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重归兽性还是超越人性
双履带装甲车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d82770100abxx.html
http://hi.baidu.com/sldzjc2008/blog/item/3de82fd0201770d5572c8496.html
http://blog.21cn.com/sldzjc2008/article/110535
文明是什么?
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相信一些认真的先生一定会在辞典或网络上查找一个标准的答案给我;当然,可能还有些朋友会告诉我金字塔、兵马俑、空中花园就是文明的标志;也可能还有些朋友会告诉我世贸大厦、相对论和原子弹就反应出了文明的进步,同时还可能有些朋友会告诉我自由、民主、法制、普世价值与“上帝爱你”;就算是一个小孩子,也会告诉我你好谢谢对不起就是文明。
但是,这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那么我要的答案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所理解的,以简单的言语对文明所做的总结,因为这才真实的反应了你对文明的理解。那么我对文明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简单概括一下: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在智慧(理论与实践)和道德(规范和原则)上所达到的高度。
我为何要问出这个问题呢?源于之前某著名砖家叫兽曾放言:“假如我要跟一位**的支持者辩理论,我就一定要问:人的出发点究竟是不是自私的?只这一问,我就胜利了!”而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对于此砖家叫兽的狂言就不由得引起我对下一个问题的思索:在21世纪的现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在1923年4月佛洛依德的《自我与本我》出版,其在原有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基础上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系统,提出了系统的潜意识理论。佛洛依德认为,人格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本我”(ID,也称“伊特”)、“自我”(EgO)、“超我”(Supergo),这三者是在意识、无意识活动的机制下,在心理发展的关系中形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的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则呈现出健康的状态;当三者相互倾轧,关系发生错乱时,就会产生心理或精神疾病。而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性的人)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如果三者关系错乱,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在这里想要阐述的问题,就是在三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人类社会,人类的自我是应该回归本我,还是该超越自我(超我)。因为这将决定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方便表达,“本我”,我在这里将其称之为“兽性”,“自我”表述为“人性”,“超我”表述为“超越自我”。
“兽性”也就是将人的人格回归到“动物性”的高度,将人类的活动,回归到动物在动物界的水平。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在人类的早期状态,人类的活动与一般灵长类动物十分相似。而在动物界,需求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类:摄食与繁殖——动物界的两大主题。摄食的需求是为了个体(和群体)生存的需要,而繁殖是为了种族繁衍的需要(《孟子·告子上》载“食、色,性也”)。所以说,对于动物来将,只要这两种需求能够满足,就能够使种族得以延续。在动物界,群体生活是相当普遍的,而一个食物链的完整,又造成了不同种的动物间的捕食与反捕食,但是,在同种间的以残杀为目的的竞争却并非普遍(而以非致对方于死地的竞争是存在的)。而动物间的暴力也大都是以最基本的摄食和繁殖为目的的,所以,在动物间以暴力来获取食物和配偶是种族延续的需要。同时,由于食物的贮藏很困难,所以对得到的食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主。由于食物的稀缺与不可贮存性,在动物的角度上来讲,以满足自我需求为目的的“自私性”、“暴力性”是对类人猿的繁衍和进化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
当人类由动物发展到“文明”(以文字出现为标志)的人类社会阶段。人类的“兽性”逐渐为觉醒的“人性”(“自我”)所压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的食物来源大大增加;房屋的坚固和武器的精良使得人类对猛兽的抵御能力大大提高;而对食物的贮存技术的提高则增加了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使人类的进化摆脱了与其他一切动物的一致性,而走上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其它动物的进化都是以肉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做为进化方向,而人类则是改造自然使自然更适于人的肉体,其主要区别在于人类智能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智慧”的发展使得人类在动物中脱颖而出,而种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量得以提高,寿命得以延长。“人性”代替“兽性”使得人类的道德水平有了规范与标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这就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兽性”到“人性”,并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超我”。而在这个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的出现)人类对于“兽性”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类男女比例基本维持在1:1左右,而当初与之争夺食物的猛兽则为人类猎食而大量减少。