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集电视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十一、十二集(连载)
第十一集 千钧一发 擦鞋女桂花搭救
广场乞讨 城市人纷献爱心
一
奶奶惊恐万状地紧紧抱着怀里的包袱。
那个莽汉说了一声:“三!”便上前一把扯住奶奶的包袱使劲往回拉,奶奶则拼命地抱在怀里不放手。
由于那个人是喝醉了酒,两个人势均力敌。他们拉过来扯过去,奶奶一边拉嘴里还一边叫喊着:“快来人那!有人要抢东西啦!”
在这危急关头,从旁边跑过来一个女人。
那个女子上前猛地推了一把那个莽汉,把他弄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他便不得不松开了和奶奶抢东西的那只手。
那个女子同时对那个莽汉厉声喝道:“二癞子!你要干什么?又要欺负一个老年人?你怎么是狗改不了吃屎啊!”
那个莽汉还是怒气冲冲地:“你管什么闲事?谁让她今天在我的地盘上挡住我的生意呢?”
那个女子呵斥他:“什么你的地盘?谁来是谁的。你整天不干正事,好吃懒做,又嫖又赌。饿死你也活该。我念你今天是喝醉了,要不然我就报110了。 你赶快滚!你要再不走,我可真的要报警了啊!”
二癞子一听说报警,酒也醒了:“啊!警察?”
忙趔趔趄趄地走了,他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嘟囔着:“你就会拿警察来吓唬我。”
被吓坏了的奶奶尚未从惊恐中缓过劲儿来:“哎呀!老天爷!快吓死我了!”
那个女子坐在她身边,扶她坐好,轻声安慰着她:“大娘,你不要害怕,没有事儿了。”
奶奶余悸未消,她声音颤抖着说:“他一会儿还会回来吧?你好象跟他认识?”
那女子笑笑:“你不要再害怕了,他不会再敢来了。他和我是来自一个地方的,过去有几次他没有饭吃时,我帮助过他。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个赖皮,还是一个酒鬼。每逢喝醉了酒,就喜欢欺负新来的人。已经被公安抓进去过几次了,刚刚放出来,我看他又快该进去了。不过有我在你就放心吧!在这一带谁也不敢欺负你的。”
奶奶有些换过劲来了:“刚才可把我吓坏了,我现在心里还打哆嗦呢。”
那女子:“那你就坐在这里多休息一会儿吧,稳稳神儿。我陪你坐一会儿。”
奶奶对她还是有点不放心:“你叫什么?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救我?”
那女子说:“我叫桂花,是擦皮鞋的。今天有个卖报纸的老乡让我去找她玩儿,我就去火车站一边玩儿一边帮她卖了一会儿报纸。刚卖完路过这里就听到了你的叫喊声,我一看又是二癞子在这里欺负人,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这种人我以后再也不帮他了,饿死拉到。大娘,我怎么没有见过你,你是今天刚来的吧?”
奶奶这才放下心来:“是啊!我是今天晚上刚刚下的火车。”
桂花:“你有没有老乡和熟人呀?”
奶奶:“没有,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
桂花:“那你的胆子也够大的了,这么大岁数了,竟敢一个人闯省城。那你住在哪里呀?”
奶奶:“还没有找到地方,慢慢找吧!反正这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随便找个地方就行。”
桂花:“你这么大年纪了?没有一个睡觉的地方哪里能行!”
奶奶:“行,我的身体好着呢!”
桂花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要是相信我,就跟我走吧!跟我试着着先去住几天,要是行了你就留下。要是不行的话,你再去找新的地方。”
奶奶:“这能行吗?我跟你又不认识,你敢收留我吗?”
桂花笑笑:“现在我们不就认识了吗?我是相信你的,你再好好看看我,象个打劫的坏人不象?”
奶奶:“我可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们两个人一点儿也不认识,怎么能去给你添那么大的麻烦呢?”
桂花又笑笑:“这又有什么?老话说:‘天下穷人是一家。’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我不帮你谁帮你?那些开着小汽车的大款们能把你拉回他们家去吗?恐怕当保姆都嫌你老呢?”
奶奶听了点点头,脸上有了一点笑意:“那就太谢谢你了!”
桂花:“谢什么?今天咱们在这里碰到,说明咱们娘俩是有缘分啊!”
奶奶高兴的笑了:“对,对。”
桂花:“你缓过劲儿来没有?”
奶奶:“怎么了?”
桂花:“咱们还要坐一会儿车呢?再晚了就会没有车的。”
奶奶又有些疑惑:“坐车?你住的地方是不是离这里很远啊!”
桂花:“坐车不远,要是走路那就太远了。”
奶奶又犹豫了一会儿才下决心说:“那好!咱们现在就走吧。”
桂花先站起身,她把奶奶轻轻地扶了起来,然后就搀扶着她一起向前走去。
二
她们来到了一个公交汽车的站牌前,奶奶问:“这坐一次汽车要花多少钱啊?”
桂花:“不多,一块钱,对了,要投币的,你有零钱吗?自动投币,不找零钱的。”
奶奶:“有,有。”
说着,她就弯下腰去解包袱。桂花阻止了她说:“大娘,你别掏了,怪麻烦的,我给替你投进去,回去以后再说吧。”
奶奶忙说:“行,行。回去以后我再给你。”
等了一会儿,公交车就开过来了。
二
公交车上。桂花扶着奶奶走了上来。
车上的人不少,但是已经没有了座位。桂花扶奶奶走到中间,让她扶着一个栏杆站稳了:“您先站稳扶好了,我看看能不能给你找个座位。”
桂花四下看了一下,对旁边一个约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说:“喂!这位大哥,你能不能让一下,让这位老人家坐一会儿?”
那人扭头看了一下奶奶,冷冷地说:“什么老年人?一个臭要饭的。”
桂花一听火了:“你是怎么说话的?要饭的就不是人了?你不让座就不让座吧,怎么还侮辱人啊?你这个人太没有良心了!”
那人把头一昂:“你说谁?”
桂花也不示弱:“我就说你。”
那人站起来:“你再说一句?”
桂花:“我不想说。”
奶奶忙阻止桂花:“算了,我就站一会儿吧!别吵了。”
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站起来说:“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来!大娘,你坐我这儿。”
奶奶走过去坐下,然后对那个女的说:“谢谢你了!”
