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革命与国际关系
尼泊尔革命与国际关系
作者:约翰•梅吉 翻译:52china gjgy.org 国际共运网
《每月评论》记者约翰•梅吉写的这篇文章同时发表于印度孟买出版的2007年5月19日《经济政治周刊》。
尼泊尔的这场革命的国内战争实事上以2006年4月人民大众对贾南德拉国王的胜利,理论上以2006年11月和平协议的签署而告结束。尼泊尔皇家军队现在称自己为尼泊尔军队,和平协议要求在有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参加的新政府控制下对其实行民主化。到写这篇文章时为止,这个还没有实现,因此,现在尼泊尔军队仍然主要被那些真正的封建精英领导着,他们过去和美国“顾问”一起,进行了非法的、残酷的、肆无忌惮的内战。然而也不能低估尼泊尔革命变革影响的范围。今天,尼泊尔军队和革命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或“PLA”)在尼泊尔人自己成的协议下,在联合国帮助的监管下实质上给予了同等的地位。
在2006年6月1日的王室血案之后,发动于2006年2月13日由处于地下状态的尼共(毛)领导的人民战争从地区性的主要是游击队同警察而不是同尼泊尔皇家军队的战争发展为全面的革命国内战争。在比兰德拉国王及其全家被谋杀后,尼泊尔皇家军队被派来镇压革命的力量,这支力量已经获得群众支持、出现在全国各地、控制了广大地区、拥有一支正规的有组织的军队——人民解放军。因此,斗争的双方能否在国际舞台上被给予实际上的平等地位的问题就提了出来。
在911事件后,美国对尼泊尔进行军事干涉,它要给革命者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不仅在法律上(以美国的观点)拒绝承认他们,而且在这场武装冲突中把他们排除在举世公认的国际法的范围之外。自从2004年起,尼泊尔的邻国渐渐承认了革命者的合法性;这个过程与他们逐渐放弃“恐怖分子”的名词相呼应。现在尼共(毛)参加了尼泊尔政府,世界上只有美国还在称尼共(毛)为“恐怖分子”。虽然不断出现的危险仍然存在,但这些发展表明尼泊尔面对外国对自己内部事务的干涉时一再顽强地表现自己的独立性。
美国对尼泊尔事务干涉的开始:西藏“康巴”游击队
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1723-1775)于1769年建立了统一的尼泊尔,他对尼泊尔的地理形势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两块巨石之间的一个“山药蛋”。尼泊尔的历史证明了他的观点:当中国衰弱时,尼泊尔主要处于印度的强大影响下,它的独立就成了问题。从1842年到1945年,中国的统一和主权都处于崩溃状态,尼泊尔的国际关系完全处于印—英的控制之下。加德满都唯一的外国代表就是英国代表。独立后,新的印度政权企图主张其对尼泊尔的控制先于印—英对尼泊尔的控制,并获得一定成功。1950年,印度强迫尼泊尔鉴定了不平等的条约,1950年代,有6年多,印度在加德满都都驻有“军事代表团”。但随着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尼泊尔的主动权也在不断增长。1955年,尼泊尔同中国重新开始了外交关系,之后,尼泊尔加入了联合国,并同美国和苏联互换了外交使团。
1959年,中国重又恢复了对尼泊尔邻近的西藏的统治,达赖•喇嘛逃到了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的位于印度的活动基地。1960年,尼泊尔国王马享德拉(1955-1972)发动政变,解散了由尼泊尔大会党领导人B•P•柯伊拉腊领导的议会政府,并随后建立了由王室控制的“无党派村务委员会”制度的统治。印度支持被免职的尼泊尔大会党领导人,当马享德拉向中国建议修建连接西藏和加德满都的汽车公路时,印度表示强烈抗议。1962年秋,新德里向内陆国尼泊尔实行封锁。然而,很快,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印度被中国迅速击败,绝望的印度不愿再同尼泊尔对峙,就结束了封锁。同中国的冲突使得印度向“红色”中国最大的敌人美国求助。
