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吴良心”何以变成“无良心”?

火烧 2007-03-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吴敬琏从‘经济学家的良心’转变为‘无良心’的过程,分析其市场理念如何演变为教条主义,导致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忽视。

 “吴良心”何以变成“无良心”?

吴敬琏作为主流经济学家的领军人物,曾经在主流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不讲道德”的集体主张中被主流媒体尊称为“经济学家的良心”,以显示出他跟其他主流经济学家的不同以及他跟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距离,他是从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学家良心及理念出发说话的,而不是为某个小集团的私利在说话。应该说,如果吴敬琏能够把这些坚持到底,可能会赢得社会大众的普遍尊重。然而,自从去年两会以来,特别是今年的两会期间,他的精彩语录让人们感到似乎有两个吴敬琏,“吴市场”变成了“吴市场教条”进而“吴市场崇拜”乃至“吴市场迷信”,那个为社会公众利益说话的“吴良心”堕落成了为特权集团利益说话的“无良心”,真是让人痛心。怎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择其今年两会期间的若干语录分析一下便可知晓。

(一)“春运期间火车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规律”是在跟谁过不去?

众所周知,春运是中国独特的国情。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维系家庭、家族、宗族乃至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在当今资本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中下层的人民大众大多背井离乡,在异地求职工作,年终回家过年乃是唯一的一次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维系感情的时节。这样,春节期间人们对交通运输的社会需要就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而不简单是一个市场需求。因此,春运的市场需求呈现较强的刚性,无论价格是否浮动,人们都将忍受,都将争取回家团聚。往年,铁道部利用这个机会上浮票价,除了从老百姓身上多刮了一些钱之外,并没有降低什么市场需求,实在是趁人之危,属于很不光彩的记录,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过年都不得好心情。所以,在今年铁道部发布今年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和汽车票价都不上浮这一善政后受到社会公众舆论的广泛好评,这实属于一大进步。有人注意到,这一善政的出现,可能跟一位自由主义律师写给铁道部长的信有关。这封信发表在2007年3月份《市民》杂志和乌有之乡网站,大家找来看看就可以知道究竟是基本人权最符合社会公众利益还是市场规律给社会公众带来福音?

从社会大众的直觉利益角度看,“吴良心”的“市场规律论”实在是“无良心”,既不人道,又使得“市场侵犯人权”呈现扩大化的趋势。那么“吴良心”为什么会变成“无良心”呢?

人们知道,吴敬琏最早是以在中国倡导市场经济、宣扬市场理念而著称的,因此得了一个“吴市场”的雅号。这在突破计划经济的时候,是有其贡献的,也是很能得人心的。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甚至过度发展,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弊端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充分的暴露,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腐败泛滥、两极分化、道德衰败和子女就学、成人住房、老人养老、医疗十分困难等等许多问题,甚至在相当大的人群中市场经济的过度发展造成了“得不偿失”的局面。在“市场侵犯人权”成为普遍现象的这种情况下,一个深切了解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自觉为社会公众利益负责的学者或者决策者,都会承认问题,认真反思我们的理念、理论、实践过程,找出症结,力求改进,这才配得上一个具有起码良心的人。然而,我们的“吴市场”丝毫不反思自己的理念、理论和市场化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仍然是在那里“高扬理念”,而且以良心的心态自居,把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于人们没有按照他的“市场理念”贯彻到底,这不跟当年“极左教条主义”一样陷入了“极右教条主义”的思维模式之中了吗?在这样的心境中不能自拔,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从为社会公众利益负责出发沦落到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处境,从“市场启蒙”到“市场崇拜”再到“市场迷信”,为社会公众利益说话的“吴良心”也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自觉或不自觉地为特殊利益集团说话的“无良心”。

这样理解“吴市场”他也许会感到十分委屈,他甚至会争辩说他并不想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他不是还谈要给民工以火车票价补助吗?是的,要知道,就是原来春运票价上浮的时候铁道部还组织了不少学生专列和民工专列呢?他们也不是没有对民工进行补助啊!可是社会舆论为什么还是谴责春运票价上浮而欢迎不上浮呢?就算“吴市场”理论上设计的方案不损害民工利益,在实践中民工也切实得到了补偿,那么火车票价上浮的超额代价转移到哪里承担了呢?这就剩下了社会白领、小资人群,最有可能进入中产阶层成为中间阶级的一群。这可是被国内一般自由主义学者寄予厚望的社会人群,中国社会结构变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希望就在这个人群的扩大了。国内自由主义学者害怕中国社会结构继续呈现“金字塔”型,担心出现“民粹化”和“寡头化”的趋势,梦寐以求盼望发育中间阶层以实现社会稳定地转型。然而,近些年在国有企业领域、福利住房领域、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出现的以“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导向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使得权贵集团以联合收割机的模式将刚刚小富可望从“金字塔”下层进入“橄榄球”中间部分的人群重新逼退到“金字塔”下层。再看“吴市场”的语录,其要义还是跟这个可能上升的人群过不去,让他们在工作压力大、住房难、看病难、子女就学和老人养老难的情形下再加上一条过年出行难,这样的话,和谐社会就可能只是空中楼阁,“橄榄球”型社会结构就不可能出现,这恐怕是“吴市场”想不到的。

(二)“对拆迁户不应按照市场价补偿”背后的“城市化地租”实际流进了谁的腰包?

