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审慎创新

火烧 2009-09-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审慎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创新与基层实践脱节,专利利用率低,校企合作虽有成效但存在转化难题。强调创新需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呼吁政策引导与思想统一,避免创新陷入怪圈。

审慎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发展。显然,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创新,创新的本质可以说就是徘徊在“改革与革命”的质变与量变的转换当中,当前某些状态已经达到了质变的标准了。我想国家既定政策的标准,应该还是量变改革的层次,但仅有的几次“扇风点火”,其发展趋势也应该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了,其目的与预定的目标是否一致?是不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是否统一协调?我想这些问题都应该进入了议事流程了。  

创新的目的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引入新的,高效的劳动工具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创新到真正实现其价值是有一定的周期发展历程的,即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科学研究到技术成型的过程。这个周期的长短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讲的创新基本上都是科学研究层面的,它距离技术成型还存在磨合与演化过程,单单的考虑加速源头创新显然不足以达到“全面发展周期”的要求。  

但当前的情况发展模式就是这种“火车头拉小马车”的模式,各个高校,研究所卯足了劲的去研究创新,但基层工作者,还是重复以前的技术流,中间的转换过程仅仅靠原有的单纯技术人员显然是不行的,当然国家早就想到这点,现在都搞成“校企合作”了。显然这一点很有用处,模式相对很成熟。但我相信大家都会发现现在的专利多的像牛毛,产品和生产设备更新的一茬又一茬,真正的专利应用起来的又有多少?30%我想应该不到,其他的就应该是随时准备淘汰的纸制品了。专利不被用,那继续创新,继续研究,再造新专利。你会发现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火车头”速度越来越快,“小马车”虽然也在加速,但距离却被拉的越来越大了,很简单的问题:知识面单薄的基层建设人员怎么可能跟的上高校与研究所里的那些精英阶层那?  

高速运转的“火车头”,搞不定哪天拉的“小马车”支离破碎了,我想现在又写零件已经破碎了,一茬又一茬的设备淘汰,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生产力的破坏了………在除去科研创新所输入的国家补贴,我想这个数据还会更大,难道国家鼓励的就是那一张张进入图书馆的专利文献?这显然不是政策的初衷了。  

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上,就现在目前状况下,国家是否会出一些隐性的控制措施,我想也应该在公开场合放点小风了——主流媒体不能一味的拿创新当“导弹”使,适当的时候做做“土炮”还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问题显然还是创新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是否统一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注意到,创新的物质层面可行性更高,简单易懂,衡量标准也容易分辨,但精神层面的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并不是简单衡量就可以,他涉及的范围就广的多,涉及的国家的思想体系问题,就是大事了,不可能个人来说,今天我发表了篇文章,就创新了新思想怎么怎么的………。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不可能是全民的,它必须要掌握在国家的思想体系下。这样问题就出来了,这么处理这两者的关系那,怎么协调那………。这个问题我想我是不能给出任何回答了,精神层面本就是模糊的,想解决得靠国家的精英阶层了。这里只是点出而已。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去再次深入的去探讨下这创新政策下的枝枝节节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