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他们为何如此辛劳又如此贫苦?

火烧 2009-03-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描述环卫工人每日辛劳工作却生活贫苦的现实,反映其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环境恶劣,引发社会对环卫工人群体的关注与思考。

他们为何如此辛劳又如此贫苦?  

      

某市委机关报近日以《他们让城市如此美丽——体验环卫工人的一天》为题,刊登了由该报实习生和通讯员采写的关于环卫工人一天劳动及生活状况的通讯。说实话,看了那篇通讯,看到环卫工人们如此辛苦的工作却又过着如此贫苦的生活,着实教人感到心里不是滋味。现在,还是先来让我们看一看该文作者笔下这些环卫工人们每天辛勤劳作和贫苦生活的状况吧——  

昨日( 8月28日 ),本城再遇 37℃ 的高温。笔者跟随某区环卫工人李师傅,体验其一天的工作、生活。  

今年40岁的她来自某乡村,是该区城管局清扫一队的一名临时工。 1813米 长的某某南路是她们的责任区。昨天她上早班。凌晨3时,她拿起扫把、撮箕,来到了责任路段。  

只见这段路上,每隔十来米就有一大堆生活垃圾,散落的果皮纸屑更是遍地都是。李师傅和她的3位同事开始了一天工作的第一步——满大街的普扫。她们排成横排,挥动扫把划出一道道孤线,扬起的灰尘呛得笔者嗓子又干又痒。“我们都习惯了,天凉可以戴口罩,热天就只能克服了。”李师傅向我们表示“歉意”。  

将近5点,街边的早点滩打开卷闸门准备开始一天的营业。尽管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可他们却习惯性地把垃圾倾倒在自家门前的路边,于是,刚刚扫过的马路上又出现了一堆堆暴露垃圾。看来李师傅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什么也没有说,回头默默地把它们再拢成堆。两个多小时后,普扫结束。4名环卫工人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一名男清洁工将一堆堆的垃圾撮到板车上运走。  

大约6点钟,上班和晨练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他们谁也没有在意坐在路边作短暂歇息的环卫工人们。  

10多分钟后,笔者跟着李师傅来到附近路边供放扫把、撮箕用的环卫工作间。她放下扫把,从腰间别着的塑料袋中拿出两个馒头就着水白口吃起来,没有任何下饭的菜。她告诉我,她每天都是这样地吃早饭。她还边吃边告诉我:“每天的早班都要到中午12点钟结束。但局里允许每天普扫结束后可以只留一个人在路面保洁,其他的人回去休息,我们称为‘早回’。今天正好轮到我留下来。”  

吃罢馒头,李师傅稍稍休息了一下,又带着扫帚、撮箕上路开始保洁了。保洁虽然不像普扫范围那么大,但是最头痛的是早点滩过早的人将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餐巾纸随时随处扔。而按规定,路面上是不能有暴露垃圾的,李师傅只好在这将近4华里的路面上来回的走着,见到垃圾就清扫,一刻也不能停止。  

时间渐近中午,太阳越来越厉害起来,烤得人睁不开眼。温度不断升高,笔者穿短袖衫已大汗淋漓。再看李师傅,她穿着长袖长裤,脸上的汗水像下雨一样大滴大滴地往下淌,罩在衣裤外边的工作服可见大块大块的白渍。那是汗水晒干后结出的盐花。……  

以上是该文作者笔下环卫工人劳动状况和工作条件的真实记实。以下则是关于他们生活与生存状况的记录——  

终于到了下班的时间,李师傅走进菜场,花1元钱买了点豆芽和豆腐。她说,能省就省,每天都只买1元钱的菜,吃两顿饭。米是从家里带来的。很多时候一个月才吃一回荤,就是发工资时买点肉吃。  

笔者提出要看看她住的地方,李师傅答应了。跨过堆放的垃圾,走进一条窄小黑暗的走道,拐了两个弯才看到一个上了锁的小木门,屋里一片漆黑。她略带歉意地对我说:“这里实在太乱了,你们别见笑。”  

打开她屋里的唯一的灯,才看清了她的住处,只有6个平方米左右。她解释说:“这本是一间房,三个环卫工人合租,隔开后就只有这么大了。”屋里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窄床,一个小矮柜,一只放了小电扇的小桌子,一个煤气炉。但是,墙上和地面都干干净净。以上是李师傅打工的居住地。关于她家里的情况,她也与我聊起过。她介绍说:10多年前,因为土地被占,生活无着,她只好和丈夫出外打工。去年,丈夫打工时伤了腰,没有钱看病,就回到了家里,不能再多干活了。现在全家就靠她一个人支撑。两个孩子上大学,一年学费就要交上万块,还不算生活费用。马上就要开学了,她正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呢。虽然说可以向银行贷款,可是,那贷款哪里是说贷就可以贷的呀?再说了,贷了款将来也是要还的呀!如果孩子毕业了迟迟找不到工作,那该怎么还呢?如果不能及时还,可是要加利息的呀!说起这些,李师傅的眼睛湿润了。她说:“我是个临时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80元。说实在话,就这点钱能够干什么呀!”说着,她的嗓子就有些哽咽了(以上引文见 8月29日 《长江日报》 实习生毛璇、通讯员何春梅)。  

从以上的文字介绍中,我们用“辛苦”二字来概括李师傅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与生存状况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辛”者,劳动时间长、劳动任务繁重、劳动条件恶劣也。他们一年到头,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套着一身桔黄色的粗布马褂工作服,不分春夏秋冬,不分风霜雨雪,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办公屋宇和用品,更加谈不上空调、冷饮之类的享受。难道这还不算“辛”么?“苦”者,收入极其低下,生活和生存状况近于痛苦也。请看,他们每天都是吃两顿饭,早晨是白水下两个馒头,晚上是1元钱的豆芽和豆腐加自带的大米做的饭;每月收入是当地政府规定的480元,此外没有任何的津贴、补贴、奖金和福利费,这点钱本来供她自己在城里生活还很紧张,却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请问,难道这样低的收入和生活还不算“苦”么?说句不客气的话,许多猪和鸡之类的牲口的日子都要比他们过得好啊,更不要说那些富人们家的宠物了!现在的“精英们”和各种媒体,开口闭口就是告诉人们“生活讲营养”,请问,像李师傅等人的生活有什么营养可言?!不过是仅仅能活命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该文所说的李师傅及其同伴,绝对不是个案!在今日之中国,像李师傅这样在城市当环卫工人,以及当别的工人,拿着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过着同样贫苦的生活的是数以亿万计。  

勿庸讳言,李师傅等人的贫苦是由严重的分配不公所造成的,是人为的贫苦。面对这样令人发指的贫苦,我们不禁要问,当局不是曾经许诺说,要让勤劳和守法的人们“先富裕起来”么?而像李师傅这些既勤劳又守法的人们,却为什么如此地贫苦呢?30年来,当局天天高喊着“按劳分配为主”,难道按李师傅们的劳动就只值这么一点点钱么?需知,某些国家公务员一个月的交通补贴或者通讯补贴都要比这多很多哩!更不要说他们的工资、福利以及奖金、津贴等等了。还有,当局天天在告诉人们改革的成就是多么的巨大,发展的速度是多么的迅速;同时又天天地嚷嚷着“要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难道普通老百姓就不包括在这“人民群众”当中么?还有,“改革精英”们近年提出并正在致力于建立所谓“纺锤状”的收入分配格局,莫非这格局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让另一部分人永远过贫苦的日子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所标榜的“社会主义”还是真的社会主义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