美国距离尼泊尔遥远,同尼泊尔没有重要的商业来往,来尼泊尔旅游的美国人了少于来自欧洲小国的旅游者,然而美国要实现全球霸权,它就成为外国干涉尼泊尔事务的主要来源。美国同尼泊尔的第一次外交接触是由美国国务院近东和非洲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约瑟夫•色特瓦蒂率领的一支代表团,发生于1947年,同时英国结束了对印度的统治。色特瓦蒂后来形容他的代表团等于“最终结束了英国对尼泊尔的单独控制。”虽然在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切斯特•布勒斯率领第二支代表团来尼并首次带来了“援助”项目,但美国同尼泊尔没有长期的大使级的往来,直到1959的西藏事件。
自从边境战争被打败后,印度不敢在它的国境内允许反对中国的游击行动。而贫穷的仅拥有一支装备落后的小军队的尼泊尔又不能阻止美国在它的国土上建立由中央情报局训练并资助的反华游击队。从1960年代早期到1973年,美国及其中央情报局支持的“康巴”西藏反华武装占领了尼泊尔濒临西藏边境的两个县:东部尼泊尔的瓦兰村古拉县和西部尼泊尔的马斯通县。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美国放弃了对各种反华军事行动的支持以后,新上任的比兰德拉国王和尼泊尔皇家军队才敢对康巴反华营地采取行动。在营地发现的武器弹药都是美国制造的。
比兰德拉国王时期(1972-2001)的对外政策和人民战争的发动
美国/康巴反华势力一被镇压,比兰德拉国王就立即同中国建立了亲密的个人关系。他的父亲仅在1961年访问过一次中国。比兰德拉作为王储于1966年访问中国,作为国王,于1973、1976(包括访问西藏)、1978、1979、1982(再次访问西藏)、1987、1993、1996,最后在2001年就在他被谋害前的三个月还访问中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与印度的关系,紧张到了极点。1989年,比兰德拉政府不顾印度抗议签署协议:尼泊尔皇家军队将从中国购买武器。当天安门事件使中国陷于困境时(paralyzed China),印度再次对尼泊尔实行禁运并支持叛乱。随着紧张局势的升级和石油产品的日渐匮乏,印度外交部长来到加德满都愿意向国王提供帮助镇压制造骚乱的政党,但比兰德拉政府要坚持屈辱的“友好”条约作为回报。然而,比兰德拉让出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同由尼泊尔大会党和各种共产党联合领导的日益高涨的民主群众运动作出妥协,并联合起来追求民主政权的实现。
根据随后颁布的1991年宪法,国王保留了对尼泊尔皇家军队的领导和在外交事务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国内的管理则交给了对选举出来的议会负责的各政党。1991年后的“议会”政府由于贪婪地追求官员们自己利益而很快变得声名狼藉。而警察对反对派镇压的狂热可与“无党派的村务委员会”政权相比。革命的共产主义者集中在转入地下的尼共(联合中心),在议会他们有9名联合人民阵线的代表,在尼泊尔中西部的瑞普堤专区,联合人民阵线赢得了各县、村的选举。然而,象罗尔帕县发展委员会主席苏比底这样的当选领导人成了保皇党分子和尼泊尔大会党暴徒暗杀的对象。抗议大会受到警察的袭击,演讲者被枪毙。越来越多的党的积极分子逃离了他们的家园,偶然的进攻警察的复仇行动发生了。
1995年11月,大会党和保皇党分子的联合政府发动警察对罗尔帕县进行了代号为“罗密欧行动”的入侵。警察在“罗密欧行动”中犯下的罪行激起了罗尔帕人民的万丈怒火。1996年2月1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1995年从尼共(联合中心)中诞生——发动了人民战争,进攻最为臭名昭著的警察哨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游击行动清除了罗尔帕县和鲁孔县的警察哨所,在其它专区其它几个县也取得了同样的战绩。2000年9月下旬,数百名武装战士从鲁孔根据地出发,沿着一条山间小道翻越了13000英尺的隘口攻打多尔帕县(Dolpa)中心都耐(Dunai)的警察哨所。当地居民没有向警察发出警报,革命者在进攻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夺取了哨所的全部武器,并释放了河对岸监狱里的政治犯。
