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思考剥削剩余价值的重大发现

火烧 2008-05-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示智力活动产生的价值如何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提出节约劳动力价值归属问题,通过微软案例说明二次剥削现象,强调剩余价值论在现代智力经济中的适用性。

 正题:马克思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造到许多所谓经济学家的质疑甚至否定,尤其是对智力方面所产生的财富更是认为剥削剩余价值无法解释,以此来达到否定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理论,但昨晚在无意间思考这个问题是,终于发现了智力活动所产生的财富原理完全符合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现论述如下:

当现代人类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价值越来越丰富的时候,那么智力价值是如何分配的那,资本家用工厂生产了智力产品,将他销售给消费者,智力产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消费者产生节约劳动力,比如自行车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那么自行车相对步行就会出现节约劳动力,这在软件方面更突出,你买了一个查阅图书的软件,那么利用网络你就可以节约出买书等劳动力,但最关键地就在这里,看好为了重视我用引号“节约劳动力价值”也就是这个“节约劳动力价值”的所属权归谁,理所当然应该归劳动者,可就是这个“节约劳动力价值”------即“节约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消费者也就是劳动者受到了二次剥削。

为了说明问题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的价格是100美圆,但我们很清楚哪个光盘市场价格也就不到1美圆,那么他为什么可以买到100美圆那,原因就在于他无偿的霸占了“节约劳动力价值”为什么说他是无偿霸占那,马克思的剥削剩余价值论上说了资本家剥削了自己的工人,不错自己的工人工作了10个小时,创造的价值是10美圆,而资本家只给他5个小时的价值5美圆,剩余的5美圆归资本家了,这点很清楚,现在疑问就出来了,那资本家因该将光盘买10美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买100美圆那,问题就出在“节约劳动力价值”上,资本家不但剥削了自己的工人,还拿走了本应该属于消费者的“节约劳动力价值”90美圆,而且是无偿的,因为消费者已经付了10美圆的“劳动力价值”,消费者受到了二次剥削。说到这里我想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资本家的剥削并没有因为人类智力价值的越来越重而减轻,相反是加重了。袁隆平教授为什么没有成为亿万富翁,就是应为袁隆平教授没有将智力活动产生的“增加劳动力价值”,也就说没有将粮食供养更多的人而产生的“劳动力价值”也可以说是变相的“节约劳动力价值”占为己有,这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马克思说的好“资本家在整体剥削工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