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承认,于是不存在——评刘永佶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妙论

火烧 2009-09-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评析刘永佶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论述,指出其逻辑误解,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存在与思维关系上的不同立场,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

    一个嫌疑人制造了犯罪,并伪造现场。而警察的使命在于还原现场,获得嫌疑人活动的所有证据。那么法官是不是因为犯人的抵赖就否定事实和犯罪现场的存在呢。同理,唯心主义哲学否认思维与存在之间存在关系,是否表明这样的关系就不存在呢?当然不会。可是,在刘永佶先生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论述中却分明在说:我不承认,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存在。


    刘永佶先生认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个偏离主题的命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认识论的问题,具体说是逻辑学的问题。即使是按欧洲传统,哲学也是分成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部分的,而且本体论是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认识论和逻辑学是从属于本体论的,是对本体论中某一命题的辅助论证。‘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提法,本身也是不明确的。思维的主体是人,但存在的主体是什么?这里恩格斯显然是在依黑格尔《逻辑学》的“客观逻辑”关于存在的界定,将存在界定为自然界。而自然界作为思维的对象与思维的关系,也就只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唯心主义则不承认这个命题,因为它并不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或存在的自然界,它只承认感觉,将感觉作为思维的对象。这样,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只是哲学中一个派别的认识论问题了。”(《哲学的时代性与时代的哲学》)


    刘说的逻辑是:


    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问题;

    2、 唯物主义哲学所称的存在的主体是自然;

    3、 自然界作为思维的对象与思维的关系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命题;

    4、 唯心主义不承认这个命题;

    5、 所以,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就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刘说的证明暗含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误解:


    首先唯物主义哲学所称的存在不仅仅是自然,恩格斯用了“存在和自然界”来说明,这就很清楚地表明,存在与自然界是不同的,他已经很清楚地界定了存在与自然界不等。恩格斯提供了其他哲学研究者理解自己观点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而已,在很多人那里,并不理解“存在”的含义,而更容易接受存在的一种具体表现——“自然”,对于意识,人们更多采用“思维”和“精神”的说法。恩格斯不过是采用了一种更为通俗的办法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观点而已。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包括思维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属于客观实体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中的一种而已,也就成为“存在”的一种,它不是认识论的命题,而是本体的客观实在。


    那么为何“刘说”认为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认识论的问题?


    他说:


    “精神是思维的体现和结果,它表现于思维的全过程,并以观念、意志等形式作用于人的行为。而思维是一个过程,是大脑对所接受的现象材料的加工整理,呈现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世界的本原问题,是思维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非思维本身。‘精神’和‘自然界’,都是思维所得出的概念性认识,对它们谁是世界本原的思考与争论,是思维的问题,而非存在的问题,更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里刘先生竟然已经无法区别精神、自然界的概念与精神、自然界本身的关系了。


    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天上有一轮月亮,我们看到它,我们就有了“心中之月”。“心中之月”是我们的所见和所想。但天上之月是否因为我们的心中之月这样的概念而不存在,或者变化吗?“心中之月”是否存在,是否与天上之月相同当然是思维和意识的问题,但天上之月,以及天上之月作用于我们眼睛的关系也随之变成思维的问题了吗?不会。这个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天上之月是客观的,撒下的月光是客观的,它的表象也是客观的,投射到我们眼睛的过程也是客观的。同理,一切客观实在对于我们的意识的作用都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我们思维和意识不到而被取消。


    刘说所说的“自然界的概念”来自哪里呢?没有外在的自然界,我们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概念从哪里来?这里,刘说是把“外在于大脑的自然界”与内在于大脑的“自然界”,统一到了概念和思维层次,这样似乎二者的关系就被取消了。不过,外在于我们大脑的自然界乃至更为广阔的存在还在自行其事。要提醒刘先生,你还是承认大脑,要知道大脑恰恰是存在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思维意识存在的载体,只有把大脑也取消了,才能根本取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何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因为哲学的意义之一在于不断深入发现事物以及现象后面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如果这个世界只有存在而没有思维,那么哲学是无意义的,也是不能产生的。只有当思维与存在存在一定联系,哲学才有必要出现,否则,思维与存在之间,互不打扰,相安无事,那么哲学就不会出现。


    哲学还有一个使命就是不断反思人类自身,使得自己的思维不断趋近于事实和联系本质。因此,哲学不可以忽视存在,否则思维就是空虚和无意义,这就如同镜子前面空无一物,镜子就毫无意义一样。在我们生活的宇宙外面还有更为广阔的宇宙,很多客观实体人类都无从了解,但是否这些客观实体就不存在吗?依然存在。我们的思维是我们大脑的功能,这是近代生物学、医学研究所发现的,在古代人们认为思维是心脏的功能,那么我们的大脑和思维是否就不存在呢?也是存在的。客观世界对我们思维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思维的存在的关系就是客观的,无论人是否意识到。这种关系也不会因为哪个人,哪个哲学派别的不承认而消失或出现。从主观上试图否认这个关系,恰恰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评“劳动主义”之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