王室血案
比兰德拉没有派遣尼泊尔皇家军队。在都耐,河上游几个小时的路程就驻扎有一支军队,他们并没有来帮助警察。由于毛派的进攻清除了鲁孔和周围各县最后的一些警察哨所,要求派遣尼泊尔皇家军队镇压大山里的革命青年的要求包围了比兰德拉。然而比兰德拉拒绝了,他访问了中国,并同革命者秘密地建立了联系。2001年6月1日,比兰德拉和他全部家人被谋杀。关于这次罪行没有确切的说法。只是绝大多数尼泊尔人认为官方的故事——迪彭德拉王储,渴醉了酒并且吸过毒,由于对不许娶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愤怒,杀害了他的全家。——是假的。为迪彭德拉治疗,但没有挽回他生命的医生明确地说在那个时候,他的血液里没有任何酒精和毒品的成分。一个幸存下来的王室仆人最近站出来说她看到迪彭德拉的头部被击穿,俯卧在地上,然而枪击还是在继续着。
中国立即做出反应表示深切关注。马丹•瑞哥密,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主席,在那时是中国官员的知心朋友,他很快地访问了中国,并在2001年7月返回尼泊尔后接受了一次采访。虽然拒绝他的消息来自官方,马丹•瑞哥密还是一再申明这样的指责:被杀害的王室一家是比兰德拉对华亲密关系而引起的针对他的阴谋的牺牲品。他还引用“可靠的”(然而是非官方的)消息称中国在王室血案发生后立即“巧妙地”向印度发出了反对任何军事干涉的警告。
贾南德拉国王即位后不久——2001年6月1日他不在加德满都——革命者夺取了多尔帕中心的何拉里地区的一个主要的警察哨所,俘虏71人。贾南德拉通过吉里贾•柯伊拉腊首相,首次命令尼泊尔皇家军队投入行动。然而,尼泊尔皇家军队当地的指挥官和革命者成功地达成了和平协议。吉里贾•柯伊拉腊辞职了。德乌帕继任首相。德乌帕也是一名尼泊尔大会党的领导人,以与美国大使馆关系亲密而闻名。接着达成了一次停火。革命者于2001年9月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大会,采取步骤使他们的统治正规化,他们召开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全国会议和联合革命人民委员会(在清除了警察的地区出现的行使政府职能的合作中心)的全国大会。
贾南德拉的德乌帕政府利用停火公开地开始准备把尼泊尔皇家军队投入行动。对已知和疑似毛派的进攻开始了;当地领导人被暗杀。人民解放军于11月23日作出回应,成功地袭击了当县的首府哥拉黑地区,夺取了尼泊尔皇家军队的一个主要军火库。尼泊尔其它两个县的首府也受到了尼共(毛)成功的攻击。2001年11月26日,尼泊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面投入尼泊尔皇家军队的命令下达了。这些事件标志着这场革命战争从性质上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用毛派的术语来说就是“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两支军队、两个政权面对面地展开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内战。
在接下来的冬天和2002年的春天,贾南德拉政权还能动员全国际的外来援助。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外交部长贾斯旺特•辛格那时访问了尼泊尔,他第一个称毛派为“恐怖分子”,尼泊尔大会党政府也跟着使用了这样的称呼。其后,印度为尼泊尔提供了丰富的军事援助。尼泊尔王室很快又采取步骤赢得中国的支持,在2002年7月贾南德拉访华时达到顶点。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从勇早在2002年5月11日就称革命者为“恐怖分子”,并称中国把革命者描述成“反政府武装”,避免使用“毛主义”这样的字眼。这位大使后来还与他的大使馆军事随从人员一起来到革命者的廓尔喀县,他称尼泊尔皇家军队“在做一件好工作”, 中国会提供“必需的帮助”。在911事件后,中国急于避免同侵略野心膨胀的美国政府发生对抗,而美国现在已开始向尼泊尔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人员干涉尼泊尔内政。
