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国企改革的两大怪现象
透视国企改革的两大怪现象
[ 田嘉力 ] 于2009-08-03 07:31:01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3573541
国企改革成果辉煌,举不胜举,本文就不罗列了。成绩不说跑不了,但是问题不说不得了。所以,本文说说两个问题,也是两个怪现象,一是“你得病,我吃药”;二是“君子远庖厨”。
先来说“你得病,我吃药”。国企为什么要改革?据介绍,是因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冗员太多,机制太死,缺乏竞争力。还有,国有企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以及企业办社会,因此包袱太重,没有活力,所以必须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可是,是谁决定搞国有企业的?是谁决定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经济和企业办社会的?任何一个职工都无权决定这一切,这只能由决策者来拍板。
我手上有一部某国有企业的《厂志》,其中讲到“工厂沿革”时这样记载道:1957年3月,由石油工业部[57]油制办字120号文、公安部[57]公劳字44号文、第一机械工业部[57]机景地字31号文,发出了《联合通知》,其中规定:“**机械厂的生产任务以石油部为主,相应照顾一机部的协作关系。”然后又详细讲到了行政干部、生产组织、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原材料供应,以及产品销售和设备的申请、调拨和补充,等等。
而这个**机械厂,只是一个不足千人的企业。一个不足千人的国有企业就有石油工业部、公安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在管着。其他的国有企业是什么情况也就不用多说。所有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是由政府部门在指挥的。所谓的“效率低下,冗员太多,机制太死,缺乏竞争力”,所谓的“企业办社会”,究竟应该由谁承担责任?谁应该受到惩罚?其实不说自明。可是,应该承担责任,应该受到追究的,全都没事人似的站到一边说风凉话,全都拍拍屁股走了。全部的恶果都由无辜职工来承受。而且职工还要背上“素质差”和“懒惰”的臭名声。他们只能被迫接受买断和下岗的命运。这就是“你得病,我吃药”。
然后再来说“君子远庖厨”。以通钢重组方案为例。据介绍,当地国资委官员说:通钢的职工“对通钢集团现状与长远发展特别是即将实行大型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所面临困难不了解”,言外之意,国资委对此是很了解的。于是,他们“经过约4个月、对比众多战略投资者方案后”,选定了由建龙集团对通钢实施“增资扩股”的重组方案。这传达给我们以下几个信息:第一,通钢集团要实行大型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第二,当地政府没有这笔资金,或者说不愿意出这笔资金。第三,建龙集团有这笔资金,而且愿意出这笔资金。
对此,我们就有疑问了。政府为什么没有这笔资金?难道,民营企业建龙集团富可敌国,比政府的腰杆还要粗?我们进一步的疑问是:既然当地政府都不愿意投的资金,建龙集团为什么愿意投入?难道建龙集团是活雷锋,比政府官员的觉悟还要高?显然不是,商场上的规矩是无利不起早,如果无利可图,谁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答案只有一个,建龙集团这样做是有利可图的。既然有利可图,吉林省政府为什么不优先做这笔买卖,却把机会让给了建龙集团?
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建龙集团接盘以后,其“利润空间”将在企业职工的安置这一块里得到实现。如果是由当地政府接盘,就要承受妥善安置职工的责任,那样一来,就无利可图了,或者利润就很微薄了。当地政府要想有所盈利,就必须向职工开刀,压缩职工的利益。但官员们心软,不愿意做,因为这违反“君子远庖厨”的祖训,而且造成的影响也不好,形象也不好。于是,就把机会让给了建龙集团,既算是“君子远庖厨”,也相当于“易嘴而食”。于是,国资委给老板以青睐,老板向当地政府上缴税金,然后,老板转身到“企业职工安置”这一块得到补偿。符合堤外损失堤内补的原则。唯一的输家是企业职工。这就是“君子远庖厨”的运作模式。
所以我说,“你得病,我吃药”和“君子远庖厨”是企业改革中的两大怪现象。要深化国企改革,就要首先解决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