那个中年人坐了下来,他的火气仍然未消:“真是乡下人,没有一点儿教养。”
桂花的火气更大:“王八蛋才没有教养呢!”
中年人又站了起来:“你骂谁?是不是想挨揍?”
桂花:“我又没有提你的名字。谁是王八蛋我骂谁。你揍我?你动我一个指头试试?”
两个人脸对着脸,都怒视着对方,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
那个让座的中年妇女又上前劝架道:“算了算了!一句两句话,互相让让就算了,尊敬老年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大家要是都讲点社会公德,不就行了吗。”
两个人都不做声了。
汽车到了一个车站,那个中年人站起来下车,临下车时对桂花说:“你要小心一点,我饶不了你。”
桂花毫无惧色:“你才要小心一点呢?谁怕你?”
那个中年妇女笑着对桂花说:“你呀!嘴巴还真厉害!不过,对这种人最好不要招惹他,要是真的打了起来,你一个女人家会吃亏的。”
桂花也笑笑:“谢谢你大姐!我以后会注意的。”
三
车子到了终点站,桂花向那位大姐道了谢。桂花扶着奶奶顺着路向前走去。
奶奶说:“桂花,刚才你跟人家吵那么凶,我还真怕你会挨打呢?你一个女人家那里会是他一个男人的对手?”
桂花:“没事,我已经看准这个人了,他只是一个纸老虎,嘴上的劲儿不小,打我怕他还没有长那个胆。对这些明显看不起我们农村人的人就要厉害一点。我们农村人怎么他们了?自己没有教养还说别人!”
奶奶:“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桂花:“那要看什么情况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们也不能太懦弱了,该挺起腰杆就地挺起腰杆。”
她们拐进一个小胡同里。
奶奶说:“路这么远?这么黑?”
桂花笑了起来:“火车站附近的那些宾馆离的近,我们住的起吗?这城市里的地皮都贵着呢!”
奶奶也笑了:“怎么这里这么多小棚子呢?”
桂花:“这是城郊结合部,是个三不管的地方。我们也在这种小棚子里面住,这一带有几十个这样的小窝棚呢!擦皮鞋的、卖报纸的、卖水果的、收废品的等等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一到晚上和下雨天,这里可热闹了。”
奶奶:“我以为城市里光有高楼大厦呢?没想到还有这种地方。”
桂花:“就这种地方也不保险,都属于违章建筑。说不定有一天说让我们搬走,我们立马就得走人。”
四
说话间就来到了桂花的窝棚前。她拿出钥匙把门打开,打开了电灯以后,两个人就走进屋里。“
这是一个用废旧建筑材料搭建的非常简陋的棚子。棚子的中间有一个用床单做的拉帘,里面住人,外面放的是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桂花:“大娘,你把你的包袱放到里边的那个床上吧!那张空床是原来是一个姓陈的大婶住的,她是因为和儿媳妇生气从家里跑出来的。前不久,她的儿子来这里找到她,把她接回去了。你就先住那里吧。”
奶奶:“好!好!”
奶奶把把东西放到里面。桂花从一只塑料桶里舀了半盆水对她说:“大娘!你先洗洗脸吧!等一会儿我给你温一点热水你再洗洗脚。你奔波了一天,洗洗脚解乏。给,用我的毛巾吧。”
桂花把一只铝壶灌满水,放在了蜂窝炉上。
奶奶洗完了脸,坐在一个小凳子上,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桂花呀!多亏了你呀!要不然我今天不知道会睡在哪里呢?”
桂花也笑了:“大娘!我看你好象一直提心吊胆的,你现在才放心了吧?”
奶奶:“放心放心。”
桂花:“以后有我在,你就什么也别害怕了。”
奶奶:“是是,以后在这里,我什么都依靠着你了。”
桂花:“我们互相依靠吧!别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自己却要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也得活得舒坦一些。”
奶奶:“桂花,你怎么是一个人在这里呢?你的男人是干什么的?”
桂花笑笑:“去做地下工作者了。”
奶奶:“噢!你这个话的意思我知道,是下煤窑的。”
桂花:“要是下煤窑的就好了,至少还有个盼头。”
奶奶:“怎么了?他——?”
桂花:“他死了都已经快两年了,是得了急病死的。”
奶奶:“噢!你的命运也够不幸的,那你为什么还没有嫁人呢?你看起来也很年轻的。”
桂花:“我的婆家还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和照看她的婆婆。我长得又这么丑,谁要我呀?”
奶奶:“你的命也和我差不多。不过你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
桂花:“凡是有了家庭的人,一个人单独在外面打工做事的,都是有着一本难念的经。要不然,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一个人跑出来受这个罪啊!”
奶奶:“是啊!不过,我看你的脸上总是乐呵呵的?”
桂花:“大娘!整天愁眉苦脸的给谁看呀?过一天就高兴一天。再说了,这个世界上比我不幸的人多着呢?比方说:我一看见你这么大年纪还干这个?就把自己的愁闷全忘光了,因为我毕竟还有年轻这个本钱啊!”
这时,水开了,桂花起身去给奶奶兑洗脚水,用手试着,等试到不热不凉时,便把水端到奶奶的脚下。
奶奶感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真是的,你看看,你看看——。”
桂花笑笑:“大娘,别看了。快洗吧!我去外边提水去。”
她把炉子的煤球换了。一只手用火钳夹着一个废煤球,一只手提着水桶就出去了。
奶奶脱下了袜子,把脚放进盆里。水比较热,她吸溜着嘴慢慢地把脚放进了盆里。
这时,桂花也提着一桶水进来了,她又把水舀到铝壶里,把铝壶放到炉子上。然后把洗脚毛巾递给奶奶:“给,这个是擦脚毛巾。”
奶奶一边洗脚一边打量着这个屋子:“桂花,你这个屋子里可是样样都有啊!这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沙发,真是比我们的家里都齐全啊!”
桂花笑了:“呵呵!这些呀!你看着是件东西,可都是坏的,其实什么用处也没有。”
奶奶 :“为什么?”
桂花笑笑:“这都是拣垃圾拣来的。这个洗衣机我当做盛米盛面的缸;这个冰箱呢!我当成放衣服的衣柜;这个电视机是我从一个收废品的老头儿那里用三十块钱买的,刚开始还出人。能收一两个台,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
奶奶一转脸:“哟!这里还挂着一张毛主席像呢!”