罗卡时期 (2001-2004)
美国对尼泊尔进行积极的军事干涉的新政策始于2001年4月任命克里斯蒂娜•罗卡为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据来自官方的消息,罗卡夫人在1982—1997年间是中央情报局的专职官员,积极地参与了反对1980年代苏联进攻阿富汗的行动。接着她负责监督中央情报局对他们自己引入的已经不再使用的斯廷格导弹(Stinger missiles)的购回。罗卡后来担任堪萨斯州右翼参议员布朗贝克的法律助理。布朗贝克以鼓吹西藏独立和对华采取强硬路线而闻名。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卡时期(2001-4)将是美国在干涉尼泊尔方面同印度人民党政府密切合作的时期。
2001年6月,就在比兰德拉遇害数天后,美国同尼泊尔的“联合防卫办公室”在加德满都的美国大使馆建立。在2001年7月吉里贾•柯伊拉腊积职不久,克里斯蒂娜亲自来到尼泊尔会见“安全部队”官员。德乌帕在就任首相前几天会见了她。
2002年1月18日,就在重新发动战争并强迫实施紧急状态不到两个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克林•卿鲍威尔就来到了尼泊尔。他由克里斯蒂娜•罗卡、海军中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助理沃尔特•多兰(Walter Doran)等人陪同。鲍威尔会见了贾南德拉、德乌帕和当时的军队总司令拉纳。随后美国宣布它正准备向尼泊尔安全部队提供20,000,000美元的专项拔款,来自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一军事顾问团也来到了尼泊尔,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上校、后勤计划部负责人和工程部代理负责人。之后同尼泊尔皇家军队地面部队一起研究军事战术的机动化部队也来到了尼泊尔。多年来派遣尼泊尔官员到美国军事学校学习的项目大大地扩展了。尼泊尔皇家军队的官员们被派往美国军事战争学院、美国陆军和总参谋部学院,国防大学和亚洲大平洋中心进行战略学习。在美国的帮助下,尼泊尔安全部队(包括尼泊尔皇家军队和准军事的武装警察部队)大大地扩充了,到2005年,2001年前的约35,000人已经发展到超过100,000人,并宣布了到2008发展到15万人的目标。
贾南德拉的德乌帕政府在美国主子的支持下神气了起来,当大多数议会政党要求结束紧急状态时,贾南德拉解散了议会。在但美国支持下对国内实行军事化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相反,革命运动迅速地发展到了原先没有受到影响的地区。王室现在改变了路线,它于2002年10月解散了美国支持的德乌帕政府,任命保皇党分子查德为首相,负责同革命者达成停火并举行谈判。愤怒的克里斯蒂娜•罗卡于2002年月12月来到尼泊尔,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和平谈判。在一个公开声明里,她称革命者为“恐怖分子”并把他们比作波尔布特。当她刚一离开,美国驻加德满都大使馆就开始了把革命者列入美国“恐怖分子”名单的工作。然而,停火协议还是在2003年1月29日达成。王室政府承诺了三项条件使这次谈判成为可能:停止称尼共(毛)领导下的革命者为“恐怖分子”;取消捉拿尼共(毛)领导人的悬赏;撤消对他们的国际通揖令。
美国从一开始就反对停火,寻求各种办法发起导致内战重新爆发的挑衅。2003年1月,正在谈判实行停战的时候,美国一支由49人组织的军事“专家”队伍来到尼泊尔帮助训练尼泊尔皇家军队,第一批8000多支M—16来福枪的军火也运抵尼泊尔。据路透社报道,2月4日,克里斯蒂娜•罗卡在观察最近宣布的停战时怀疑地说:“也许这是希望的理由,但实际情况是形势在恶化。”她说,“尼泊尔的形势看上去真的不太乐观。”5月,当王室与尼共(毛)的谈判正在进行时,美国大使馆宣布尼共(毛)现在已经正式被指定为“恐怖分子”,并列入美国三个“恐怖分子”名单中的两个。