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谁拿走了我们的福利?

火烧 2009-10-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GDP增长并未带来实际福利提升,房价上涨、教育医疗市场化、外资控制等行业问题导致福利被悄悄剥夺,揭示GDP增长的欺骗性及政策背后的真相。

 谁拿走了我们的福利?

     持续健康的发展,要体现在国民福利的稳步增长

    然而,在GDP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福利并没有随之整体增长,说明GDP的增长有很大的欺骗性。下面以住房为例说明:

    人享有的福利,不能全部以手里 的货币衡量。 
   

     比如,,以前,住房是福利分配的,你只要工作几年,有需要了,国家有义务给你分配住房 。
   

     房子不进入市场交易,所以不需要太多 的货币来媒介交易,,国家发行的钞票也就少,,、你手里的钱就少,,
        现在,房子进入市场交易了,,房价不断上涨,就需要很多货币来媒介交易,,所以,国家大量印刷钞票,,,结果是,,流通到你手里的钱比以前多了几倍.你享受的住房福利却被人悄悄偷走了很多……

    其他如教育,医疗,,,也是这样,,
    过去上学是很轻松就可以的事情 。    现在你考上大学也不一定上的起 !

   现在国家28个行业中的21个被外资控制了,日用品不断涨价,而且,中国人的就业机会也因此少了许多(人家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当然就不再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大学生搞研发了)

    你的整体福利被悄悄剥夺了,,但是,,人有货币幻觉,,以为钱多了,福利就好了,,其实是假的,这个GDP为标准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GDP有很大的欺骗性
  GDP是计算流量,而不是存量,所以拆房子不损失GDP,拆房子投入的劳动要增加GDP,拆了再新建,更是大大增加了GDP数据。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为什么地方政府那么热衷于野蛮拆迁了-----政绩的需要!
  把一条好好的马路扒开,折腾一番,再修好,,又是增加了很多GDP,但城市里无端多了很多补丁,和“扒路军”的身影,,没办法,为了GDP嘛……
  把教育,医疗,商品房,旅游赶入市场,一切东西都用货币衡量,也是这个道理,都在市场中交易了,能增加多少GDP啊,,
  可是人们享有的福利增加了多少?

民众冷漠的根源

     当年鲁迅曾经感叹于中国人的冷漠,这和今天大学生村官被打案中的围观者们何其相似!  

     

    100多年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现象表面,还要进一步问一问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冷漠?仅仅是民众的原因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里,统治者最害怕的是什么?  

他们最害怕民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对抗他们的横征暴敛!那将是对少数人统治的极大动摇!  

所以,一方面,他们需要建立庞大的暴力机关去威慑,镇压民众的反抗,对于民众的组织行为高度警惕!  

另一方面,他们要在文化上,思想上分化瓦解民众的团结——从思想上,培养民众自私自利的性格,片面强调人性自私,诱导每一个老百姓只会从个体的角度看待事情,让民众成为一种散沙状态,最小化民众的反抗力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死不相往来”“争个人自由就是争国家自由”……这些论调实际上都是为让民众散沙化,维护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这个目的服务的!  

在经济上,将生产为人服务变为为了利润服务,人与人之间异化为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追逐金钱中相互竞争,相互拆台,更是加剧了离心力,让民众难以团结起来,成为原子状态!!  

看看今天中国人的冷漠,难道不正是某个萎人30年来让人民各顾各的结果吗?!  

还记得那个红红火火的年代吗?毛主席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老百姓要关心国家大事”……  

还记得三反五反运动,消灭血吸虫运动,除四害运动,斗批改运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民众组织起来的意识,一次又一次的让群众通过运动去发现集体中蕴藏的巨大能量……这样的时代,人民是不会冷漠的!  

每虑及此,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残酷的现实正在教育越来越多的群众,让民众清醒起来,团结起来,重新又聚集到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下!!  

有必要讨论一下货币的问题

   

货币是财富吗?

