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走向“体育大国”,还欠缺什么?

火烧 2008-08-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探讨中国是否为体育大国,指出虽有奥运金牌和群众体育活动,但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体育设施不足、学生体质下降等,强调落实体育方针的重要性。

走向“体育大国”,还欠缺什么?

网上又开始了中国是否“体育大国”之争。有说是的,振振有词,有说不是的,言之凿凿。说“是与不是”,都是爱国,爱之深,多美言,或者“责之切”,都属常情。不必一言不合,视若水火。

我认为,现在因为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中国又夺得金牌第一,因而就说是“体国大国”了,有些急了。离开我们心目中“体育大国”------落实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还有很远的距离,还有不少欠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啊!

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谁说中国不是体育大国”,显然是赞成“体育大国”的。

文中举了四个例子,“全中国像这样的跆拳道班有数千个,学跆拳道的有100多万人。”

“羽毛球已成为中国城市最普及的体育项目,全国参加人数有数百万。”

“业余体校遍布各地,在校学生数十万人”

“场景四:京城任一街头公园。扭秧歌、打太极拳、跳舞、唱歌、练剑……每天清晨、傍晚,这里都会出现一场场群众体育表演,会让人看个眼花缭乱。还有北京的万人登山大会、武汉的万人横渡长江、全国的万人农民台球大赛……相信看到这些热闹场面的人,会理解什么叫大众体育。”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是谁也看得见。并不必“深入到中国社会中去看一看”,就能举出一些。

先说“大众体育”。

曾经风行中国近四十年的“工间操”,现在还有几多人在做?市市县县厂厂都有的工人俱乐部又在哪里?如果还有,不收费的又有几家?

据报道,农村已经“村村”通电,通公路了,很好啊。可是,有多少村、多少乡能有点体育场所啊?有农民斗鸡斗牛斗羊的报道,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就很少了。农村的“留守成员”-----3860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有参加体育的吗?全国一亿多农民工,有条件有资格参加体育活动的又有几人?

中国人多,13亿,有几万、几十万人一活动,“热闹场面”就出来了。如果只盯着他们,对上述人群视而不见,怎么能算“深入”呢?

千里万里挑一,培养“重点”“尖子”,成就几个十几个夺取金牌 的,这当然也是一条路,一种办法。但这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相比照,有偏差。与发展大众体育无关涉。

还有“学校体育”呢。我正准备拟一帖,展开说一说,这里不详谈。只引述专家调研后的结论,也就说明问题了。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5月7日) 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这是权威部门的权威说法。学校体育,尤其是中小学体育(中学体育最差,农村中小学基本都差),当前的状况堪忧呀!为了早日建成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还是尽早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搞好大众体育,尤其切实抓好中小学体育。大众体育及中小学体育全面扎实开展,才是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的坚实基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