处处受美国顾问牵制的尼泊尔皇家军队也接着对和平谈判进行破坏,尼泊尔皇家军队司令部拒绝接受政府和谈代表达成的关于尼泊尔皇家军队不能在兵营5公里之外巡逻的条款。2003年8月17日,正当和平谈判至关重要的一轮开始的时候,拉梅查普县都拉姆巴村的一支尼泊尔皇家军队血腥地杀害了18名手无寸铁的尼共(毛)积极分子。随后的调查表明“这些死者的被捕……与召开一次政治会议有关,他们的手缚在背上被驱赶上路,在路上排成一队被枪杀。”美国支持的尼泊尔皇家军队制造的都拉姆巴村大屠杀中止了停战。美国副国务卿里查德•阿米蒂奇接着宣布发现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是重要危险,正在实施威胁……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和美国经济的恐怖活动。”,并宣布他们将尼共(毛)正式列入美国最高类别的“恐怖分子”名单。
2003年尼泊尔国内战争的重新暴发是美国对尼泊尔军事干涉的顶点。精心设计的美国“顾问们”的永久办公地点紧临加德满都中心的尼泊尔皇家军队司令部而建。通过国际化的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美国对安全部队进行了“特别行动”的训练。接着又宣布“允许大规模群众失踪的政策,这就默认了严型拷打、非法屠杀和其它的野蛮暴行”。政府宣布实行“村庄保卫志愿者”的计划,模仿拉美准军事组织“死亡小组”的样板。欧盟领导人率领的驻尼泊尔代表团对这些已经见证的太多,他们直到现在还是追随美国不断加强的干涉政策而没有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他们通过保守的外交语言说,在其它国家,这样的计划“常常为严重侵犯人权的事件负责。”
2003年10月克里斯蒂娜•罗卡的访问伴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美国要求派遣尼泊尔皇家军队前往伊拉克(这一要求被尼泊尔政府礼貌地回避了);同贾务德拉举行对话;会见尼泊尔皇家军队总司令塔帕,他向罗卡报告了“乡村保卫志愿兵”准军事组织义务警员的计划,并要求更多的武器、直升飞机、监控设备使得军队能够找到并杀掉革命领导人,还要求继续进行镇压起义的训练。2004年3月初,美国高级安全官员再次来到尼泊尔。由美国国务院反恐怖主义事务协调员科弗•布莱克率领的这支访问团飞抵尼泊尔中西部地区尼泊尔甘吉的尼泊尔皇家军队师司令部。4月又一队美国士兵来尼泊尔对尼泊尔皇家军队最近成立的象“突击营”那样的“特别部队”进行“联合培训训练”。这些“特别部队”由美国训练或精心挑选的军官指挥。
印度人民党政府驻加德满都大使沙朗承认没有看到印度接受美国对尼泊尔军事干涉的政策有任何改变。这一默认使印度1950年同尼泊尔鉴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禁止尼泊尔接受其它国家军事援助的解释成为无效条款,正在出现的美国—印度军事联合占了首要位置。2003年底,沙朗说印度和美国现在“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2004春国际舞台的变化
在2004年4、5月份的印度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出人意外地遭到失败,一个主要由左翼议会政党支持的国大党领导的政府上台执政。新政府一开始还坚持现存的同美国合作的政策,继续对尼泊尔皇家军队提供军事援助。这一政策的代表沙朗大使于2004年6月被提升为外交秘书,印度外交部外事服务外的最高位置。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孙和平2004年5月28日发表的讲话标志着中国的立场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含蓄地批评了前任大使吴化勇在2年前所说的尼共(毛)革命者是“恐怖分子”的说法。他解释说称他们为“反政府武装”与印度和美国用使用的“恐怖分子”不是一回事。他强调中国在尼泊尔最关心的是西藏分裂分子的敌对活动。
