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聊聊与中国历史九大定律相对应的社会现象

火烧 2009-12-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探讨中国历史九大定律与当代社会现象的关联,分析权力、腐败、制度等历史规律如何影响现实,揭示社会问题的深层根源。
笔者近日闲来无事,在搜索各网站精品文章时发现了一个介绍中国历史九大定律的帖子。因为该帖篇幅较长,笔者花了足足一刻钟才读完全部内容。不论从文字表达技巧还是从学术研究水平来分析,该帖的作者至少应是个专家学者型的高级知识分子。
  我记得帖子开首处那段话是这样写的: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反映了中国历史在万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
  其实 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大家看到,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痛苦。
  …… ……
  该帖作者所总结归纳出的九大定律分别是:
  (1)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可见,无法节制的权力+无限膨胀的贪欲=殷鉴不远。 黄炎培先生曾在延安的窑洞中向毛泽东提起“其亡也忽焉”这样的历史规律,因此,有人又将这个定律称为“黄炎培窑洞定律”。
  (2)兔死狗烹定律 
  文种被勾践杀害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后人把范蠡发现的这个定律表述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
  (3)包围定律 
  将一块磁铁投入沙堆中,磁铁表面便会粘上些许铁屑,磁铁吸引铁屑,是因为存在磁场。 围绕着权力,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权“场”。各种意有所图的人都会在“权场”中向着权力中心作定向移动。于是就有了“包围”。包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中国,有权力就一定有包围。 权力越大,包围就越厚。 封建时代皇权最大,那么在皇权周围就形成了三宫六院、卫士和太监、文臣武将、皇亲国戚等重重包围圈。这种包围圈往往使皇帝抽不出身来治国安民,其结果必然引发政治危机。
  (4)敌戒定律 
  根据唐代柳宗元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悟出的定律。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唯独柳公认为,有敌人是好事,因为敌人可以使自己时刻保持警醒,保持斗志。
  (5)朋党定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常常结为宗派。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党(派)争”持续不断。 
  (6)黄宗羲定律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内容是关于“帝国千年以来”通过“并税式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 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
  (7)五世而斩定律 
  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是中国历史的规律。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8)权大欺主定律
  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内,却会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君臣一日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
  (9)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依附于“皮”生存的“毛”了。 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可以自由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国君和权贵。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只能传诵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文化篇章,思想上完全失去了自我。
  笔者的感悟
  熟悉了九大历史定律所描述的基本特征后,笔者总算弄懂了过去未曾弄懂的社会问题,原来当前所出现的各种奇怪社会现象都是由上述历史定律决定的。
  比如说当代官员以权谋私搞腐败,在酒池肉林中享受奢侈生活的现象;
  当代官员对部属和基层群众敲诈勒索、欺压伤害的现象; 
  当代官员长期被情妇、二奶、包工头、同学、老乡、亲戚、家人、朋友、部属、新闻记者等团团包围的现象;
  当代官员把人民当暴民、刁民等假想敌进行演习防范的现象;
  当代官员拉帮结派、呼朋引类、党同伐异、勾心斗角、互相扯皮和撤台的现象;
  当代官员在进行社会体制改良时不尊重农民利益的现象;
  当代官员在失去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之后受世人奚落的现象;
  当代官员拥权自重、欺上压下、一手遮天、称霸一方、践踏法律、对抗中央政府的现象;
  当代政治文人们由动荡时期鼓吹造反、宣传革命到和平时期诅咒造反、谩骂革命这种出尔反尔的自我否定现象。
  呵呵,现象太多了,不胜枚举,今日笔者就先聊到这儿吧,以后有时间再做补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