而部分人得以脱离或半脱离体力劳动而转向脑力劳动,但其发明创造(并非仅物质层面的)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积极的一面,是能够促进人类的进步的。而其消极的一面也是十分严重的:占总人口比例较小的一部分人由于某些原因,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产品,而摆脱了体力劳动并(为维持自身的利益而)抑制脑力劳动的发展。从而造成大量劳动者生产资料缺乏及生活资料的不足。最终导致对生产力的破坏(生存和健康)和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最终酿成起义和暴动)。这是一种对人类的进化进程和文明稳定发展的反动。所以在人类的发展超越了“兽性”需求之后,如何“分配”即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少量的生产资料占有者占有的劳动成果比例过大而造成大量的劳动者(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的最低生存标准无法维持,人(类)即会依靠暴力来达到自身需求的满足,从而推翻上述对生产力和文明造成破坏的反动力量(集团)。
当人类进化到工业革命以后至今的几百年里,人类文明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超我”的发展阶段。在本阶段,如何“分配”依然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的矛盾。但是,对于如何分配才能更加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比较有效的实践。理论的先行者就是马克思,而实践(同时对理论加以完善)的代表人物就是列宁和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如何分配是无法摆脱的问题,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掠夺与财富的高度集中,使得国内矛盾无法调和而周期性的破溃,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将矛盾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缓和国内矛盾使自身免于被暴力推翻。但地球表面,其本身始终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也就是说,无论矛盾转嫁到何方,始终无法将其转移到人类以外,且资本主义扩张与“无限增长”的本质[关于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文中加以详细论述]使得其不但无法将文明继续推向高峰,反而是一种对文明的反动(虽然“智慧”的发展程度比以往有很大提高),是对人类的反动,也由于其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性也造成了其对地球上“生命”的反动。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试图建立的共产主义才有可能为“如何分配”找到最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最终踢开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应该由“兽性”到“人性”到“超越人性”(占上风),而任何试图逆转的力量都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动。而人类文明的第三阶段将由“超我”(道德)替代“自我”(法律)成为人类行动的指南。彻底由现在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发展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为人类达到更高的文明创造条件。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对于个体的人,“本我”通过“自我”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超我”通过“自我”产生压抑感抑制欲望。在整个精神体系中,“自我”协调着“本我”和“超我”两个方面,依照现实原则,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所以,人本身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对“本我”的抑制(某些“禁忌”不属于(非)此范畴,需要明辨),是一种内敛型的意识形态。而“道德”决定着“智慧”的先进性或反动性。
人类除了自身原始需求的满足外,最大的追求是“幸福”,何谓幸福?比如说:如果你通过辛苦的劳动与丰硕的成果而得到升迁,你个人可能只会觉得“开心”,要达到幸福的高度只有与人(爱人、父母、朋友等)分享。反过来,你的升迁本来对于你某一个同事(可能与你是竞争对手,业务水平你俩半斤八两)没有任何影响,对此他个人应该没有什么反应,但与你相比他就可能会感觉“不幸福”,因为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这是要说明,人自身的活动无法脱离群体,所以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所以“自私”是会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当一个人占有过多的“产品”的时候,其他人的“产品”就会相应减少。
所以说,某砖家叫兽叫嚣的“自私有理”,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动,也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反动。是将“人性”推向“兽性”的行为。如果按照此兽的逻辑:人类因当回归“兽性”才符合文明发展方向,那么利用暴力以追求自身需求的满足就是天经地义的,完全“合理合法”的,也是“上帝赋予”的!如果打着“文明”的旗号仅承认依靠占有“财富”和利用“智力”来达成掠夺的目的,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是虚伪和“反文明”的。
同理: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角度来分析修正者们鼓吹和奉行的“解放思想”。从其提出的理论和具体实施措施上来看,所谓“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在“解放”人类的“兽性”,而与“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最终,只是在解放(开)女性内衣的同时打开潘多拉魔盒而已。
8.9.1于訾水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