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湖南老乡丁玲的交往
毛泽东与湖南老乡丁玲的交往
蒋盈阶
以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蜚声中外的现代女作家丁玲,湖南临澧人,1904年生,比毛泽东小11岁。毛泽东的爱妻杨开慧是丁玲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两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因此她对毛泽东略有了解,不过也只觉得毛泽东是个奇人而已。而丁玲与毛泽东的地真正接触,却是丁玲到达陕甘宁边区以后的事。
毛泽东设宴欢迎丁玲
1933年,丁玲在上海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绑架,后押往南京,被囚禁了三年多。1936年秋天,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出魔窟,几经周折,于当年11月初,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丁玲到延安之前,毛泽东对她已有所耳闻,因此对她的到来极为重视。丁玲到延安不久,毛泽东便在一间大窑洞里举行了隆重的宴会,欢迎丁玲。出席会议的除毛泽东之外,还有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共高层领导,丁玲受宠若惊,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就像远游的孩子回到了家里一样,详尽地讲述了自己被绑架之后的一段经历。毛泽东望着这位死里逃生,而又浓眉大眼的女士,听得十分出神。当丁玲讲完后,毛泽东发话了:“你这么远来到苏区,打算做点什么呢?”
“当红军!”丁玲眼睛睁得圆圆的显得很是坚定。
“好呀,”毛泽东高兴了,大声说:“昨日的文小姐,今日的武将军。还有一仗打,可能赶得上,跟杨高昆他们前方总政治部上前线去吧!”
毛泽东赠丁玲《临江仙》词
1933年11月22日,文艺协会召开成立大会,丁玲、成仿吾等16人当选为干事。第二天,在第一次干事会议上,丁玲又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就在这时,毛泽东同意了丁玲提出的当红军上前线的要求。
11月24日,她随杨尚昆等北上,来到定边。不久,又随彭德怀、任弼时领导的一方面军南下,来到三原前线司令部。丁玲在前线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与战斗热情,并积极写作,这使毛泽东十分高兴,于12月底写就《临江仙》一词,赠予丁玲,用电报拍发到前线,嘱交给丁玲本人。词云: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延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女将军。”
然而,丁玲当时不在聂荣臻的司令部,所以未能读到毛泽东的《临江仙》词。直到丁玲从前线回到延安,有一次在毛泽东的窑洞里交谈,才知道毛泽东曾给她写过一首词。毛泽东说:“你上前线后我为你写过一首《临江仙》词,你可曾看到?”
“没有哇!”丁玲摇摇头,感到很是奇怪,“写的什么内容?”
毛泽东没有回答,只是坐到桌旁,摊开一张不大不小的白纸,提笔在手,凭着记忆,将《临江仙》词重新抄写了一遍。他当时是横写的,没有题目和词牌,也没有落款。丁玲望着毛泽东那龙飞凤舞的笔势,自然十分得意,同时也充满了感激之情。
“拿去吧!”毛泽东抄写完毕,便将这幅墨迹递给丁玲。
“谢谢主席!”丁玲赶快起身,双手接过墨宝,脸上写着喜悦,心里充满幸福。
毛泽东说丁玲有点名士气派
那时,丁玲不过三十出头,性格开朗活泼,与毛泽东又是湖南同乡,因此很谈得来,经常到毛泽东那儿去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毛泽东常常与丁玲谈到李白、李商隐、韩愈和宋词,也谈到《红楼梦》。因此,丁玲感到毛泽东不但特别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而且旧学极其渊博。毛泽东每次应邀出外讲课,警卫员总是通知丁玲,而丁玲也往往坐在露天广场上,听毛泽东讲课。
1937年1月31日,毛泽东亲自发起了为老师徐特立祝寿的活动。为了庆祝徐老60岁寿辰,丁玲和周小舟、徐梦秋买来一块红缎子,准备写一首诗祝贺他,三个人正在你一句我一句地凑诗,毛泽东来了,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呀?”
