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数量最多的“官”——关于财政供养人口比例探讨系列(一)

火烧 2007-09-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探讨中国财政供养人口比例问题,重点分析教职工数量在财政供养群体中的占比,揭示‘官民比例偏高’现象的真正原因,强调教职工数量远超其他群体,成为‘官民比例’问题的关键因素。

数量最多的“官”——关于财政供养人口比例探讨系列(一)

04年在《天涯》杂志上看过《当今中国财政供养人员比例的真相》一文的摘录时,觉得比之以往那些批判文章来,该文章作者算是触到了问题实质,但有些话还是没有说透。前阵子有朋友又在群内推荐了此文,就想着对该文做些补充。

从80年代起,社会上关于“官民比例”偏高的说法就不绝于耳,批判之声更是极其严厉。批判者忧国忧民之心切,可谓跃然纸上。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批判者,都没有搞清这个“官民比例”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个庞大“官”群又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概括地说,目前我国的财政供养人口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而所谓的“官民比例”,则是指的前二者(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人员,也即所谓党管干部原则中的“干部”身份人员)与全民总数的比例。以我掌握的数据,截止2003年,全国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具体人数构成如下:

2003年底,全国行政编制人员497万(真正意义上的“官”),事业编制人员2999万,二者合计3500万左右(广义上的“官”,即所谓“干部”)。所谓“官”民比例偏高就是从这来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人员,其实只是这个庞大“官”群的一小部分,大约占了“官”总数的1/7。【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工勤人员准确数字我还没有查到,但从目前手上掌握的数据看,这部分人员无论是人员总数、工资待遇、所占财政人头经费比例以及人事管理体制和劳动关系,都无法与前二者相提并论,因此这里暂且不讨论了】

那么,占财政供养人口(或者说是通常所言的“官”)比例最大的是哪类人员?或者说“官民比例偏高”的“罪魁”是谁呢?说出来多数人根本不会相信——是教职工。

这是当年教育部统计公报上公布的数据——
2003年底小学教职工625.6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0.28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9.75万人(注:未查到初中教职工总数),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07.06万人(未查到普通高中教职工总数),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5.79万人(未查到职业高中教职工总数),技工学校教职工20.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5.30万人),普通中专教职工34.70万人(专任教师19.86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45.26万人(专任教师72.4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5.35万人(专任教师8.51万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机构)教职工45.72万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成人初等教育教职工3.7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8.6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万人)。


由于统计公报上没有体现普通初中、高中以及职业中专教职工总数,因此这里只能根据局部省份的比例来估算,以福建省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82%计算可知,全国普通中学教职工总数约为(350+107)万/82%=557万。根据福建省职业中学专任教师和教职工总数比为73%,全国职业中学教职工总数约为26/73%=35万。
合计:全国教职工总数625.62+557+35+20+35+145+15+46+12.4=1500,约占当年财政供养人口总数3500万的43%。

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大力批判“官”民比例偏高,但组成“官”的最大部分却是舆论一直大力歌颂的教师,这恐怕是绝大部分批判者始料不及的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