桂花:“这也是我那天回来的时候在路边的一个门口拣的,那些人也是太没有良心了。把毛主席的像都敢乱扔。”
奶奶:“唉!咱们这些老百姓啊!总是念记着毛主席。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毛主席永远是我们的大救星。谁是真正的对咱们老百姓好,咱们心里最清楚。咱们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他们的。”
桂花:“奶奶,你洗好了脚,咱们就赶快睡吧!天不早了,明天还要早起呢!床我已经给你铺好了。”
奶奶正在用毛巾擦脚时,桂花端着她的洗脚水就泼到外面了。
奶奶有些着急地:“你看你怎么这样啊?这洗脚水你怎么还替我泼呀?真是太,太那个了。”
桂花:“大娘!咱们以后就成一家人了,就不要再客气了。你这么大年纪了,孝敬你也是应该的,以后可不许这样客气了!”
奶奶唏嘘不已地:“哎呀!真是的!你比我的亲——让我怎么说呢?”
桂花:“没法说就别说,你快点睡觉吧!”
奶奶:“那你也快洗洗睡吧!”
五
清早。
桂花和奶奶一起行走在路边的人行道上。
桂花:“我说坐汽车吧!你非坚持要走路。这走了快一个小时了,才走了不到一半。”
奶奶:“这也不算太远,你没算算?一天来回省两块钱,一个月就能省六十块呢?老话说,省的就是挣的。”
桂花:“你那些都是老观念了,你看,我们如果能多去几分钟,就能多挣几块钱,就把什么都补回来了。”
奶奶:“那我们明天就早起一会儿。”
桂花苦笑不得:“大娘啊!你们这代人那!我是知道的,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我妈我婆婆也都是这样的。”
奶奶:“也不全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手里从来就没有过几个钱。再过几个月学校就要放假了,一开学又要缴学费,一下又要七千来块,现在一半还不到呢!不节省着点儿怎么能行吗?”
桂花:“大娘!你的这个精神气儿我算是真服了,你的这个事情要是让报社的记者知道了,一定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搞不好还会一下子就出了名,会有哪个大慈善家帮助你的。”
奶奶:“哪里会有那么好的事情会轮到我。像我这种情况的多着呢?人家顾得过来吗?再说什么事情光去指望别人也不好,最好还是靠自己稳当一些。”
桂花:“我算服了你了。大娘我跟你说,白天去讨钱,别去火车站附近,那是咱们省会的脸面,咱们也得给咱们的省会顾顾脸面。你去人民路的长途汽车站那里讨吧,那个地方旅客多,位置偏僻,不大有人管。”
奶奶:“好好,那你呢?晚上我们去哪里会合呢?”
桂花:“我也在那个车站的附近,地方不大固定。到晚上我去找你,你就在那个小吃街附近等我,可不要乱跑啊?”
奶奶:“好,我就听你的。”
桂花:“还有,在这里讨要时,千万不要叫人家大兄弟、大妹子的。”
奶奶:“那叫他们什么呀?”
桂花:“大一点的要叫人家先生、太太。年轻一点的要叫人家小兄弟、小妹妹,不然人家听了心里就会不耐烦的,他们一不耐烦,就不给咱们讨钱了不是?大娘,干咱们这一行的要学会忍耐、学会低声下气。不然,人家怎么会把自己兜里的钱掏给咱们呢?”
奶奶说:“我都记住了,这干什么都需要有学问啊!”
桂花:“行!大娘,你就一直往前走吧,到前面往右拐就到了。我该拐弯了。”
奶奶向她招招手说:“你走吧,晚上我还在那个老地方等你啊!”
六
奶奶来到了汽车站的门口。来往的旅客不少,但是给钱的不多,每逢有人给钱时,奶奶总是点头致谢。
一个车站的值班人员来到了她的面前,客客气气地对她说:“喂!你不要在这里来回走。这里来来往往的汽车很多,会碰到你的。”
奶奶忙说:“好好。”
奶奶离开了汽车站的大门口,顺着街道在马路两旁向过往的行人行乞。收益甚少。
奶奶想了想,便到路边的商铺中去要,结果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几乎每个商店里的人都多多少少要给她一点。奶奶的表情有些兴奋起来。
七
中午时分,路上的行人少了。路边的门店里的人们也都开始吃饭。
奶奶也感到有点饿了。她买了一个烧饼,坐在一个偏僻的台阶上慢慢地吃了起来,她舍不得花一块钱买矿泉水,有点咽不下,只是在那里细嚼慢咽。
一个戴着眼镜的花白头发的老者一直在不远处观察着她。
奶奶正在慢慢地咀嚼时,一个年轻人走到她的面前递给她一瓶矿泉水:“给你这个吧。”
那个年轻人没等奶奶反应过来就走开了,奶奶用一种感激的目光望着那个年轻人离去的背影。
有了这一瓶矿泉水,奶奶很快就把那个烧饼吃完了。
当她就要离开时,那个老者来到了她的面前,他一脸微笑着:“这位大嫂,我能不能问你几个问题呀?”
奶奶一听脸上出现了困惑不解的神色:“我可没有违犯你们的什么规矩啊?你问我什么问题?”
那个老者和蔼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是任何部门的管理人员。我只是一个学者,是搞社会问题研究的。想跟你了解一些情况,可以吗?”
奶奶惊奇地:“跟我了解?我一个不认字的农村老太太,我能知道什么?”
老者:“你知道什么就跟我说什么。也不过是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样吧,我也不跟你白说,因为占用了你的乞讨的时间,我应该付费给你。我提几个问题,给你十块钱怎么样?”
奶奶更疑惑了:“什么 ?你和我说一会儿话还给我十块钱?”
老者掏出十块钱递给奶奶说:“对,对我来讲,你说的话是非常有价值的,来!拿着吧!”
奶奶疑惑不解地:“这?不对吧?”
老者仍然是那么的诚恳与和蔼:“这就叫做按劳取酬,也是理所应当的。”
奶奶把钱接了过来:“那你就问吧。”
老者:“第一个问题:您是哪里人?”
奶奶回答:“我是灵川县吕家沟的。”
老者:“为什么来乞讨呢?”
奶奶:“这,这——。”
老者:“你不要紧张,有什么说什么。”
奶奶:“因为,因为我们村里的一个鞭炮厂爆炸,我的儿子儿媳和孙子都丧了命,只剩下了一个孙女要上大学,我要给她挣学费。”
老者:“你们家光靠种地,一年能收入多少?”