   

恐怕这么说不准确。

如果说金银本身具有价值,是一种财富的话,那对于纸币来说,这么说则有些站不住脚。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钞票的本质是一种交易媒介物,一种财富的符号,国家信用的代表,而不是财富!纸币本身是几乎没有价值的。

   

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商品交换需要这么一种媒介,暂时作为交换各方都认可的价值承载物,使得交易更加方便的实现。

这决定了无论是黄金还是纸币,作为货币,都是从属于商品交换的。有多少商品交换的需要,就需要多少媒介物——货币,来发挥媒介作用!

   

然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颠覆了这一原则,将货币发行当做一种生产,不再依附于商品生产交换,并进一步把货币地位拔高到商品生产、交换之上!货币的多少,可以不再根据商品交易的需要,而是根据少数人控制财富分配的需要进行生产!

   

纸币有一个特点,易生产,难回收。表面看,这不是什么问题,但由于经济数据增长的需要,制造货币幻觉,掩盖经济下滑真相的需要,降低债券付息负担的需要,……,如果没有商品生产交易的约束,货币生产控制者有强大的动力不断增加货币的供给(当然,这么说,并不不排除会因短期转移财富的需要,而进行收缩货币供给)

   

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没有相应的商品交易发生,必然会出现过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的现象,也就是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动摇统治者的根基,是统治者们不愿意看到的,要想办法,将物价上涨控制在民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既然货币多了,商品少了,那不断增加商品,增加交易品种不就可以了嘛。住房,教育,医疗,……水,空气……把一切能想象的到的东西都赶到市场上交易,,于是,本来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易需要而产生货币,变成了为满足货币不显得那么多而虚造商品!,货币发行过多,驱使当局不断把一切都变成交易物,来掩盖货币发行过多的本质!!,可是这样做不但没有改善福利,往往还是对福利的损害——一如:本来享有的福利分配房,成了需要购买的商品,怎么说都不是福利增加!……

   

股市的产生,也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西方经济学中,股市对于股权转换,融资方面的功能讲的很多了,但经济学家们故意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就是股市产生的基础以及股市吸纳过剩货币的功能

   

恼火的是,虽然他们在不断想尽一切办法把物品变为商品,仍旧赶不上钞票印刷的速度,,通货膨胀还是时不时的发生了……

(开始的时候,钞票印多了,就加紧增加商品,他们称作经济发展伴随物价上涨;后来,钞票印刷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商品跟不上了,就出现了滞涨……)

   

理解了这些,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为什么上涨,吸收多余货币的需要!只有上涨了,才能不断把货币吸收进来,才能不断制造新的商品--新上市公司!

市场的剥削功能

    市场上,如果只有1个买裤子的,却有10个卖裤子的,那么,这一个买裤子的就可以利用卖裤子的之间的竞争,轻易实现压价,占有卖裤子人的部分劳动!这就是市场的剥削功能!

   

  从整个分工体系上看,这种情况其实是普遍的,越往国际分工的低端走,生产者越多,竞争越是激烈,而居于高端的就可以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实现对低端的剥削,实现比低端高的多的超额利润!

   

  所以,中国走的这种市场经济低端路线,与国际接轨的道路,最终必然是受制于人的,因为中国在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处于劣势,必然会被压制到分工最低端。

   

  所以,建国后,毛主席没有选择市场经济的道路,不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是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工业,农业体系建设,这条道路发展的结果,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逐步将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中高端的产业推向国际市场,避免被体制性掠夺。

   

   西方经济学家早就已经认识到,在已经存在发达经济国家,国际分工与国际殖民体系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后发展的国家,在强权国家规则下,已经没有可能强大了,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就对这种情况进行过论述。比如:

   

亚当斯密建立的世界主义政治经济学,把自由贸易当做理想,实际是为英国利益服务。德国要建立国家政治经济学,以实行保护贸易为德国服务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李斯特认为,在与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的自由竞争中,一个无保护的落后国家想要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已经没有可能,这时比较落后的国家将普遍屈服于工商业与海军霸权强国的优势之下。要求相对落后的德国同发达的英国通过自由贸易进行竞争,无异于让一个小孩同一个成年人角力。面对这样的现实,后起之国想要强大,就必须要对本国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

       到了当代,国际分工体系更加完善,国际规则权牢牢掌握 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中国更加没有可能在这个国际体制下发展强大起来!!强行打开国门,接受西方规则,与世界接轨的后果,无外乎下面几种可能:

   拿着几个亿与上千亿的国外大财团竞争,结果:

   

    1、在低端为西方大财团打工,做所谓世界工厂,但却永远人家超额利润,我们微薄利润,怎么追的上他们?