城市开发房地产涉及到的拆迁问题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时常出现强制拆迁和补偿纠纷现象。主流经济学家的旗手吴敬琏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说“对拆迁户不应按照市场价补偿”,因为地租是城市化带来的,属于全体人民,不应当给少数人,应当对拆迁户过高的补偿部分进行征税。一时间,舆论哗然,网络上已经建议要求拆迁吴敬琏的家了。怎么会这样呢?

吴敬琏只是按照自己的“市场浪漫主义”理念发话,全然没有看见这些年来究竟是谁在城市房地产开发中得了好处。在取消福利分房政策实施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官商一体的房地产利益集团到处圈地盖房,而且依靠行业垄断不断抬高售房价格,获取了极不正当的暴利,却不仅伤害了拆迁过程中的原住户,还使得有望进入中层的广大社会白领人群失去了拥有自己住房的自由或者沦为房奴,进而通过银行系统风险危及全民储蓄,对抗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危及国家的政治安定。可以说,房地产利益集团是中国当前危害最大的特殊利益集团,早已成为过街老鼠,只要对中国社会现实稍有知觉就不会不知道这些。好象吴敬琏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他看不到房地产开发拆迁过程中谁是受害者谁是受益者,否则的话,他不就是在自觉地为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说话吗?可是他去年两会期间就愤愤然地否定了这种心态。是的,我们善良的人也不愿意猜想作为主流经济学家中唯一一个具有道德良心的吴敬琏会跟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有紧密的关系,可是他的“市场浪漫主义”教条思维在客观上却是实实在在地维护着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的种种利益。

面对现实,吴敬琏如果坚持自己的良心而不是教条化的僵死理念,坚持社会大众的立场而不是特殊利益集团的立场,他就应当呼吁向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索要“城市化地租”,而不是向拆迁户征税。正是他固守僵硬老化的“市场浪漫主义”教条,拒不反思自己的理论,造成已然愤怒的网民要拆迁他的家了。可见,要想挽救我们曾经可敬的“吴老”,必须反思“市场浪漫主义”教条。

(三)“怕挨骂就不当政协委员”与“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背后为了谁?

从去年两会之前到今年两会结束,吴敬琏就不断遭遇“挨骂”,他非但没有反思其理,反倒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卯足了老劲说了一句英雄式的精彩语录——“怕挨骂就不当政协委员”,看来被袁伟时污蔑为狼奶的精神在吴敬琏身上也还有,当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声浪潜移默化地印在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身上,特别是具有理想主义情节的人。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应当自觉履行这个宗旨。当着人民的敌人同时也就是共产党的敌人要阻挡共产党员履行这个宗旨甚至以危害共产党员的生命来威胁时,英雄的共产党员就喊出了这个响彻云霄的口号,熟悉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人都知道这些。“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是一切真正共产党员的自豪,是英雄的声音,其背后是为实现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同人民的敌人做殊死搏斗的高尚情怀和英勇牺牲精神,它令人们敬仰。

在如今这个改革开放的和平发展时期,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是社会公共人物,代表某一方或某领域的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参政议政,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是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行为。在这方面,政协委员们和人大代表们应当密切注意社会公众的民心所向,应当紧紧围绕着人民大众的实际利益来思考问题,发表参政议政的见解。如果自己的言论遭致骂声一片,如果这些骂声不是来自国内外的社会主义敌对势力,如果这些骂声来自普通的社会大众,那么就应该深切地反省自己的言行,就应当主动地开展调查研究和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交流以了解民意化解与民意的误解,以切实地维护好社会大众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所应当做的。

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吴敬琏发表的公开言论不断挨骂,他不是设法跟大家交流对话,以求化解误解,准确反应民意,而是悲壮地说了一句“怕挨骂就不当政协委员”,实在是有伤老人家的良心形象,也违背了政协委员的基本职责。

显然,吴敬琏把对他的骂声当作了恶意,他是在以“英雄同敌人做殊死搏斗”的心态来看待当前对他的骂声的。那么,吴敬琏自己在哪里呢?他究竟代表谁?为了谁?不知道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当极右的权贵集团在中国发动颜色革命或内部政变时他会不会喊出“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口号,那时他还会不会当英雄?

“吴良心”挨骂意味着社会的悲剧性变迁,“吴良心”当英雄则预示着精英和大众由断裂走向冲突的悲观前景。

    “吴良心”变成了“无良心”,他的言论主张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社会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的转变,越来越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不利于凝聚全民族的改革共识,越来越不利于建立社会公众对于改革的信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