奶奶:“原来,除了吃的用的,不算看病,也就只有两三千吧!”
老者:“出来乞讨的收入高吗?”
奶奶:“我刚来这里没几天,还不知道。原来在县城给人家当保姆的时候,一个月人家给我三百块钱。”
老者:“噢!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奶奶:“按我们农村的说法是七十七了,按照城里的说法是六十六。”
老者:“你准备在这个城市里讨要多少年呢?”
奶奶:“只要我的身体能受得住,一直讨到我孙女大学毕业为止。还得三年吧!”
老者:“你认为你的身体能支持到那个时候吗?”
奶奶自信地笑笑:“这个估计没有问题,咱们农村人的身体棒着呢?我还等着享孙女的福呢!”
老者沉吟不语,他掏出一块纸巾,摘下眼镜,擦去眼中的泪水,对奶奶说:“你的精神和意志力都非常强,你的身上有一种很崇高的东西,我对你的行为表示非常的钦佩,祝福你一定会实现你的愿望。我的提问就到此结束了。”
奶奶一听他的提问完了,神色有些轻松起来:“先生,你问我这些问题有什么用呢?”
老者:“我是一个专门喜欢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总想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过去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到乡下去,现在老了,走不动了。跟你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人说说话,写文章心里也才会有底气啊。”
奶奶:“就问这么几句话,就给我十块钱,也太多了吧?”
老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说着,他又从身上掏出五十块钱递给奶奶:“这五十块钱,是我捐给你孙女上学用的,请你拿着吧!”
奶奶连忙拒绝:“这可使不得!这可使不得!”
老者把钱往奶奶手里一塞:“收着吧!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心意,这个数目太微不足道了。请你人家不要再推脱了。”
他向奶奶告别后,便往前缓缓走了。
奶奶手里握着那五十块钱,激动地热泪盈眶,嘴里喃喃地:“好人!好人那!”
八
晚上,窝棚内。
奶奶和桂花一边吃饭一边兴奋地议论着
奶奶说:“这城市里头啊,和县城就是不一样,什么意想不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这个老头总共问了我不到十句话,就给了我六十块钱,当时我就好象是在做梦,到现在我还怀疑那个老头是太白金星变的呢!一头的白头发,还真的有点象呢?”
桂花笑了:“大娘你可真逗:人家给你六十块钱,你就把人家当成太白金星了,要真的是太白金星下来,不给你带棵摇钱树也得给你带个聚宝盆的。那时侯,你就回家抿着嘴乐吧!”
奶奶:“不管怎么说?我来省城里乞讨是肯定来对了。除了第一天碰到的那个二癞子以外,遇到的都是好人,特别好的是你一个,今天的这个太白金星也算一个。”
桂花:“大娘,光别说这个好人了,除了那六十块钱以外,别的情况怎么样?”
奶奶:“那个汽车站的附近不好讨,很少人给钱,大部分都是出来打工的。另外,那个汽车站门口的保安赶了我好几次,他不让我在那里讨,说是怕汽车碰着我。”
桂花想了一会儿,然后说:“他说的也有原因。去年那个地方就出过两次车祸,其中轧死了一个老年人。看来,咱们都应该换换地方了。我们的生意情况也不大好,那个地方快要拆迁了。明天,我们到绿树广场去看看,那个地方星期天的人多,而且都是本市里的人在那里游玩和散步。咱们去试试看?”
奶奶说:“行,你说去那里,我们就去那里,咱们多跑几个地方慢慢就会摸出门道来的。”
桂花:“不过,那里离我们这里很远,肯定是要坐车的。”
奶奶:“坐车就坐车,我现在也想通了,该花的钱是一定要花的。‘舍不得老母鸡逮不住狐狸,舍不得孩子就打不着狼。’”
桂花笑:“大娘,你的歇后语还不少呢!明天咱们得穿好一点的衣服,不然在那里会影响市容的。”
奶奶:“有,我就穿我在家里时的那件半新不旧的。咱们也不能穿的太好,那样也不符合咱们的身份,”
桂花又笑:“对!大娘,你说的都是大实话。”
九
星期天的绿树广场上,城市里工作了一周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那里悠闲地散步、聊天。
其中有老年人伴侣、有中年夫妻,有年轻的恋人、也有小两口领着可爱的小宝贝在那里玩耍。整个广场上的环境处于一种非常温馨与安宁的气氛之中。
桂花和奶奶从一辆公共汽车上下来。朝广场的方向走来,她们站在广场的边上,望着广场上的那幅情景,羡慕不已。
桂花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平时都在各个单位和部门里上班,星期天还有这么好的地方领着孩子在这里游玩,什么时候我们要是也能过上这种日子就好了。”
奶奶:“你还年轻,咱们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你还是有希望的。我这辈子是不行了,现在黄土已经埋到我的下巴骨上了。我的希望是:等我的孙女大学毕了业,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婆家,落脚在这些城市里,成为这城里的人,我就满足了。”
桂花:“你再熬上几年就熬出来了。”
奶奶:“我可是想都不敢想,能看到这么好的风景我就算没有白活。在咱们的农村里头,有什么呀?除了土坷拉还是土坷拉。”
桂花:“行了,大娘,咱们不要光在这里谈梦说景儿了,咱们要面对现实,咱们还是赶快忙乎我们的事情吧!你现在就进去吧!我可不能到这里边去,这里边得人都是刚从家里出来,皮鞋都是锃亮。我去那边的林荫道旁,那边路上的行人多,都是外地人来这里游玩的,他们的皮鞋才需要擦拭。中午没人的时候,你就去那里找我,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你可不能再啃烧饼了啊!记住了,身体第一。”
奶奶:“你走吧,我都知道了。”
十
奶奶走进广场,掏出她的乞讨一只碗,开始向人们乞讨。
大概因为是清早的原因,施舍的人不多,但由于广场上的人多,总的数目还是不少。由于有着许多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广场上仍然显得生趣盎然。
一个妈妈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在悠然自得地在散步。那个小女孩儿忽然发现了正在乞讨的奶奶。
她便拉着妈妈的衣角喊道:“妈妈!妈妈!你快看!这里有个讨饭的穷人,快点给她钱吧!”
妈妈拍拍小女孩儿的头说:“我的瑶瑶好有爱心和同情心,值得妈妈表扬。可惜妈妈今天没有带钱,咱们以后再给她好吗?”