   

    2、买西方的技术,好的他不卖,他认为不会造成威胁的才会卖,学不到,怎么富强起来?

   

    3、买西方的一般技术,加以改进,,国内有几个对中国人的创造力有信心的?,难道对改进有信心?

   

  4、不可否认,有一批有拼命三郎精神的企业,发明创造一大把,结果呢:

   a。国外势力权力寻租,你有技术,政府不让你使用或者优惠政策给了外企,压着你不让你发展。

   b。国外利用资金优势,直接收购你的股份,企业都不是你的了,你怎么再和他竞争?

   

    稍微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述论述不是空穴来风,现实用一个个的实例在做着证实!!

附录:30年来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被动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个体经济行为有较大的自由度,这种情况对个体短期来说,也许是效用增大的,但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则是弊大于利的。

     

     比如,一个投资者,在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后,得出市场有1000条裤子的需求,于是,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理性选择的结果,就是建立一个能生产1000条裤子的工厂,但当他把1000条裤子拿到市场的时候,发现,市场的供给量,竟然达到了1万条---因为无论信息如何发达,总是难以避免会有其他投资者做出相同的调查决策!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是竞争的加剧,产品过剩,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情况是普遍发生的。

当一个行业发生这种情况时,也许对政府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也许可以缓解矛盾。但当整个市场都出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时,政府就会感到不可抗拒的压力,要去开辟新的市场---打开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

 

    这就是为什么当89事件后,美国纠集西方国家要封锁中国时,我们的政府要感到害怕的内在原因!不接轨经济要危机,政府要倒台,接轨还能缓和一下矛盾!

 

    于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政府只能选择接受美国的诸如将黄金储备放到美国等苛刻的条件!

 

    同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强烈的需要加入WTO!甚至后来不得不接受无原则开放市场的要求!因为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产能过剩,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市场,来消化我们过剩的产品。

 

    可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既没有技术优势,又没有资金,经验,能力优势,!接轨的结果,必然是我们整个国家被挤压到国际分工的最低端!

 

    由于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竞争,使得我们内部陷入恶性竞争,利润微薄,而各个单个的厂家,为了利润最大化,必然要不断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获取相对竞争优势。结果产能不断扩大,,,接轨的结果,并没有解决矛盾,只是滞后了矛盾,甚至带来了更大的矛盾!

 

    现在,我们的产能,已经能够供应半个世界的需求!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自由竞争,以及工厂压低成本的需要,使得劳动者的境遇越来越差,工资越来越低,消费能力不断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内需越来越低迷的原因!

 

    今天的经济危机,正是马克思160多年前所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产能相对于消费能力不足的过剩!

  理解了我们一步一步走来的过程,我们就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当我们选择以经济为中心,选择自由市场经济的那一刹那,其实,就已经决定了必然会走到今天的境遇!!!短期的自由,换来的却是长远的不自由!!

   

  同时,也能够理解计划经济的合理性,,以约束个体短期的自由度,来实现长远,整体利益的稳定发展,追求长远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注意:要注意区分市场与市场经济的不同

    市场有媒介交易,提供资源配置信息功能,也有剥削功能,,如果搞市场经济主导,则必然带来剥削,无法实现按劳分配

    但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又必然需要市场来媒介交易

   

所以,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但市场经济主导的经济体制则是资本主义的特征

    社会主义需要市场,但要克服市场经济的剥削功能,实现按劳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必然不能搞市场经济主导,,而应该搞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市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