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西北大学的经济学家主流非主流决战趋势
再论西北大学的经济学家
说到西北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有两个人不可不提,一个是李义平,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后。1985年考上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考上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3年10月,作为北京大学首位经济学博士后,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出站后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工作至今。
李义平治学态度严谨,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有:《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体制选择分析》,《中国的经济过渡》,《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和经济学随笔集《和着时代节拍的思考》。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和《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等大型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最有创见的是《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 中的文章,虽然该书印了600册,其学术观点备受瞩目。其中有一个观点,经济理论以异端为契机,向前发展。也就是说整个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的由非主流战胜主流的一个过程。那么今天我们又面临一次非主流战胜主流精英的局面。当时我看到他的书,心里很紧迫,感觉他就要步入真理的殿堂,可是最后他只是在门前转一圈,又跟着谬误跑了,以后发的文章就没有多大意义。思想没有任何锐气,因为在学术的大锅里,有他不错的一碗饭。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成为我的知音。
另一个主要人物是 岳宏志,陕西西安人,1963年6月生。先后在西北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以来,任教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期间有半年到美国学习经济学。2005年在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的指导下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
马克思经济理论新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专著,是写给这个领域的专家供其研究、讨论、商榷和批判的。本书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的、权威的认识和理解完全不同的崭新见解,主要有:社会主义经济过程是由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构成的,社会主义与交换关系互不相容;社会主义与价值完全相容,社会主义与劳动券互不相容;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提出了马克思的一般均衡体系概念;马克思没有提出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的前提和基础是雇佣劳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都是雇佣劳动;马克思的两个生产劳动定义,一是在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生产资本的劳动,二是在资本主义物质产品生产领域生产资本的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对商品只有一个定义;商品只能与私有制联系起来;只有私有制条件下的交换才构成商品交换,而公有制条件下的交换不构成商品交换;只有商品的价值,不存在脱离商品的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讲,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商品经济。
岳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做学问的人,而不是一个为真理奋斗的战士。他在默默的等待后来人证明自己的正确。
我之所以批评西北大学的经济学家,是因为西安其他的大学连够上值得我批评的水平都达不到。如果仅就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来讲,恐怕,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出这么多经济学家的大学,当然有好的也有坏的。作为泰斗,何炼成老教授当然功不可没,他兼容并包的气度,让学生大为受益。我写的国企问题的手稿,何教授亲笔修改过错别字,作为老师是受人尊敬的。但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如果学习《资本论》的结果,是给如何私有化搞市场经济出主意,那无疑是对马克思莫大的讽刺和嘲弄,何炼成教授很会因地制宜,随着社会风向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学术观点,不知道随着当前主流新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倒台,何教授将如何转变自己的学术观点,我们拭目以待。
QQ:523729774 国魂毛泽东群号:21903084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邮箱: guohun1234@ sina.com
我任站长的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网站
http://www.yiletaiji.com/
陈永利
2009年3月16日12:35:2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