这一转变与美国外交人员的一项重要调整也相一致。美国驻尼泊尔大使马歇尔•马里诺斯基不过是一个小角色。政策由华盛顿制定,克里斯蒂娜•罗卡毫不迟疑地来到了加德满都。2004年春,马里诺斯里突然提前离任,由一个更为强势的人物——总统特别助理、国安会代理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前政治官员詹姆斯•F•莫里亚蒂继任。莫里亚蒂以赞成同中国协调的政策而著名。然而美国对西藏分裂分子的支持象以前一样仍然是主要障碍。
这一时期还发生了另一重要变化。2004年5月14日,印度调查分析部(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联合秘书拉宾德•辛格(Rabinder Singh)突然来到尼泊尔,被发给美国护照,逃往美国在中央情报局的保护下避难。据说,他在调查分析部负责尼泊尔事务。一个时代——开始于比兰德拉国王的遇害,其间中央情报局和克里斯蒂娜•罗卡还能成功地协调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就这样结束了。
2003年的和平谈判失败后,贾南德拉重新启用美国最喜爱的德乌帕领导战争政府。美国向议会政党尼共(联合马列)施加强大压力让其参加德乌帕政府,美国认为只有王室和议会政党联合起来才能成功地进行国内战争。2004年夏,这一政策似乎取得了成功,尼共(联合马列)参加了临时政府。但这导致了大量的联合马列干部脱党,他们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国王、内战和美国了。事实证明议会政党政府控制不了由美国出谋划策的安全部队,而平民的服务部门则与重新出现的掠夺成性的政客们进行着痛苦的斗争。
2005年2月的王室政变
从尼泊尔皇家军队情报机关得到消息称尼共(毛)陷入不可避免的毁灭性的分裂边缘,2005年2月,贾南德拉组建了一个建立在武装力量基础上的政府,由忠实于国王的保皇党部长们组成。而议会政党的领导人,包括原来的老部长们,被指控腐败并被逮捕。王室以为这样它就能够同它以为的从尼共(毛)中分裂出来的一派或另一派重启和谈,而同时又能保持美国和印度对尼泊尔皇家军队的军事援助。然而,这一如意算盘打错了。尼共(毛)并没有分裂,实际上,激烈的内部讨论使党达成了新的更高水平的团结。重启谈判的企图遭拒绝。而印度政府在左翼议会政党的强大压力下停止了对连最后一片议会合法性遮羞布也弃而不要的封建独裁政府的军事援助。
考虑到要发动政变就必须依靠尼泊尔皇家军队司令部,考虑到尼泊尔皇家军队司令部同美国的亲密关系,当莫里亚蒂否定事先知道政变时,很难使人相信。更可能的事实是美国事先使王室相信美国有理由提供援助,然而当它看到王室没有到国内外的支持时,又拒绝承认。
贾南德拉于是向中国寻求武器,中国没有谴责2005年2月的政变,称它是“内部事务”。尼泊尔对中国的作出的最大姿态就是2005年1月,就在政变前的几天关闭了加德满都的西藏福利办公室,这样的举动在以莫里亚蒂的到来为代表的美国新政策实施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这使印度外交部长沙朗十分愤怒,据说他从此以后看问题都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2005年6月,五辆装甲车从中国来到了尼泊尔。2005年9月,据报道中国同意提供价值约22,000,000美元的武器弹药。据报道,2005年11月下旬,来自中国的18辆装载着军事装备的卡军穿越了尼泊尔—西藏边境。
与此同时,义务警员死亡小组的计划也被尼泊尔皇家军队投入实施。2005年2月,死亡小组杀害了数十名手无寸铁的“帕哈底”山区居民并烧毁了特莱地区凯皮瓦斯图的700多个房屋,并将被害者称为“毛主义者”。这种半官方的地方自治主义者的谋杀行动很快就受到了欧洲各国大使和“人权”组织的谴责。莫里亚蒂被召回华盛顿进行咨询,据说他指出这此死亡小组的行动是“乐观”的理由。莫里亚蒂于2005年5月回到加德满都,当面对报告时,他并不否认,只是说关于凯皮瓦斯图死亡小组的暴行有“很多的看法”。由于不希望在向日益孤立的王室政权提供军事援助问题上同印度和欧盟公开分道扬镳,美国转向了它的以色列代理人。2005年8月,据报道,以色列向尼泊尔皇家军队提供了“大量的”与美国M-16步枪配套的5.56毫米子弹。
克里斯蒂娜•罗卡很快就跟着莫里亚蒂来到加德满都进行她的告别访问,同时带来一飞机“非致命”的军事援助。罗卡陈述了美国的政策:向王室施加压力,结束同议会的紧张关系,继续加紧内战。不顾西藏的愤怒,她没有向中国讲硬话,一个向尼泊尔皇家军队提供军援的新的合作就这样默默地出现了:美国及追随它的英国提供“非致命性武器”,以色列和中国提供致命性武器。