瑶瑶却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带了,带了!我看见你拿钱包了!就装在这个口袋里。”
妈妈的脸有些微微地红了:“妈妈是说,妈妈今天是没有带零钱。”
瑶瑶又说:“有有有,刚才咱们在那里吃早点,那个阿姨不是找了你两块钱吗?”
妈妈的脸更红了,她只好拿出钱包掏出一元钱递给孩子说:“是吗?还是瑶瑶记性好。给,你给那个奶奶送过去吧!”
那个叫瑶瑶的小女孩拿着钱飞快地向奶奶跑了过来,把钱放到了奶奶的碗里,奶奶低头对她说:“谢谢你,小朋友。”
瑶瑶高兴地跑回到妈妈身边,自豪地仰着脸对妈妈说:“那个老奶奶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妈妈,你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盖许多许多大房子,让所有的人都住进去。不要有人再讨钱。”
妈妈脸上的红晕已经褪了下去,她对瑶瑶说:“好啊!那你就赶快长大吧!”
瑶瑶蹦蹦跳跳地牵着妈妈的手向前跑去。
小女孩儿的行为博得了周围一些人的注意和赞赏,又有几个人向奶奶的碗里放钱。其中一个男孩子在爸爸的鼓励下给了奶奶五元钱,奶奶连着对他说了三声谢谢。
第十二集 托人传信 王老师热心帮忙
重续前缘 田桂花忍痛拒爱
一
绿树广场。
夕阳西下,一个五十多岁的衣着华丽、仪态端庄的妇女正坐在广场边上的椅子上眼睛半睁半闭地在那里养神,一只浑身雪白的进口狮子狗正在她的身边摇头摆尾地转来转去。奶奶走到她身边,轻声地:“太太!行行好吧?”
那个贵妇人把眼稍微睁开了一条缝又立刻闭上了,一脸的不耐烦。
奶奶又说了一次:“太太!行行好吧?”
那个贵夫人猛的睁开眼睛大发雷霆:“去!去!去!我好容易在这里安静一会儿,你就来骚扰我!你们这些乡下人,不好好待在家里种庄稼?跑到我们城市里来干什么?净给我们的城市里添乱!影响我们的城市形象。偷鸡摸狗、坑蒙拐骗,都是你们乡下人干的,你看看你这个穷酸相?又脏又臭又难看。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乡下人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奶奶被她的这番话气得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她才稳定住了自己的情绪,她表情严肃地说:“你可以不给我钱!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决不能侮辱我们农村人的人格。你吃的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我们乡下人种的。你住的高楼是谁给你们盖的?是我们乡下人给你们盖的。这大街,这马路、这广场都是谁给你们清扫的?不都是我们乡下人干的吗?我们乡下人是穷,衣服没有你们的干净、漂亮。但是我们乡下人的心比你这种人要干净几百倍。”
那个贵妇人没有料到奶奶竟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来,一时呆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正在散步的其他人也围过来,纷纷指责那个女人的不对。
一个说:“你也太没有一点同情心了,怎么会说出那种话来?”
另一个说:“人家乡下人怎么了?咱们的前辈人有几个不是从乡下来的?”
又一个说:“你连一块钱都不肯施舍给这位大妈?你这条狗至少也值几千块吧,在你的心里,这位老大妈还不如你的这条狗吧?”
一个说:“是不是黄世仁他妈又转世了?”
另一个说:“那歌曲里整天唱让世界充满爱的,你怎么就没有一点爱心啊 !”
在人们的谴责声中,那个女人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她慌慌张张地牵着那条狗从人缝里溜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嘟囔着:“你们这些人,怎么不讲道理啊?都对着我干什么?”
有人望着她的背影说:“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人们渐渐地散去了,有几个人走向前来往奶奶的碗里放钱,奶奶感动地又流下了眼泪。
二
天就要黑了。
桂花和奶奶一起往回走去。
桂花说:“大娘啊!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你不要生气,诚实这么大,什么样的人都有,咱们犯不上跟那些势利小人生气,不管怎么说,还是好人多。”
奶奶:“是啊!是啊!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人帮我说话,最后弄的那个女的灰溜溜地逃走了。”
三
桂花窝棚内。
桂花和奶奶吃完饭以后,桂花在那里收拾洗刷锅碗瓢勺。奶奶则坐在桌边清点自己十几天来的收入。
桂花说:“大娘,搞盘点呢?”
奶奶笑笑:“我想看看着半个多月来,到底讨了多少钱?知道了心里才会更踏实。”
桂花忙完一切杂活后,坐在一边给一件衣服缝扣子:“慢点数,别数错了。”
奶奶:“唉!你呀你?谁让你说话?又让我忘了。”
桂花笑:“好!好!从现在起我再也不说话了。”
奶奶又从头算起:“这一元的纸票呢是六十五张,一元的硬币是七十七个,五毛的是三十一张,一个是十块的,一个五块的,这些一毛两毛的加起来一共是八块五,共计是——,是——,桂花!你给我算算一共是多少?”
桂花:“你不是不让我说话吗?”
奶奶:“那是刚才,现在你可以说话了。”
桂花不假思索地:“一共是一百八十五块八。”
奶奶抬起头有些吃惊地望着她:“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好厉害。”
桂花:“你忘了我告诉过你的,我在学校里是尖子生吗?”
奶奶:“果然厉害!那再加一个五十的。”
桂花:“总共是二百三十八块。大娘!你的财运真旺,原来跟我一起住过的那个大婶,时运和你差的远了。头一个月才讨了二百多块钱。”
奶奶乐了:“这可不能光说是我的时运好!除了你的帮忙之外,还因为这个城市里的人好。他们看我年老、看我可怜,才会给我那么多钱的。这样算下来,我一个月就能讨四百多元,一年就是五千块,再加上政府每年给我们的抚恤金和救济金。也就差不多够小敏的学费和开支了。”
桂花:“这下,你就能放宽心了吧?”
奶奶高兴地:“放心!放心!多亏了你呀!桂花,要不是你那天救我帮我?说不定我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已经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桂花:“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吧?这个社会上的好人多着呢?别的人也会救你的。我不过是碰的巧了。”
奶奶:“不是的,是该着碰到你的,可能是因为咱们娘俩真的有缘分。”
桂花:“这话还差不多,是缘分让咱们到一起的。”
奶奶:“唉!这钱的问题解决了,可还有一件伤脑筋的事让我犯难啊!”
