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津贴有三百多项算哪门子特色?
官员津贴有三百多项算哪门子特色?
一天前不少媒体刊登了《公务员津贴补贴名目各地擅发300多项 亟待规范》一文,引起网上热议。呵呵,300多项还不能进“杰尼斯记录”?草民以为绰绰有余!
文章叙述:“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时,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补贴’。”
文章又述:“之后,国家并未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发放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名目逐渐失序。复旦大学博士孙琳曾专门研究过中国的公务员薪酬问题,据其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
草民理解,源头是“分灶吃饭”,发展是近十年的事。尤其近五年,胆子越来越大,步子越来越快。这一特色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分离中创立的。随着财政收入四年翻番的速度,加上将事业单位分离出来,那真是“不差钱”,怕的就是没想法,有一个想法就会产生一种津贴(或叫补贴),而且补贴的数额“大跃进”!反正收入隐秘起来且得到保护。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就用这个方面。一项月津贴可以是几个劳动者的月报酬。不仅如此,还为退休金依旧能够超额多得,也是全方位投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文章所提的“亟待规范”,那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但草民以为这仅仅是一种愿望,说管说,做管做,两条腿走路。
按理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也不算高,但看齐国企老总距离太大,心里不平衡也正常。所以计策就是“田内损失田外补”,据研究者称,田内占10%,田外占90%,也许是指官员中的特殊群体,估计是“带长”的,一般公务员稍差一些。
问题是谁去规范?这是个著名的“理发师悖论”!从现存风气来看,“官员降薪没门,百姓递增没钱”,即使有递增也许赶不上物价上涨快。官员不仅贴得多涨得快,而且含金量奇高,基本可以不花,算算那个超万亿的“三公”,公车、公吃、公游,还要啥自己开销呢?加上属下与横向的协作与礼节性惠及,这都算廉洁的呢!
要不说“特色国考”都是几千比一这个比例,那也是挡不住的诱惑。公共权力已经被异化,而且是最基本也最深刻的。问君还有几多愁,紧随权势钱潮滚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