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上苍赐予人类的唯一救赎福音(一)

火烧 2008-09-17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文章探讨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救赎的可能,分析儒家思想在汉代确立为正统伦理国教的历史背景,强调其与大一统国家、礼教等级及历史发展的紧密联系。

中华文明——上苍赐予人类的唯一救赎福音

隐函数

奥运开幕式后,本打算就开幕式写点东西,但网友们很快专写和发表了关于对此开幕式的看法,基本与我的看法一样,也就放弃了针对此开幕式做专写的念头,而从另一角度讨论一些问题,其内容和实质与此开幕式传达出的意向不无联系,但不想完全拘泥于此,此文从探讨中华文明起始的点滴入手,同时以中华文明作为其中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结合探讨资本主义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本质,至共产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的同一性。  

一,儒家理论的正式确立  

现在太多的人只认为儒家才是中国唯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忘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而且将中国的源头文化尽数抛弃。儒家文化仅是建立于中国源文化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家之言,那么儒家是在什么时代才正式确立为国家的伦理正教的?又为什么单立儒教而废除其他的诸子百家呢?纵观中国的历史发展,你可以发现民族大融合、国家大一统一直是她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秦虽统一了诸夏,但它苛政暴虐的法度又埋葬了它,这样才有了中华民族(包括诸夏——汉民族的前身)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汉,儒家理论在汉的时代为这个大一统的历史进步来说有它的贡献,因为儒家理论比起其他诸子百家来说更符合统治者对加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子的政治主张的核心就是克己复礼,复谁的礼?当然是恢复已没落的周礼——奴隶主贵族的礼。周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盛极而衰的时代,是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礼教推向了最高峰的时代,孔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他一生都致力于挽救和恢复奴隶制,所以提倡克己复礼,让奴隶、新生的封建地主、和各诸侯国等安分守己,克服欲望的膨胀,恢复遵循“天下共主“的礼制,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就是淡薄功利、要求别那么多,各诸侯国守着自己的那一方土地享受安平即可),所以,孔子的治国理论依据是建立在严格的尊卑等级制上的,而带有鲜明尊卑等级制的理论正是汉为加强中央集权制所急需的,因为汉时人们的一些意识还没有完全从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土建侯”制的旧体制中解放出来,尤其是社会残存的旧势力还在兴风作浪,这对新建的国家而言是一个隐患,分裂的意识和势力还在,汉武帝独崇儒术而废黜百家在当时是一个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加强了民族的大融合。我不否认在当时立儒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表了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儒的起源本质上来讲,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理论。但它其中的某些理论恰符合了汉时代需要一个一统的秩序、并能为这个一统的秩序提供理论依据的立国之本,儒的礼教等级伦理在那时就排上了用场。儒家自此正式确立为国家唯一的正统伦理国教。  

二,伏羲八卦与【易】的发展简述  

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源头并不是儒、甚至不是春秋时涌现出的所有的诸子百家,我们文明肇始文化是先天的伏羲八卦文化,上古三圣(伏羲、神农、轩辕)以各自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辉煌贡献使这一文化不断发展、使易成为中国古代尤其是上古时代的哲学体系。伏羲开创了人文启蒙的八卦文化,对华夏文明及文字起源有功德无量、泽被万代的大德伟业。无论从时间排序上还是在中华文明的开创意义上,伏羲都是中华文明的开山鼻祖。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位中华文明的创世先祖的德业有个大致的追溯,因为一个民族及其文明的起始是这个民族自我认识的关键,正如一个人的头部那样重要,民族的始祖就是一个民族的头,一个民族的文明为何是这种风格和特点无不与这个民族的人文始祖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民族的思维灵魂是她的文明肇始者所植的文明胚芽,在中国人的进化中,太昊伏羲是一座里程碑,是中华文明的曙光,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伏羲可能是远古时代整整一代人智慧的集大成者的象征,也可能是集远古劳动人民智慧之大成的确有其人的一位天才级人物,就具体身份的定位而言,他可能是那个时代最先进最具影响力的部落化身,也可能是这种具有先进文化部落的首领。我们可以将其抽象为一位民族先圣以方便叙述和探讨。  

