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黎阳:和谐的核心

火烧 2007-05-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是否靠工资收入能维持基本生存、温饱与发展需求。提出‘过得去’的标准,强调收支平衡与自食其力的重要性,分析收入不足时的解决路径及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和谐的核心

黎阳

2007.5.18.

要问社会和谐不和谐,只需问一个问题:“只靠工资收入,日子过得去吗?”

所谓“过得去”,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每一条都按最低标准来衡量的那种“过得去”。

——“一要生存”:一不用为直接的人身安全担忧,整天提心吊胆,怕自己和孩子被偷被骗被抢被绑票;二不用为虽不明显却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间接人身安全担忧,整天担惊受怕,怕吃进有毒有害有假的食品医药;三不用为突发性灾害——如生病车祸——时的生存问题担忧;四不用为将来年迈体衰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生存担忧——作为生存的起码标准,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

——“二要温饱”:能满足衣食住行最起码的物质需要。衣不求华贵,能御寒遮羞足矣。食不求山珍海味,能满足身体需要足矣。住不求豪华,不流落街头足矣。行不求香车名骑,只要能满足上班购物需要,哪怕安步当车亦足矣。换句话说,只要不弄到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无家可归、寸步难行的地步就算“过得去”了。

——“三要发展”:负担得起后代。不但养得起,而且教育的起,让孩子受到在将来的社会中自立生存下去所需要的教育——如果中学文凭就足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那受到中学教育就行。如果没有大学文凭就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那就只能受高等教育。

“过得去”是一个整体概念、综合指标。上述三条加在一起才能算是“过得去”。只用某一个单项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比如,光说“有的吃了”,能说明就“过得去”吗?不一定。如果净是有毒有害有假的食品呢?如果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如果有的吃没的住呢?如果只够自己吃不够养孩子呢?如果只做得到把孩子当猪养,使其饿不死地“活着”,却做不到把孩子当人培养受教育呢?能说这是“过得去”吗?

如果靠工资收入便能足以做到全部这些,那就可以说,这样的人“收支平衡”,能“自食其力”,日子“过得去”。如果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能如此,这样的社会自然不难和谐。只要绝大多数人能够靠自己的正当劳动满足生存最低需要,即使有少数人闹动乱也得不到绝大多数人的响应。想不“和谐”都难。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入不敷出”。不需要多高深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明白,解决收支不平衡的办法只有两条:开源和节流。既然说的是“过得去”的最低需要,那用“节流”节掉“最低需要”就只能牺牲生存必需,也就是说要出人命了。闹出人命还怎么“和谐”?既然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那靠加工资“开源”就没戏: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能加到哪里去?靠“节流”行不通,靠加工资“开源”也行不通,那不是逼人犯法“捞外快”嘛?人人挖空心思违法“捞外快”的社会能安定吗?能“和谐”吗?

“主流精英”对“两极分化、贫富对立”的说法极其恼火,一口咬定中国没有“两极分化”,“理由”是中国人过去“穷”,现在“阔”,而且言之凿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

这数字真能把人震一跟头。的确,“主流精英” 玩弄起数字游戏来个个是把好手,确实让人招架不住。妙就妙在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个“人均”上:1978年的“人均”跟实际情况没多少差别,因为大家的收入区别没多大,“均”不“均”的都差不多。2006年的“人均”就大不一样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收入为零都没关系,搭上一个亿万富翁“人均”收入就上万了。这种大前提下的“人均”纯粹是糊弄人的数字游戏。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那“人均生活必须开支”呢?不提。光讲收入变化对比不讲支出变化对比,这戏法逻辑不赖,不过不太典型。不如把国民党的金元卷拿来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那才叫经典:老百姓钱多得用麻袋装,上街买东西根本不点票子,只论斤称,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如何?

不过小民百姓自有小民百姓的判断是非的常识。我不问数字,只问一句:“只靠工资收入,日子过得去吗?”

不错,毛泽东时代又是粮票又是布票又是“几代同堂”之类,日子是紧巴巴的。但是紧归紧,但日子究竟是“过得去”还是“过不去”?用上述三条标准来综合衡量,靠一个人或两口子的工资收入,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生老病死等等涉及生存、温饱、发展三大问题解决了还是没解决?农民虽然没有工资,但农民的上述问题有没有人管,有没有着落?

(用“主流精英”给的数字,1978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343元——区区343元就能解决绝大多数人“过得去”的全部问题,究竟是有本事还是没本事?再考虑到一系列其他因素,比如,“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两弹一星”、“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线建设”、“免费教育”、“全民医疗体系”、“人工合成胰岛素”、“杂交水稻”、国际的封锁禁运、边界挑衅冲突……所有这些每个单项放到现在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在所有这一切同时作用的当时条件下能解决绝大多数人最起码的“过得去”的问题,难道还不是了不起的成就?老百姓能看到的,“主流精英”看不到。这不是知识水平问题,而是站在哪一边的问题,阶级立场问题,“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所以不但会“视而不见”,而且会“颠倒黑白”。)

如今呢?不管“主流精英”所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是上万还是上亿,只问同样的一句:“只靠工资收入,日子 过得去吗?”也就是说,没有“外快”,没有特殊关系,单凭一个人或两口子的工资,能不能同时解决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生老病死等等涉及生存、温饱、发展这三大问题?比如,普通老百姓能不能只凭工资收入对付买房或租房、正常上下班的交通、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和养老问题(权贵、“精英”、银行主管阔佬之类有高收入、“灰色收入”和外快的不算)?

不谈实际开支,只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样一个单方面的表面数字来判断毛泽东时代,如果是中小学生如此还可以说是“幼稚”、“片面”,但号称“专家”、“学者”的“主流精英”如此就绝不是“年幼无知”,而是“别有用心”。

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没多复杂,关键就那么一条:能不能让构成社会的绝大多数人自食其力,即靠自己的劳动收入“过得去”——单凭一个人或两口子的工资,同时解决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生老病死等等涉及生存、温饱、发展这三大问题。这才是和谐的核心。如果能,或者很快能,那么说“和谐社会”还有意义。如果不能,或者连能的希望都没有,那“和谐社会”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纯粹在自欺欺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