桂花:“还有什么烦心事?能不能够说给我听听?”
奶奶:“这件事说给你,恐怕你也帮不上忙。”
桂花:“那也不一定,你说说看?”
奶奶:“本来不想和你说,已经给你天了那么多的麻烦,不好意思再让你为我费心。可是我在这个城市里又不认识一个人。“
桂花:“大娘!你就直说吧?能帮就帮,帮不上咱们再想办法吗?”
奶奶:“就是——,就是我来到了你这里以后,别的都好,就是没有办法和小敏通信,也没有办法给她寄钱。咱们住的这个地址又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地址。我不想让小敏知道我是在这里干这个的。要是让她知道了那可不得了,她一定会不上大学的。”
桂花:“有那么厉害吗?”
奶奶:“你是不知道,她的心眼儿好,但性子可烈了。我想对她说,我是在这个城市里给人家当保姆的。这样一来,就必须找一个本地户口的有一定身份的人来替我传递书信。可是,象我们这种地位的人,跟人家不认识不熟悉,谁会肯帮我们这个忙呢?你说对吧?”
桂花听了以后也觉得有些为难了:“是啊!这还真是个为难的事儿!我虽然在这个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一些,可认识的都是我们这一类在城市边缘生活的人。都在这种窝棚里住,大家谁也帮不上你这个忙。”
奶奶:“我知道你也不是这个城市的人,这件事情说出来肯定会让你为难的。”
桂花:“你先别着急,让我好好想一想?”
桂花便真的仰着头、眨巴着眼睛想了起来。
奶奶把那些零零碎碎的钱包好,放到里边去了。
桂花一拍脑门,大声说道:“哎!大娘,我还真的给你想起一个人来。”
奶奶忙从里面走出来,高兴地:“是吗?他是干什么的?”
桂花:“他在附近另外一个地方的民工子弟学校里当老师。”
奶奶:“那他也不是城市里的人啊?”
桂花:“他虽然不是城市里的人,可他在市里边认识好几个熟人。”
奶奶:“是吗?都是什么样的熟人呀?”
桂花:“那可都是在正经单位上班的人,有教育局的,也有学校里的。”
奶奶:“那就好,不过,他和人家的关系怎么样呢?这种事情来来往往很麻烦的,人家和他的关系要是真正的好朋友时,才可能会帮这个忙的。”
桂花:“这方面你不用担心,王老师喜欢写东西,那几个朋友都是因为在这方面有共同的爱好才走到一起的。是真正说的来的好朋友。”
奶奶:“这下,我的那个问题就解决了。可是那个王老师他肯帮这个忙吗?”
桂花的脸稍稍有点红:“我们是同乡,很熟悉的。他刚来这个城市时,我们在一起卖过报纸。”
奶奶:“他的学校离这里不远吧?”
桂花:“不远,离这里有二三里路。今天是——,今天是星期四,明天是星期五。这个星期是大礼拜。我明天下午就去找他,让他尽快给你帮这个忙。”
奶奶感激地:“桂花呀!真是的,什么事都得指望着你!太谢谢你了!”
桂花:“大娘!瞧你?又跟我客气上了。”
四
桂花在路上匆匆地向前走着,她的表情显得分外轻松和愉快,嘴里还轻轻地哼着什么歌曲。
到了一个铁栅栏门前,她站住了。大门口的门柱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向阳民工子弟学校。”
桂花犹豫了一下,慢慢地往里走。一个老头从门卫室中走出来问她:“你找谁?”
桂花:“我找王老师。”
门卫:“哪个王老师?我们这里一共有四个呢!”
桂花:“男的,二十多岁,他叫王清泉。”
门卫:“啊!你找那个年轻的呀?他现在正在上课呢!在前边左拐第二个教室。再有几分钟就下课了。你等一会儿吧?”
桂花:“好!大爷。我能不能到那边去等他?”
门卫点点头,向王老师的教室那个方向指指:“你去吧!”
桂花朝他笑了一下,便朝着向那边走去。
她悄悄地来到了王老师的教室外边,站在那里等着,在那个位置上,她可以看到王老师,而王老师却看不到她。有一两个同学抬头看了她几眼。
王老师先是给大家布置作业,布置完作业以后,他给大家讲了起来:“同学们,昨天的作业大部分都完成的很好。其中特别是张伟和李艳艳同学不但全部答案正确,而且字迹工整。希望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回去后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作业,不要应付差使。,有几个同学——这次我就不点名了,有几个同学的作业马马乎乎,了了草草,有点太不象话了。这次回去一定要认真地去写,下次要再是这样,我可要让你们的家长来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学校办的是很不容易的。你们的爸妈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这里每天早起晚归,不管是打工还是做小生意是更不容易的。他们之所以吃苦受累、出力流汗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你们好好上学,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出路。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在你们的身上寄托了全部的希望。如果你们吊儿郎当,不好好学习,是糊弄了谁呢?糊弄了校长和老师?不是。糊弄了班长和组长,也不是。是糊弄了你们的家长,糊弄了你们自己,糊弄了你们宝贵的人生。将来你们走到社会上,才会明白知识的重要,不过那时已经晚了。人生的旅途是没有回头路的,放弃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希望这几位同学回到家里,睡觉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
这时,下课铃响了。
王老师说:“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都要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下课吧!”
同学们一起站起来,大声喊道:“老师好!”
王老师:“同学们好!下课。”
学生们都象燕子似的从教室里涌了出来。等他们都快走完了,王老师才拿着他的教课书向外走去。
他一抬头,就看到了桂花,先是一楞,接着脸上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桂花!你怎么来了?真是稀客啊!”
桂花:“怎么了?我就不能来看看你这个大学者啊!讲课讲的那么精彩,连我都听的入了迷。”
王老师:“几个月不见,还是那么会挖苦人啊?”
桂花:“这哪里是挖苦?这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王老师:“我听说你不是回家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桂花:“这个——,以后再告诉你吧!今天我来,是因为有一件事情要来麻烦你。”
王老师:“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一直就盼望着你能来麻烦我的。走吧!到我办公室去说吧!”
桂花:“不去了吧,几句话就成,就在这里说吧。”
王老师:“什么事?”