这位民族的先圣:“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在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伏羲以阴阳太极图和挂画涵盖了宇宙万物最深邃的智慧,创立了中国象形文字的雏形——八卦符号,而阴阳太极图是在远古文明尚未形成时,创造的一部完整体系的哲学世界观。以揭示着天地间无穷奥秘的太极八卦,度天地间万物之变化规律,诘吉凶祸福之轮回的辩证规律,为那个时代苦苦求生的人们带来了福音、智慧和力量、带来了改变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途径,从而开创了中华文明先河。他率领原始部落先民走出蒙昧,”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制婚姻嫁娶之礼,从而辟天道、定人伦,由群婚向偶婚过度,这是我民族在其进化道路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德业,伏羲所处的时代,还是一个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的群居群婚的乱伦时代,而这项泽被苍生的德业结束了人们多少万代以来群婚乱伦的局面,使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养牺牲以庖厨”开创了原始畜牧业,改变了人们面对大自然时彻底无助和被动的局面,教化先民们节盈余以备不时之用。“作三十五弦之瑟”,传说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乐器——埙和瑟起源于伏羲女娲时代。这位一画开天的创世纪之圣,在那个“人与兽无异,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知有爱而不知有礼,卧则咕咭,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的野蛮蒙昧时代,点亮了肇始人类文明和智慧力量的灯塔,使人类对自身的存在开始自觉地从自我意识上与兽类分开,中华民族自此具有了文明的曙光。伏羲在其大一统四方万邦部落的过程中,创立的龙图腾,为中华民族树立起团结统一的族徽,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聚合团结寻根溯源的标志。当然,有人说伏羲只是一个传说和神话,那么,神话是什么?神话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处于蒙昧期时对自身历史记忆的一种民族精神的反映,它往往有着真实的来源基础,但却被赋予了一个民族在当时对世界的主观认识和解释,也更多的被赋予了一个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形成过程的精神意义。其实任何民族在早期时对自己的历史记忆都是以神话或传说的方式出现。早期人类就各自的民族历史记忆而言,是一系列的处于童年时的人类对自己历史的童话诠释。但当我们对这些神话和传说加以仔细分析,剥离出由于整个民族尚处于童年时期的蒙昧元素,就可还原出支持这些神话和传说的历史真实。对于我国历史的初期曾出现的四位创世纪人物,即:有巢、煫人、伏羲、神农,现已有越来越多的考证意义上的信证,证明那是远古的信史而非子虚乌有。即使有人认为伏羲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个传说却代表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开始告别蒙昧洪荒而迎来人类文明曙光的黎明。  

继伏羲后神农炎帝首次将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成为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文化和哲学体系。其后黄帝轩辕在前两位圣者的基础上又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并以此成为黄帝立国的政治思想根基。神农轩辕之时,开创的中国农业文明、中华医学、天文地理、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国家政治文明等,无不与伏羲创立的先天八卦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关系渊源。尤其《易》是中华传统医学之源。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之祖的《黄帝内经》与《易》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明代名医张景岳说:“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医与《易》的结合,创造了我国独特的医学文化。就天文历法而言, 常秉义 先生在《天文与历法》中说:  

原始形态的历法是以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干支系统及与之相配的北斗七星、二十八宿星辰所组成的“宇宙大钟”构架,再配以周天公度(360度)和日夜百刻时针系统(类似百分比法),从而形成三代以前简炼精致的历法。这种历法以爻为核心,动态地反映了宇宙运行规律,比之后来的历法,从宏观上讲,差误要小得多。  

《易》讲的就是阴阳之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和宇宙的普遍性法则,这是《易》之根本!并由此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天文历法。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结束了原始禅让政治制度而开创了世袭制的夏朝,其立国的哲学政治依据是《连山易》,这是继伏羲之后由神农氏所创,因神农之号曰“连山氏”,故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所以称夏为“夏道连连”,而“夏道连连”就是夏的政治纲领。至商时所用的立国之本即《归藏易》,此为黄帝在前两位圣者的所创的易学基础又一新进,因黄帝之号为“归藏氏”,故以坤卦为首,坤之特点为藏、为敛。所以坤卦象征大地和母亲,所以殷商又称为“殷道亲亲”,崇“人之始源于母”正是商的立国之伦理。而到了周之立国之父文王(中古三圣之一)时,他为了推翻商纣的天下,设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以坤卦为其末,寓义“以乾统坤、以坤顺乾”从而达到“乾坤颠倒”,可见与殷商以坤地为首的政治思想正好相反,乾为天、地为坤,天尊地卑,其政治意图何其明显。而“周道尊尊”,天为尊、地为卑;父为尊、母为卑;男为尊、女为卑;就是周的立国政治哲学伦理。(未完待续,下一篇:【(易)的超拔与孔子的局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