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没有学术地位和话语权的人来说,“掴掌”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火烧 2008-10-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一位无学术地位者通过打教授表达观点,揭示其在缺乏话语权下的独特交流方式,反映社会中不同阶层的表达困境。

对没有学术地位和话语权的人来说,“掴掌”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一位毛头小伙,在某教授签名售书时,掴了这位教授一巴掌。此事被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联想多多,说什么这样下去会引起暗杀、“代表人民枪毙你”等等。这样联想下去,就偏离讨论的主题了。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道德判断并不复杂,何况法律手段都用上了——打人的小伙子遭15日拘留。那么为什么引来众多网民的叫好声呢?果真是这些网民素质低下吗?我看不是。这里必有原因。
     
从教授的身份看,他是绝对的强者,他是“百家讲坛”的当红精英,他在央视喋喋不休的演讲,有人爱听,也有人不爱听。不爱听的如我之辈就换了频道,懒得搭理;但也有不爱听的却还偏要听,看他到底卖什么药。那个打人的小伙子大概就属于这一类。要说这类人,绝对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样大字不识几个,恐怕还是懂得一些历史知识或者有一些见解的。否则他干吗打人家呢?至少他是听懂了那个教授卖的什么药了。

既然听懂了,不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不去和教授辩论呢?为什么不写论文反驳呢?为什么不到中央电视台去说理呢?我想这也是他的身份决定的,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做不到。他不是教授,他不是精英,他没有得到央视的邀请,他也更不认识什么南方周末、炎黄春秋的总编什么的,甚至他可能还不会上网,上了网发文章斑竹还不一定敢放。那么,他怎样与那位教授“交流学术”呢?

他毕竟聪明,没有话语权、没有学术地位仍然可以“交流”。于是他利用签名售书的机会,很文明、很规矩地排队,终于赢得了“交流”的机会。这一巴掌,并不占用教授的时间,也不影响大家排队,很快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他的观点、学术,全部包含在巴掌里了,何等的简明扼要!他的观点和学术能力也很快就被人们搞明白了。当然,这个“交流”的代价或者称报酬,就是被拘15日。这个他早就知道了,否则他不会那么从容和文明。我说他文明,是指除了他的“交流方式”外,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排队等候,不影响他人,接受“待遇”。其实,他的这一掴,也不是要把教授肉体怎么样,而是向教授传递了他的观点、学术水平,达到这个目的就足够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他并没有把教授咋样,也并没有影响教授继续签名。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就是这样简单,一次观点交流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