桂花:“我那里来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为了供养孙女上大学来这里乞讨。她想告诉自己的孙女说自己是在这个城市里给人家当保姆。因此必须找一个本地有身份的人来替他传递书信和寄钱。她在这里一个人都不认识,一直在发愁。我便想到了你,看你能不能帮她找个这样的人?”
王老师想了想说:“行啊!等到明天我有时间时,先去你那里看看那位大娘,然后我再去找一下那几个熟人,看看谁肯帮这个忙?”
桂花:“你最好找一个身份比较高的。你原来不是说?你认识一位大学教授吗?身份越高,大娘的孙女就会越相信。”
王老师:“你说的是省委党校的关教授。行!我晚上给他打个电话,看他这两天有没有空?这半个来月我们都没有见过面了,我也正好该去看看他了。”
桂花:“那就太谢谢你了!”
王老师:“跟我也客气起来了?”
桂花:“我是替大娘谢你的。”
王老师:“这还不都是一样。你现在住在哪里?我必须先去看看她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心里也有个数。不然怎么给关教授说呢?”
桂花:“我现在住在马家口村。你什么时候会有空儿呢?”
王老师想了一下:“今天晚上学校要开会,明天我得去几个学生家里做家访,那就明天晚上吧!怎么去找你?”
桂花:“我就在马甲口的那个车站的站牌下等你。大概几点?”
王老师:“七点吧!”
桂花:“好!那就一言为定。我不打扰你工作,走了啊!”
王老师:“吃过饭再走吧?”
他说这话时,桂花已经走出了好几步了。
她回头一笑说:“不了,我还有事。”
王老师一直呆呆的望着桂花的身影,一直等到她转弯不见了。
两个正在外边扫地的男学生正在那里窃窃私语。
一个说:“你看王老师那高兴的样子,一定很喜欢这个女的。”
另一个说:“绝对的热恋状态。”
第一个一边扫地一边念起一首诗来:“红豆生南国,”
另一个接到:“春来发几枝。”
第一个:“愿君多采撷,”
另一个:“此物最相思。”
王老师听到了最后一句,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便板起脸训斥那两个学生:“你们两个还不赶快把地扫完赶快回家?在这里瞎咧咧什么?”
两个人互相做了一个鬼脸,偷偷地笑着跑回教室里去了。
五
窝棚里。
奶奶给王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最后说:“——就坐火车来到了省城。在这里,桂花可帮了我的大忙了。如今又要给你添麻烦了。”
王老师听完了奶奶的叙述,久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才用手抹去眼角的泪水说:“大娘!您的精神太感人了。以后我要是有时间,一个要把你这不平凡的经历和故事记述下来,写成一本书,写成一个电影或者写成一部电视剧,让这个社会上各个阶层的有良知的人们都看看,在我们的社会上,还有这样一位老奶奶在遭受丧失几位亲人的悲痛之后,为了完成自己让孙女上大学的心愿,以非凡的顽强和非凡的毅力、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来供养自己的孙女上学的。希望这个故事能唤醒有些人早已泯灭了的良心,让那些自诩为社会精英的文化人认识到应该怎样去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屋子里陷入了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
桂花:“王老师!咱们写书啊什么呀那都是以后的事,你先把情绪稳定下来。咱们的先把大娘眼前的困难给解决了。她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和孙女联系了,大娘在这边着急,她孙女说不定在那边更着急呢?”
王老师说:“你们都不要着急了,昨天我已经和关教授在电话里约好了,明天下午就去他那里和他商量这件事。你们放心,根据我对他人品的了解,他一定会帮大娘这个忙的。”
奶奶和桂花对望了一眼,都高兴起来。
奶奶说:“王老师,我先谢谢你了。”
王老师笑着说:“我还没有给你帮上忙呢!你谢我什么?”
桂花说:“大娘是先谢谢你的这份热心。”
王老师笑笑没有说话。
奶奶问:“王老师,你多大了?”
王老师:“我今年二十八岁了。”
奶奶:“你当了好几年的老师了吧?”
王老师:“在家里的也算上,已经教了六年了。”
奶奶:“孩子多大了?会打酱油了吧?”
王老师和桂花都笑了起来。
奶奶有些疑惑地:“怎么?难道我问错什么了?”
王老师笑答:“没有。我现在还是王老五一个。”
奶奶一副醒悟的样子:“哦!你在家排行老五。”
王老师和桂花笑得更厉害了。更让奶奶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桂花:“大娘!在这里说王老五的意思就是打光棍儿。”
奶奶也笑了:“哦!我说呢?不会吧?王老师这一表人才,又有学问,怎么会没有媳妇儿呢?”
王老师认真地:“真的没有,主要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奶奶:“我明白了,你这属于‘瓜地里挑瓜,挑的眼花。’结果把自己给剩下了。这可不好,人活着就是为了有个子孙后代。一个人自己过日子多没有意思啊!”
王老师:“大娘,你那是老皇历了,找对象不单是为了生男育女,最主要的是两个人要志同道合,互相之间要有感情。两个人要相亲相爱地一辈子,那样过一辈子才算有意义的。”
奶奶:“那你也不能拖到这个时候啊!我要是早认识你,象你这么好的条件,给你介绍十个八个都没有问题。”
几个人都笑了。王老师说:“大娘!以后你就留心给我找一个。要是能成了我认你做干娘。”
奶奶笑:“好,好,我早就想认个干儿子呢!”
桂花:“你们两个人好象有缘分,第一次说话就说的这么投机。我都有点嫉妒了。”
奶奶:“桂花,都是亏你帮忙,咱们三个人都有缘分。”
王老师:“大娘,你放心。这件事我无论如何都给你帮到底。”
桂花看看表:“哟!都快十点了,王老师你该走了吧?你们学校几点关门?”
王老师:“一般都是十点,不过没事儿,我跟那看门的大叔是铁哥们,我随叫随开。”
奶奶:“那你也该走了吧!明天还要上课呢!外面黑灯瞎火的。桂花,你拿个手电筒去送送王老师吧?”
桂花:“这么大一个人,不送他也丢不了。”
王老师与奶奶道别后就走了,桂花跟在他的后边也出了门。
六
天上挂着一轮圆月,然而,却也布满了暗灰色的朵朵云团,月亮刚从这块云团中露出脸来,却又被那一团浓云遮住了,但顷刻间,它又从那一团浓云中钻了出来,向大地展示着她那纯洁与妩媚的笑脸。云层渐渐地变得稀薄起来。
出了门,王老师和桂花一先一后地走着。
王老师:“桂花,没想到又能在这个城市里和你见面了。心里真是感到高兴,前些日子,我还真的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呢?”
