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识繁写简
反对繁体字的朋友,主要论点是简体字代表进步,反过来去学繁体字应该是一种倒退。并以甲古文为例,说明倒退的荒谬。
首先,我认为繁简之争,是严肃的文化议题,与政治关系不大,如果说有,那也是借题发挥,并不触及问题的本质。
2、承认简体字是进步的的朋友,其实质是把中华文化看的太轻,只要简体字能够反映现代科技与现代文化,你就没理由复辟繁体字。但是繁体字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被忽略了。
3、复辟到甲古文的举例,是不恰当的,因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开端,他承载的文化信息很少,不丰富,因此,复辟到甲骨文是没有必要的。但繁体字不同,它承载的是中国文化5000年的历史信息的总和,因此,甲骨文举例不恰当,完全忽视了文字承载的信息量的问题,简单的定性判断没有说服力。
4、中国文化只是暂时落后于西方,一旦中国重新占领世界文化舞台的高端,中国历史的传统又应当成为宝贝,因此,珍视传统文化,并等待它再次发光,保留和识别繁体字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5、繁体字所承载的古代信息是有价值的,现在认识不到以后会认识到的。至少,易经很多人都没搞懂,就不要吹嘘现代文化可以完全取代古代文化了。
6、现在大陆网民认为,繁体字很好认识,所以,特意强调识繁写简是没必要的。这是没有把时间因素引入来看待问题的原因。现在的人,处在繁简交替时代,对繁体字可能不陌生,但如果大家不重视繁体字的学习,到了100年或者500年后,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就会成为大问题。那时候人们对繁体字的陌生感可能超乎诸位的想象。想想看,季羡林研究唐代的巴利文、吐火罗文,都成了文化泰斗了,我想时间倒退到哪个时代,可能也就是私塾水平的人都认识,泰斗就免了。
7、大陆经过文革之后,大陆的文化界人士,对大陆的传统文化,存在普遍的陌生感,至少在与台湾学者的交流过程当中,当中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说大陆存在文化断层不是空穴来风。陈丹青来访台湾后,写了一篇文章,对台湾的温文尔雅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呢?因为大陆不存在这样的东西了嘛。陈丹青也算是个文化人了,他都如此,我们可能就更差了吧。我们看看论坛里的台湾网友的行文方式,就可以看到两岸网友的差异。我个人感觉,台湾网友行文有规矩、有雅气(有无价值,价值大小,不做讨论,吵架的除外),而大陆网友的文章,确实是白话文的可以,包括我在内。呵呵。
8、文化如果不去刻意传承,就会慢慢消失,如果认为他有价值,大家就去好好保护起来,5000年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少了,而且,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断层感更为强烈,比如,现在的中医都快消失了,以前的“扁鹊在世,华佗在世”就真的成为历史遗梦了。而很多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发扬光大,需要合适的文化氛围培养和灌溉,想想看,在完全英语的环境下,怎么去理解中医呢?
9、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简单的识繁写简就可以做到,所以,不要狂妄,多点谦卑,保留祖宗的文化遗产,就从“识繁写简”开始。这无关民进党,国民党、共产党。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的大事。
以九做尾,暗含的是中国文化,常常久久,您意识到了吗?呵呵,这就是文化。如果以后的人,看到9,就天经地义的认为就是个9而已,我的“9、久”含义被掩埋,文化信息的丢失,就是这么残酷。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