由拉宾德•辛格的飞走和莫里亚蒂的到来开始的印度和美国的政策逐渐分歧现在终于公开化了。议会政党的领导人,除了德乌帕还受到腐败的指控外,其它人都在2005年5月获释,现在印度鼓舞他们在城市发动反对皇家政府的起义。印度情报部门正确地认识到王室政府除了军事外已无任何基础。议会主要政党的领导人常期以来同印度保持着重要的接触,现在只能希望通过在城市发动反对国王的起义而重新取得统治地位,在城市里,毛派出现不多,而议会政党仍有干部和积极的学生组织。
群众对议会政党重新开始的鼓动反应极小,议会政党的领导人和它的印度支持者不得不认识到只有同革命者达成协议,起义的计划才有希望取得成功。“恐怖分子”从印度官方的词汇里消失了;就在同一年内,印度宣布尼共(毛)“不是恐怖分子”。2005年7月,议会政党在各地的活跃分子公开地同农村地区的毛派合作,城市里的抗议突然也吸引了广大的群众。
结 尾
2005年8月人民解放军在凯里科特县(Kalikot)皮里(Pili)地区一个坚固营地同尼泊尔皇家军队展开了一场正面交火并击败了他们。2005年9月在鲁孔解放区春旺召开的尼共(毛)中央委员会会议宣布了同议会政党达成协议的条件。引人注目的谈判代表们——联合马列方面是贝姆•戴夫•古塔姆,尼共毛(联合中心/Masal)方面是普拉凯希同志——来到解放区为签署正式协议作准备工作。但议会政党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大会党的吉里贾•柯伊拉腊和联合马列的马达夫•尼帕尔拒绝前往罗尔帕——在尼泊尔,但却是在解放区——进行最终的谈判。他们坚持到国外,印度的某个场所。印度政府也友好地原意提供帮助,2005年11月,革命者和议会政党在联合起义的方针下举行了成功的谈判,并达成了协议(12点共识)。
美国公开和王室站在了一起,它谴责这个协议,坚持尼共(毛)是“非法的”,与之和解是不合适的。然而形势迅速地发展着,很快,贾南德拉和莫里亚蒂被孤立了。2006年4月议会政党和尼共(毛)合作发动了联合城市起义向王室最后的、仅有的堡垒发起了挑战。最后司令部不得不告诉国王,部队不再愿意向平民开枪,王室屈服了。
为了分裂起义者的联盟,王室使用了最后一招:重新召开已经常期关闭的议会——它是1999年召开的,最长期限为5年,没有革命者的代表参加。由吉里贾•柯伊拉腊领导的议会政党组成的政府成立了,它的任务就是同革命者达成和平协议并满足他们关于召开立宪会议选举的要求。2006年秋和平协议达成了,它要求在联合国的监管下实行部分裁军。这个协议实质上对尼泊尔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给予了同等地位的看待,看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开始时气急败坏的莫里亚蒂保持了沉默。2007年初,谨慎而务实的中国同革命者举行了会谈,尼共(毛)的称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甚至英国也放松了限制,2007年3月,它批准了尼共(毛)外交事务发言人高吉尔的签证。2007年4月1日,尼共(毛)参加了政府。
美国对尼泊尔不可一世的军事干涉一时被打破了。但美国继续称尼共(毛)及其支持者为恐怖分子,并威胁要对其进行刑事制裁。这至少证明美国对尼泊尔内部事务充满敌意的干涉仍在继续。然而,虽然尼泊尔军队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胜于处在尼泊尔指挥部的控制之下,虽然企图致使尼泊尔重新爆发内战的偷偷摸摸的行动还会继续发生,然而最大的危险已经过去。美国的全球大国地位在衰落,而中国的大国地位处于上升中。印度要重新对尼泊尔进行军事干涉也面临着困难。正如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在建立今天已处于未日的王朝时所认识到的:中国越强大,尼泊尔越不怕印度。
2006年4月人民的胜利以及随后的和平协议的签署是尼泊尔人民自己取得的。虽然国内和国外敌人仍在继续操纵某些地区闹事搞自治,但尼泊尔革命力量现在毕竟获得了喘息时间,并向着摆脱了最危险的外国军事干涉的新民主前进。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