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驴唇与马嘴——评刘永佶的劳动哲学基础

火烧 2009-09-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刘永佶劳动哲学逻辑漏洞,指出其从人的哲学推导劳动哲学存在断层,强调哲学应反映客观规律而非仅限于人的生存发展。

    我们没有忘记刘永佶先生是如何论证他的“劳动哲学”的。他的逻辑是这样:


    1、“哲学的主体是人,人不仅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被认识的主要客体。”(《哲学的时代性和时代的哲学》),于是,刘永佶先生的“哲学”主体是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被他抛在了脑后,于是,在刘永佶的“哲学”里面无所谓“唯心”与“唯物”。


    2、“哲学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据,并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矛盾进行概括性研究的,哲学的演进和发展,也只能以研究者所生存的社会矛盾为基础和对象。”(《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我们要注意,他说哲学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据。而且,他居然认为,哲学是以研究者所处的社会矛盾为基础和对象,这样哲学的对象竟然局限在研究者所处的时代了,那么我们要问,超出研究者时代的社会矛盾或者宇宙,是否不在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呢?


    3、“哲学观念的否定和发展,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哲学观念在否定中的发展》)于是,他认为哲学只反映人的生存与发展,科学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规律不在刘永佶的“哲学”中得到反映。


    4、“哲学观念是人类总体意识的抽象形态,其一般或共性是探讨并论证人的生存和发展,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刘永佶先生承认历史阶段意义上,人的哲学观念有特殊性;一般性则表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的满眼都是“人”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刘永佶先生真是以“人”为本了。为了壮声势,刘永佶还动员了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把他们的理论也打扮成了人的哲学——否定唯物主义的哲学。


    刘永佶先生的逻辑很明显,劳动是人的劳动,要证明“劳动哲学”,就必须先证明人的哲学。劳动哲学于是就可以由“人的哲学”推导得出。


    可是,我们不要花太多的聪明就看出,要从人的哲学推导到劳动哲学,竟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硬伤:


    人的成分中,不仅有劳动者,也有一些非劳动者。刘永佶先生苦心孤诣,论证了那么多人的哲学,可是,这“人的哲学”到“劳动哲学”,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人的一般性能否推导出人的特殊性呢?比如,人都要吃饭,但能否得出四川人爱吃辣,南方人爱吃甜的结论呢?


    有人会说,驴唇不对马嘴。是啊,但是刘永佶先生就把驴唇对上了马嘴。


    他非常勇敢地宣称:“劳动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是其主体劳动者利益和意识的集中概括,是以劳动为根据和核心的,我称之为‘劳动主义’”(《<劳动哲学>序》)


    那么,按照刘永佶先生的观点,“哲学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据,并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矛盾进行概括性研究的……”,“劳动哲学”应该是否应该概括所有人的利益和意识呢?包括那些非劳动者呢?


    而且,刘永佶还说:“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能是作为经济主体的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是经济发展之本”。——又是人。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过程中包括了一些刘永佶先生认可的劳动者,也包括了他要否定的非劳动者,因为这些人中间,有劳动者和非劳动者,非劳动者中就有产权所有者、消费者和享受社会保障的人。他们都是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主体,只是作用和地位不同。那么刘永佶是不是说非劳动者,比如那些资本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经济发展之本呢?如果这样,刘永佶先生不把自己的哲学叫做“人的哲学”呢,而用“劳动哲学”命名之呢?


    可能读者会想,刘永佶先生的“劳动哲学”或许是专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的哲学。然而刘永佶先生说了:“新哲学观念的形成是社会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变革势力壮大发展并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体现,它导引着社会变革的方向。”(《哲学观念是各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他的哲学是要引导社会变革的,那么就有历史的统一性和一般性。也就是说,“劳动哲学”可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通用的。这就不怪笔者产生怀疑。如果,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经济发展之本,那么,为何资本家不可以说,我作为资本家的劳动也是人的劳动,也是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何我们不是劳动哲学的主体?我们资本家为何不能集中概括资本家的劳动利益,而成为信仰的对象,为争取社会主体地位而斗争呢?


    刘永佶先生有什么证据说资本家没有劳动呢?他们不是正常上班?不是天天巡视工厂?或者坐在电脑前,看市场涨落?资本家可以举出一万条理由来证明他们天天在劳动,而且他们的劳动的价值是工人的几千倍,几万倍。


    我们看到,刘永佶先生那里,由于他认为经济的发展之本是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没有清晰地分析出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差别,也无法区分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差别。差别都被刘永佶反复证明的人与物的对立所淹没。


    人与具体物质财富的差别 ,完全遮住了刘永佶先生的眼睛。雇佣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在私有制条件下的被授予的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权力的差异被归于“人性中所残存的动物一般性的野蛮成分占了主导”。刘永佶先生没有向劳动者靠近一步,他只能停留在对那些不劳动的少数人的谴责上。


    刘永佶先生花了很多篇幅去论证劳动者不是生产要素而是经济主体,而那些不劳动的“领导”者们完全可以用暴力和意识控制来废除刘永佶先生的“劳动哲学”,即使他们给了劳动者们经济发展主体的地位又如何呢?只要他们可以获得所有者的最大权益就可以了。你不服,可以啊,他们会说:“可以请你到荒郊野地去做你的经济主体吧。”刘永佶先生作何回答呢?

(评刘永佶的“劳动主义”之十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