何利用资本自由化规则,来搞垮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我们的“秀水街模式”,是很难与金融寡头操纵的“华尔街模式”对垒的,用“产品输出”来和“资本输出”竞争,输赢一开始就已见分晓。
(4)《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中的案例足以证明国际垄断组织已经形成强大的同盟,也就是说,通过产业链高效整合的形式,牢牢控制着某个行业或者产业。这些国际资本垄断同盟,已经超过了枪炮的力量。关于资本国际垄断同盟,请各位读者好好看看本书中“孟山都、四大粮商和华尔街”的案例,就会知道,他们是如何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并操控全球农业的。
(5)今天最大的帝国主义大国,已经不满足于瓜分土地了,而是通过资本来瓜分世界市场。过去主要是通过战争来瓜分土地从而占领市场,现在省事多了,通过资本或者垄断联盟来直接瓜分国际市场,以实现资本的目的。也就是说,过去的“瓜分土地”已经演变成现在的“经济殖民地”了。请各位读者看看《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第三部分,就会知道外资是如何瓜分市场,进而控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