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季羡林,你原来是孔子化身啊!

火烧 2008-10-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季羡林提出孔子化身言论,分析其对儒家文化、和谐理念及国学发展的看法,强调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季羡林,你原来是孔子化身啊!  

   

   

季羡林何人何事,说实在的俺草民并不关心。但最近,强国论坛及北京大学清源论坛联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对他进行了采访引起了俺的注意。  

请听听这老先生的话语:解放前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挣扎,1949年我们终于获得了解放;改革开放后,我们正经历着第二次解放——精神解放,国家前途无量,尤其是现在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概念——“和谐”。“和谐”的概念不简单,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如果全世界都能够接受这个概念,世界人民生活就会更安宁。季羡林先生同时告诫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他说,我出生在辛亥革命年代,经历过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等时期,作为“五朝元老”,对今天的进步体会得更加深刻。不解放,不改革开放,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他又说:儒家文化的根本思想是“和”,这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他说,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爱国、孝亲、尊师、重友”。谈及“国学”时季老说,“国学”就是中国文化,现在全世界成立了很多孔子学院,不仅学中文,而且是学习儒家思想、学习中国的文化。国学与儒家文化无法分割,我赞成发扬中华文化就是弘扬国学。他对当前中国下了结语:发展迅速,人和政通,社会和谐。  

在这段话里,有几个概念:他认为他是“五朝元老” ,那五朝呢,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外加改革开放;他认为“和谐”概念很好,儒家文化的根本思想是“和” 。他要求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发展迅速,人和政通,社会和谐。  

这老先生认为现在已改造换代了。俺草民一想季羡林何许人,他说换代就换代了吗?就当这老儿老糊涂了的一句疯话吧。但转而一想,不对,为什么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权威媒体不顾其有恙在身,追到医院去要他几句话呢?这里面一定有文章。草民就想了解一下此人到底是何方神仙。  

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一搜索: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 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看来这老人有点文化。

再一搜索: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的一句话印入眼帘:“季老心中装载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东方、乃至整个世界。他是为传播整个人类的文化和精神毕生耕耘、无私奉献、闪闪发光。季老的人生原本就是一部书,一部启迪人智慧的书,一部净化人心灵的书,一部永远激励人奋进的书。这老儿不得了,心中装着世界。大思想家啊。

再一搜索:  新华网北京2006年8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徐京跃)“季老,我看您来了。”6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就紧紧握住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今天是您95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 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温家宝说:“您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非常精神。您现在是红衣少年。”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房间里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  2003年、2005年,温家宝曾两次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羡林。听说季羡林仍然每天一早就开始写作,思维敏捷,温家宝高兴地说:“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我刚刚看过您写的《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羡林论人生》,有几篇文章我读了几遍。” 季羡林感慨地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温家宝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温家宝说:“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无论是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知识分子。我们要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心、爱护、信任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 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温家宝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季羡林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好,经济发展,政通人和。要注意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温家宝说:“中国要受到世界的尊重,第一要靠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幸福;第二要靠国民素质、民主与法制、精神文明、道德力量。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民主。”  温家宝举例说:“中国历史上的先秦、魏晋南北朝,出了不少大思想家、大哲学家,重要的一条是思想解放。我们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温家宝对季羡林先生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表示景仰,他说:“真理和科学要求真实。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已近10时。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季羡林切分生日蛋糕,请总理和大家一起分享。  温家宝起身告辞时说:“我对您的生日记得特别清楚。您在书上写道: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官庄一个农民家庭。”  临别时,温家宝紧紧握住季羡林的手,久久不愿离去。原来这老先生得到了政府领导人如此重视,连日理万机的总理都几次看他,还细读他的文章。

再一搜索:举世公认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建议奥运开幕式抬出孔子。哈哈,原来此老儿是孔子化身啊!怪道不顾他有恙也要要他几句话。  

活孔子季羡林教导我们说:他是“五朝元老”。那五朝呢?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改革开放;难道我千篇一们真的改朝换代了吗?遥想当年袁世凯为复辟而尊孔,蒋介石叛变革命而尊孔,草民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