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平均收入水平是数字造假,还是对广大劳动者的栽赃陷害?!
近日,很多媒体披露了一些金融机构去年员工的平均收入,数字之大,堪称“天价”。在披露的金融机构中,最高者,平均收入达45万多元,最低者也近15万元。这些平均收入水平之高不要说对于我国目前的总体收入水平而言令人咂舌,即使对发达国家而言,也算得上很可观了。面对这些数字,业外之人在惊叹和羡慕以外,更多的是关于行业垄断之类的抱怨和牢骚。而业内的绝大多数人却更多的是疑惑,这些数字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实的,那我们的的收入与平均收入的巨大差额找谁去找补?!
略有统计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一个群体中,平均数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个体的实际水平,或者说具有平均数的个体在群体中应该占大多数。在正态分布中,与平均数相近的个体的频数最大。但是“天价”平均收入的各个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如何,业内之人自然心知肚明,无须解释。而业外之人不妨通过一个例子以窥全貌。在一个发达地区的县级某银行,有员工40多人,其中行长级3人、所谓中层干部5个,其余均为不同岗位的普通职员。去年,行长级公开收入人均30多万、中层干部15万,其他人大都在5万左右,最低的不足2万。根据以上情况,该行员工的平均收入不会超过10万,而且这一数字也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普通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同时,作为发达地区的银行,其收入水平肯定高于相对落后地区的同类银行。然而,被披露的该银行的全国员工的去年平均收入水平高达20多万。面对数字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真不知道是统计学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出了问题。帐算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问两个问题:“天价”平均收入数字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实的,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对后一个问题,答案行内之人自然是尽人皆知,那就是所谓高管的的天价薪酬造就了员工的天价平均水平。
国企高管的天价薪酬近年来无论是在业内还是在业外都是公开的事实,当事人和相当多的“见多识广”的人也越来越觉得“理所当然”。即使绝大多数每日为柴米油盐奔波烦恼的芸芸“下里巴人”,也因为频频爆出的官员天文数字金钱案件、老板明星唾手成为富豪等新闻造成的对数字的麻木,从而对国企高管的天价薪酬更是见怪不怪了。但是,在所有人的潜意识里,仍然想知道国企高管们到底凭什么可以拥有天价薪酬?而且不管有没有理由,都不能用天价平均数栽赃陷害广大劳动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