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新社旧闻:中国到底有没有形成真正的毛泽东热?

火烧 2007-04-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人民日报和中新社报道,分析中国民众对毛泽东的缅怀与纪念,展现毛泽东热在青少年与民众中的影响,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中国到底有没有形成真正的毛泽东热——请看“人民日报”和“中新社”的回答

清泉石上流 [2006-09-17]

  有人一贯不承认中国形成了毛泽东热。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毛泽东热?只要看一看“人民日报”和“中新社”的文章就一目了然了。其实,有人说谎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对毛主席的惧怕,正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和那些惧怕毛泽东的人们的虚弱!

  ————人民日报:千万青少年网上纪念毛泽东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您是我心灵深处最纯洁的圣地,无穷力量的源泉。”“我们全家向您表达无尽的思念!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自豪!”这是网民姚禹迪、薛晓瑜在网上毛泽东纪念馆献花的留言。

  在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广大网友纷纷到网上“毛泽东纪念馆”(http://mzd.china5000.cn)献花、留言,表达思念和缅怀之情。网上纪念馆开通5年来,访问量达1300万人次,网民献花和留言21万条,留言总字数达6200多万,并编辑出版了留言选萃《永远的毛泽东》。这些都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人民领袖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

  少年网友晁麒雅说:“21世纪的少年先锋队员向你致敬”,廖超说:“自儿时就崇拜毛主席,他是我一生的榜样!”青年网友李山回忆说:“毛主席逝世时我才7岁那种举国哀痛的情形至今在我脑海里萦绕。30年过去了我早已明白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人民为什么这么哀痛了。因为毛主席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旷世伟人。”网友詹文来表示,“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什么,当人们回忆历史的时候会常常想起他。毛主席逝去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这种记忆比任何东西都要清晰。”

  据介绍,网上“毛泽东纪念馆”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主办,开通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毛泽东思想、缅怀毛泽东丰功伟绩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网上阵地。(《人民日报》2006-09-09)

————中新社:中国民众怀念毛泽东已深入信仰

  中新社阳江九月八日电 (记者 索有为) 九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的纪念日,中国民众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怀念着这位伟大领袖。

  广东省阳江市的一间书店里,今天上午售出的毛泽东画像就有三十多张。书店的经营者说,毛泽东画像往年在春节前卖得最多,今年是毛主席逝世三十年,半月前已有很多市民陆陆续续来买毛泽东画像。这家书店的经营者还说,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手迹和毛泽东传记的书籍平日里也较受欢迎,最近更是热销。

  这三十年来,毛泽东的大型雕像在中国大陆的一些高校和广场依然屹立,接受着风雨的洗礼,目睹着中国的变化。很多私家车的前排位置中间,嵌有毛泽东头像的饰物也和车主们风雨同行。

  在中国共青团中央主办的“血铸中华”网站里,“网上毛泽东纪念馆”的访客络绎不绝,他们用献花和留言来祭奠伟人,“我们怀念您,毛主席永远在心中”、“你虽然离开了,我们思念”等朴素的语言寄托着人们的感情。

  尽管九月十日的教师节接踵而至,一名教师在庆祝自己节日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毛泽东。他说:“毛主席逝世时,我只有三岁,但他的思想影响着我。如果说崇拜的话,他是我唯一崇拜的对象。”

  没有官方组织的大型集会,没有往日豪迈的宣言,中国民众对毛泽东的怀念已经突破形式,深入信仰。

  在一曲毛泽东颂歌中唱到的“毛主席呀毛主席,世世代代怀念你”,已经不再是昔日单纯的意愿,它已经历并将继续经历时间的考验。

(中国新闻网2006年09月0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