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为何不跌反涨?
无数学者发了无数文章,讲了无数话,说中国房价虚高,远远脱离中国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必须跌价调整,才能回复到健康的状态。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到来,更坚定了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房市纵然不崩溃,也会大萧条一段时间,于是想买房的人都持币观望,等着房地产高价潮水落去后,赤脚到海滩上捡海鲜。然而,一年过去了,又一年快过去了,房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开始急升了。世上真还没有比这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了。举国人都睁着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房价必然下跌,然而,眼见竟然亦为虚,房价不但居高不下,而且迅速反弹。这真是令人目瞪口呆,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希望的肥皂泡迅速地成批成批地破裂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房价为什么不跌?为什么会反弹?原因是什么?内在的机制是什么?
我的解释是:
任何行业的持续繁荣,都要依靠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支撑。只要这一行业的利润,能够支撑不断进入的资金的利息,这一繁荣就不会停止。直到行业的利润与资金的利息之间严重失衡,完全不能支撑了,资金供应才不得不暂停下来进行调整,导致行业内的部分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乘数效应下,最终形成全面危机。危机就是调整,各方面商品服务的供需状况调整,直到重新达到平衡区间。这一调整是通过资金的重新配置来引发的,资金的重新配置正是商品服务调整的表现,途径,载体。调整的结果就是各种商品服务的价格重新形成比例关系,并达到新的平衡。
但是,如果资金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资金链就不会断裂,那么,即使实际的供需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也不会引起危机调整。有资金支持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不仅不会下跌,反而会上升。因为新的资金也需要成本,这个成本只能转嫁到商品与服务价格中去,所以价格只会升不会降。只有资金不能继续供应的行业、企业、商品与服务,才会被迫进行调整,其价格才会迅速回落。
经济具有周期性。当危机来临时,本来一切在上一发展阶段中供给超过有效需求的行业、企业、商品与服务,其价格都要向下调整。但是,如果有哪一个行业、企业、商品与服务,能够保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供应,那么它就能够顶住向下调整的压力,继续保持市场上的高位,并逆市场向下调整方向而动,提升价格。也就是说,在经济周期性危机中,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现代社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谁就能笑到最后。房地产业正是这样一个行业。本来房地产业的供给在价格上已远超老百姓的有效需求,按照经济周期的规律,它本应向下调整。但是,由于信贷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了房市,开发商有了资金支持,就足以抵抗危机的冲击,从而房地产的价格不但不降,反而上升了。信贷资金之所以进入房市,源起于保增长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为什么愿意这么干?利害使然。这些年,银行盈利的大宗是房地产信贷。但这个盈利有一个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这就意味着,一旦银行的资金大量投入了房地产行业,那么它就被房地产业绑架了。它与房地产业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死同盟关系。房地产业倒了,银行也会窒息,只要房地产业不倒,银行就还有胜机。所以,一旦政府放宽银根,信贷资金首先迅速流入这个行业,就成了银行与房地产业之间的一种共同的利害关系招致的必然结果。即,在危机之下,房地产价格非但不跌,反而上涨,原因与机制即在于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注入这个行业,使其在危机下,资金链也不会因为销售不旺而断裂,它穿上了厚厚的貂皮袍子,纵使冻死了其他千千万万人,它也照样可以安然度过严寒的冬天。君不见,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资金即已超过过去一年之和,而四万亿投入中,据说有1.5万亿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准确地说,是贷给了房地产开发商、炒房者。有如此天量资金支持,谁愿降价,谁能降价?!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外国银行不能这样向房地产业注入天量资金,中国银行却能这样做?原因在于中国的银行是垄断性质的。广大的储户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根本没有约束力。这和任何垄断行业一样,是它们掌握着经济的命脉,而不是经济的联系掌握着它们的命脉。天量资金的注入虽然会造成通货膨胀,但是谁膨胀,谁收缩,它们知道,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也许这正是优越性之所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