桂花:“王老师,我跟你说实际话:我回家走了五天就又回来了。”
王老师:“那你为什么不来见我?是在有意躲避我吗?”
桂花慢慢地说:“也是,也不是。”
王老师:“可以解释一下吗?”
桂花:“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觉得没有必要。”
王老师:“我知道了。”
桂花:“咱们换一个话题吧?你看,今天的月亮是多么的明亮?又是多么的顽强,那些云朵一次又一次把它遮挡住,它一次又一次顽强地从里面钻出来。”
王老师:“是啊!月亮虽然美,可是它有时候却又是令人琢磨不定?”
桂花:“你呀!又往那上面扯。我说咱们再换个话题吧?不然人家可就不送你了。”
王老师笑笑:“好!我就给你出个字谜吧?”
桂花:“行!不过,你应该考虑我的智商太低,不要出太难的。”
王老师:“很简单。‘一边木,一边土,不是杜。’”
桂花:“哪个木?哪个土?”
王老师:“木头的木,土地的土。”
桂花用右手的手指在前面一边划拉着一边问:“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
王老师:“左右结构,而且是:左边木,右边土。”
桂花想了一会儿:“就应该是一个杜字嘛!”
王老师:“我已经说过了,不是杜。”
桂花:“就是杜,你在蒙我。”
王老师笑笑:“怎么可能呢?我给你提示一下:这个字和你的名字有关。”
桂花:“和我的名字有关?那一定是桂字了?”
王老师:“恭喜你!答对了。”
桂花:“不领情,因为你的谜面与谜底不符。右边并不是土而是乌拉圭的圭字。”
王老师笑了:“字谜吗?就得含蓄一点。就应该有一点儿急转弯的味道。”
桂花:“你这叫做牵强附会。”
王老师:“猜不出来,就非要找个别的理由。跟小孩子一个样子。”
桂花轻轻地笑了。
王老师:“对这个桂字,我过去是很不感兴趣的,什么贾桂了、吴三桂了、桂系军阀了。可是当和你认识以后,就觉得这个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字了。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了、‘八月桂花遍地开’了、还有毛主席的那首《蝶恋花》诗中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个字和那么多美的诗都连在了一起,多么的是有诗意啊!”
桂花笑:“你怎么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王老师:“唉!我要是能变成吴刚就好了。”
桂花默然了,片刻之后她说:“你还是绕到这个问题上来了。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王老师:“为什么?还是那三条理由?第一,你比我大三岁;第二,你结过婚;第三,你还有一个女儿。”
桂花:“还有第四条:你的文化层次比我高。以后我们会渐渐的说不到一起的。”
王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你也太拗了。总还是这样说。人生旅伴的选择,主要的看两个人是否心心相印、志同道合。其它的因素,年龄、婚否、经济状况虽说也应该考虑,但都是次要的。我才不管你胡思乱想的那个三条、四条的。我看中的是你那颗纯洁美丽的心。”
桂花:“王老师!我们应该面对现实,不能总在想象中过日子。我所说的几条都是客观事实,我不但要养活自己,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婆婆和五岁的女儿靠我来养,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我可不想拖累别人。”
王老师:“赡养老人和养育儿女,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责任,我甘心情愿地与你一起担当起这个责任。”
桂花:“王老师,你前程远大。应该找一个年轻漂亮、文化水平高的姑娘,我不应该成为你的拖累。”
王老师:“不管你怎么说?怎么解释?我已经认定了你。我的性格是,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只要我认准了目标,我会始终不渝地去追求的。”
桂花停下了脚步:“我奉劝你一句话,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不然,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说完她就转身回去了。
王老师对着她的背影喊道:“桂花,我会一直等你的!”
七
关教授的书房里。
关教授正在伏案疾书。门铃响。关教授走过去把门打开,王老师提着一些水果走进门来。关教授埋怨他:“小王,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还是这样,拿什么东西?我这里可是什么都有。”
王老师笑笑:“在路边顺便买了一点,不成敬意。”
关教授:“好!快坐吧!我也正想休息一下脑筋。我写文章一提起劲头儿来就收不住笔了。你最近有没有发表什么新作啊?”
王老师:“近段教学工作比较忙,只发表了几个小豆腐块儿。都是浅显之作。”
关教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你生活在社会底层,尚能坚持对文学的追求,实在是难能可贵呀!”
王老师:“只不过是一些个人感情的流露,有时候对自己的能力都有怀疑。”
关教授:“你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文学这个东西不是可以一蹴而蹴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个积累很有可能是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没有这个积累,你就不可能会写出有影响力和有生命力的东西来。你现在的优势是:你处于生活底层的实际工作中,对社会底层的观察和体验的最真切、最实际、最深刻的。所产生的思想都是最基层的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这些东西才是你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你写出来的东西才最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比起那些空虚无聊,无病呻吟、小题大做、哗众取宠的东西有价值多了。只要你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你会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出一个对社会有影响的作品,会获得整个社会的承认的。”
王老师:“谢谢您的鼓励,不管结果如何?我一定会努力的。关教授,你最近又在忙着写什么呢?”
关教授:“这一段时间,我在着重研究我们中国的现代史。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成立。前段时间,我在反思我过去所写的那些反腐败作品的实际效果。虽然说在社会上的反响不小,但作用不大,只不过是给那些腐败分子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王老师:“您怎么能这样说呢?社会效果相当不错啊!”
关教授:“那些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实不然。比如我在作品中揭露了某些贪官贪污了多少公款;包养了多少情妇;其他的贪官看到了,便会想:”哎呀!还有人比我厉害呀!我才贪污了几个?我才有几个情妇?这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于是他就更会变得肆无忌惮了。所以,我现在考虑:惩治腐败要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抓起,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从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我正在写一本展露国民党的腐败史的书,让人们看看国民党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让人们都能充分的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确实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管是谁?不管是任何政党?如果脱离了社会实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都将会走想它想要达到的目标反面。”
王老师:“关教授!你的这番话说的多么好啊!真可以说是振聋发聩。我期待着你的这部大作的面世,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积极的意义。”
关教授点点头:“这也是我的真正目的。对了!小王,光听我在这里发牢骚了。你今天来找我不是有事吗?你说吧,有什么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