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大学生调研自主性宣言书

火烧 2007-08-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本文联合抵制《南风窗》调研中国活动,质疑其公正性与合法性,呼吁大学生自主调研,强调社会调查应为解决问题,而非作秀炒作。

联合抵制《南风窗》调研中国活动倡议书

及中国大学生调研自主性宣言书

  2007年《南风窗》杂志社主办的“调研中国”活动入选团队业已揭晓(“调研中国”又称“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与往年相比,今年450余份申请对于《南风窗》杂志社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打击,因为它低于第一年(2005年)550余份申请,更低于2006年645份申请。这项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的设立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正是这种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的社会调查形式被媒体所滥用了,才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当下的情况表明,不是这种社会调查多了,而是太少了,决策者大多是主观臆断,“拍脑袋”、“拍胸脯”、“拍马屁”的“三拍”官员太多了,“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似乎成为了一种“口号”,无人去做真正的社会调查。然而,如果这种有着积极意义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变成了坏事,甚至有人拿它来“做秀”,这其中大概不得不有值得人们深入反思的问题。为此,本倡议书旨在分析、判断以及揭露出“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的致命问题,本倡议书不是简单否定这项活动本身,而是在质疑这项活动的正当性及合法性并且呼吁当代大学生抵制这项活动,为深陷其中的中国大学生调研团队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可能前进方向,也为建设一个公正、和谐的中国社会做出自己的智识上和行动上的努力。

  一、抵制“调研中国”活动倡议书

  毛泽东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它同时批评“许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118页)。很明了,毛泽东的意思就是,调查不是作秀,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像“挂羊头卖狗肉”一样。《南风窗》杂志社从2005年起主办的“调研中国”活动是否是真的“调研”,却如其所宣称的“责任”那样崇高,从杂志社发起至组队等一系列过程看恐怕未必如此。这项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无非就是知识、媒体与金钱共谋的产物。理由如下分述:

  第一、缺乏程序公正“做秀式”的“社会调查活动”。《南风窗》杂志社的观念似乎是“金钱决定一切”,严肃的社会调查并非儿戏,更不能是“超女选秀”,杂志社的某些做法更加表明该项社会调查活动的非公正性,这是在“玩火自焚”。其中2007年选拔结果的公布就显得遮遮掩掩,一点也不光明正大,理应是6月15日公布结果,《南风窗》主页上直至7月份才将结果公布,且不敢将所有的申请公布于网络上。在新浪网站上《南风窗》6月14日就公布了结果,且有一个反复的过程,6月14日下午又更换了另外一个名单,用名校换掉其他一些普通的学校,用吉林大学换掉黑龙江大学,用北京大学换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用浙江大学换掉中国计量学院,用华南理工大学换掉广东外贸大学。这种为了扩大所谓的“影响力”的做法未免有失公正,《南风窗》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缺乏基本的程序公正,入选团队的标准无非就是“谁更有利于炒作”,谁更有名气。调查活动既然被称作“调研中国”或称“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就应当对得起“中国”二字,社会公益事业是为了“公共利益”,就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质疑,《南风窗》担当得起“中国”所寄予的社会责任?另外,2006年又出现了杂志社将申请表遗失的情形,显然有违信誉,申请团队的信赖利益由于杂志社的过错而遭受损失,应当承担法律之上的赔偿责任。特别重要的是,如此“影响力”深远的活动是否合法,确是值得怀疑的,《南风窗》杂志社是否有资格发起主导此类活动,它的经营范围是否超出了这个限制,而非法组织此类活动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第二、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实际上,支持大学生搞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少,比如现在很多高校在暑期举办了一些“三下乡”活动,不无遗憾的是,这类活动大都只是“观光旅游”的性质,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更谈不上社会调查研究了。在缺乏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性条件下,大学生们的社会调查无法展开,而社会上关于调研的资助十分有限。面对《南风窗》杂志社承诺的提供“不低于一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贫困”的大学生为了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以自己的知识与金钱、媒体共谋,廉价地充当着媒体“做秀”的工具。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无法抵制住金钱与名望的诱惑,面对编辑部而非专家非程序“定”出来的名单集体无意识,沦落为“金钱的奴隶”。

  第三、一些高校的默认以及利益共谋。某高校在其网站主页上一新闻的形式报道“我校学生实践团队第三次入选200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计划”,大学以此来做宣传,利用《南风窗》这个媒体反向为大学自己宣传,尽管这种宣传不如“挑战杯”比赛获奖能够为大学评估、大学排名做出直接贡献,间接地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宣传效果。但是,其中必须认清此项“调研中国”的真面目,不要被这种形式所欺骗了而与之共谋,大学必须担负起鉴别的责任而不能“有奶就是娘”。

  一切骗局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以利益诱惑为前提,不择手段为基本方式,而其实质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南风窗》杂志社的“调研中国”活动尽管构不成法律之上的欺诈,但这种以调查、责任的名义欺骗社会公众,玩弄中国的大学生,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们呼吁中国的大学生对“调研中国”说不,拒绝成为金钱、权力以及体制的奴隶,倡导中国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塑中国大学生的调研自主性,我们需要真正的实践,呼吁真正的调研。同时,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能够联合起来抵制《南风窗》“调研中国”活动。《南风窗》,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发行量而玩弄中国的大学生,玩弄责任,玩弄严肃的调查研究,《南风窗》你应公开当向中国道歉,向社会公众道歉,向中国的大学生道歉!

  二、调研自主性宣言书

  中国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局,不得不去思考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这代大学先天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并未完全自觉到自己的主体性,甚至有可能沦为金钱、权力的奴隶。调查研究属于实证研究,需要巨大的成本以及资源投入,也要求各种人际关系,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放弃我们对于生命的自觉,对于获取真知的渴望。金钱、权力、关系等等资源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因而我们要抵制这种假借“调查”的名义的“调研中国”活动,另外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各种策略灵活地达到调研的目的。下面是关于建立大学生调研自主性的建议。

  第一、组建属于大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组织。大学里已经有许多社会实践组织,只不过这些组织的活动能力有限,受到很多限制。不过,组织要比单个的个体能够整合出更多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在调查方面有许多优势,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大学校园里此类组织的作用,社会调查任务是能够很好地完成的。

  第二、突破大学生资源匮乏的劣势,利用现有的活动区域和知识进行有成效的调查。对大学生们来说,“小问题、大视角”,应该说可能更合适,因为这样一来可以进行深度调查,避免走马观花而无所获,二来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从而降低成本。要想在调查中做出一些成绩来,其实并不十分困难,大学生们完全可以进行小成本高收益的调查项目,这绝对不比那些耗资上万的“做秀”调查差,而且可以为国家、社会节约资源,做到有效、充分地完成调查,这才是真正的调查。

  第三、国家、社会、大学应当对大学生调查给予充分的关注以及支持。中国大学生调查的优势是许多调查无法比拟的,他们没有完全接触社会,对了解社会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他们进行调查具有较强的能动力,其二大学生接受了一些高等教育,具有初步地运用理论进行思维的能力,其三大学生调查更能直面问题,发现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因为他们受现实和理论的束缚较少,较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大学生社会调查进行资助并辅以必要的管理,这其中的产出比是巨大的,它能为国家、社会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

倡议者:马亮亮 寻锴

  (欢迎响应者加入)……

吉林大学法学院学生

2007年7月30日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