“我们正在凑诗呢!”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丁玲把他们凑成的诗念过后,毛泽东说:“前边两句写徐老长征时的神态,很好。‘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真是那样,很现实,这是谁都知道的。诗末两句,‘青山与绿水,徐老永不老’,也好。
一次,毛泽东对丁玲说;“了解一个人很不容易,有时要几年,几十年,有些人你一生也了解不透。”又一次,当别人要丁玲谈谈对边区的观感时,她说:“边区就像个小朝廷,林老就是个财政大臣。”后来这话传到毛泽东耳朵里,非但没批评丁玲,反而对此说法很感兴趣。
1937年2月毛泽东写信给红军后方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同年春,毛泽东来到丁玲住处,看到一群从国统区来延安抗大学习的青年,便笑着说:“丁玲,我看这些知识分子很喜欢跟你接近,你这里有点像文化人的俱乐部。”毛泽东曾认真读过丁玲写的文章,闲谈中作过一些评论。一次,毛泽东对她说:“你有点名士气派。”
毛泽东看丁玲演戏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丁玲、吴奚如等人组成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组织上任命丁玲为该团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毛泽东说:“这个工作重要,对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
回去以后,丁玲向服务团的同事传达了毛主席的讲话精神,并抓紧作好上前线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服务团出发之前,向延安各界作了汇报演出,丁玲在《王老爷》一剧中也担任了个角色。演完回到后台,只见毛泽东站在台上的侧幕旁边,从缝隙里看戏。一见丁玲,便笑着说:“啊,丁玲也上台演戏,好呀!”
“主席怎么在这儿看戏呀?”丁玲有点发窘。
“嘿嘿,我来迟了一步,前门挤不进来,只好绕到后台进来。”毛泽东解释说。演出结束,毛泽东极有兴趣地笑着对丁玲说:“节目不错,就这样搞下去。”
丁玲向毛泽东请教
1941年5月,《解放日报》创刊,丁玲担任了文艺栏目主编。一次,丁玲与毛泽东在户外相遇,以请教的口气问道:“主席,为什么你在文章中批评人,人家服气,而我写批评文章,人家却不高兴呢?”
“批评人家要实事求是,讲点辩证法。”毛泽东笑了笑,然后说,“批评人家时,一定要记住。”说到这里,毛泽东故意停顿了一下,加强了语气,“先把人家的长处说一说,并且要说透,然后再对他的错误或缺点进行批评,他就服气了。如果你光是批评,有时候就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一些误会、麻烦,这就不好。”
丁玲听了,连连点头。
“总之,”毛泽东接着说,“内部批评一定要估计人家的长处,肯定优点再谈缺点,人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丁玲又认真地点头,她钦佩毛泽东的工作方法,决定模仿去试一试。后来,丁玲在文章中还回忆说:“这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一直记在心上。几十年来,这在这一方面就比较谨慎了”。
毛泽东说丁玲找到了“母亲”
1944年6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同时刊载了丁玲的《田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那天晚上毛泽东便看到了这两篇文章,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给他们写了封信:
丁玲 欧阳山二同志:
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俩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敬礼!
毛泽东七月一日早
丁玲和欧阳山接读了毛泽东的信,兴奋不已,7月1日下午,便来到毛泽东住处。毛泽东见到他们很是高兴,向他们不厌其烦地询问了解合作社的情况。还特地留他们吃了晚饭。那天,毛泽东兴致极好,吃完晚饭,在送他们返回的路上,还与他们一边散步,一边谈论。
不久,在一次延安干部会上,毛泽东提到:“丁玲写了《田保霖》,很好嘛!作家要去写工农。”在一次高级干部会上,毛泽东又夸奖说:“丁玲现在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又过了一段时间,丁玲将自己写的《三日杂记》请毛泽东过目,看后,毛泽东用赞许的语气对她说:“唉!丁玲,你能够和柳拐子婆姨睡在一起聊天呀。”此后,丁玲更加起劲地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写作,一气写了《袁广发》、《民间艺人李朴》等一批作品。并于1946年开始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至1948年春完稿。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一次,谈到丁玲的作品,他说:“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
1948年6月,丁玲在西柏坡时,还给丈夫陈明写过一封长信,其中谈到她与毛泽东的接触情况:“主席告诉我收到了前年我给他的信,他说我已经找到了‘母亲’,并答应我,读我的原稿。主席两次重复着对我说,历史是几十年来看的,不是几年来看的,要几十年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发展、是停滞、是倒退、是好、是坏。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多么地在鼓励着我。他不怕我不明白,当我第三次在他院子里坐时,又重复了这一些话,并且拿鲁迅作例子。他还说我是同人民有结合的,我是以作家身份去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我是代表,代表中国人民……他又问我搞土改的情形,还问了你并且说我已经在农村生活十二年,可以够了。以后要转向城市,转向工业,要学习工业,写工业,与城市建设。”
作者;蒋盈阶 湖南省安化县毛泽东思想学会(413500)电话:0737-7231471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