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闪耀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中国学术丛书”

火烧 2009-02-13 00:00:00 读书交流 1043
中国学术丛书展现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涵盖学术思想发展与学术高峰,纪念学术巨子,体现学术价值与民族精神传承。

 闪耀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                          

                                   ——“中国学术丛书”  

何谓学术?答曰:乃指人类有系统、较专门之学问。  

学术思想是人类理性知识的系统化,是精神王国的理性结晶。学术思想是否发达,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是否发达的极为重要的标志。  

梁启超说:“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王国维说:“提倡最高之学术,国家最大之名誉也。”陈寅恪说:学术之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可见,学术是否昌盛,实为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大事。  

作为一个民族的学术思想,它一向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放射出来的是耀眼的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特定时代的学术精英的活动,往往造就出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学术思想的薪火相传,泽被后人,其作用和影响之深远,从来是无可估量的。  

中国历来是个学术大国。早在三代中后期,自觉的学术思想就产生了。此后,学术思想日趋成熟,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和晚清新学等,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形成了各自时代不同凡响的学术高峰;老子、孔子、孙子、张衡、玄奘、二程、朱熹、沈括、李贽、陆九渊、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王国维、陈寅恪……一个个名字可谓星光灿烂,他们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其中更是不乏享有世界声誉的学术巨子。  

正是对学术价值和作用的深刻认识,20世纪70年代末,东方出版中心的前身——当时的社名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刚成立不久,就在陈虞孙、汤季宏、刘火子、王元化等主要社领导的亲自过问下,决定策划出版一套“中国学术丛书”;1979年5月,社领导之一、有“北钱(锺书)南王”之誉的著名学者王元化还亲自参与其事,为其中一本著作熊十力的《佛家名相通释》写了“跋”,体现出中心领导对这套丛书的期许和重视。  

这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时期,中国刚经历了“十年文革”,民族文化被摧残得面目全非,而学术更是到了停顿、倒退的地步。这也是一个学术复苏和重铸辉煌的好时期,因为90年代的商业化大潮尚未来临,做学问者可以做到耳根清净、沉潜于心止如水的境界。而出版社这时还没有同市场挂钩,策划选题注重的是图书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品位。于是我们看到,东方出版中心的“中国学术丛书”就在社领导的殷切关怀下从80年代开始一本一本地陆续顺利出版问世了。  

下面简介丛书的几部代表性著作。  

◎《中国文化史》(两卷本)  

作者柳诒徵(1879~1956),一代国学大师,历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早在东南大学任教时,就被吴宓称许为在该校“以柳先生博雅宏通,为第一人”。二三十年代曾与北方任教的陈垣、陈寅恪并称“南柳北陈”。 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复旦大学。这套100万字的皇皇巨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容,由来、变迁及发展脉络,以及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汇,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发,意在援古证今,以古鉴今,时间跨度由上古直至民国初年,旁征博引,内容丰赡。该书是柳诒徵的主要代表作。  

【柳诒徵 著,1985年第1版,责任编辑  姚芳藻】  

◎《先秦学术概论》  

作者吕思勉(1884~1957),曾任光华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被现代学界誉为是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的前辈史学的四大家之一。该书全面分析先秦各家学派的源流和相互关系,辨别真伪,见解颇多独到之处,如对胡适的《诸子不出王宫论》表示反对,又如力辩《尉缭子》、《六韬》不是伪书,认为“此书义精文古,绝非后人所能伪为”,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两书的残简,证实了这个论断。  

【吕思勉著,1985年第1版,责任编辑姚芳藻】  

◎《佛家名相通释》  

作者熊十力(1885~1968),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亦遍及全国和海外。该书是熊十力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佛学造诣。在书中,作者从佛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出发,把分析与综合统一起来,阐发佛学的体系,探究其间的有机联系,力图用哲学的观点来整理佛学的玄奥。王元化先生在“跋”中指出,熊十力并不仅仅是儒学大家,其“学术研究中,还是以佛学为胜”,“是‘五四’后老一代佛学专家中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人物之一”。其实,正是他精通佛学,援佛入儒,从而成就了他新儒学开山的地位。  

【熊十力著,1985年第1版,责任编辑姚芳藻】  

◎《名画家论》  

作者伍蠡甫(1900~1992),中国现代美术史论家、翻译家、美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画院专职画师。学术研究侧重艺术理论,特别是中国画论研究,兼事国画山水创作。该书汇集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所写的七篇中国画家论,分别选择了董源、赵孟頫、董其昌、石涛、渐江、王翚、吴历等七位历史上各具代表性的著名山水画师,通过联系他们的社会历史、政治背景、艺术风格、个人际遇与审美理想等,试行探究这些画家的艺术之路、艺术成就,由此管窥了从五代南唐开始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山水画艺术特征。该书论点独到,思致精微,其研究富有成果。  

【伍蠡甫 著,1988年第1版,责任编辑姚芳藻】  

◎《因明学研究》  

作者沈剑英(1932~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符号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言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剑英是我国逻辑史特别是佛教逻辑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因明”就是佛教逻辑的名称,因明学原由古印度发明,随着唐僧玄奘取经东归,因明也一并传入,推动了我国古代逻辑的进步。该书对整个因明学的缘起、在中国的发展和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因明学的重要人物、学派、概念、术语、推理方法等都作了深入的详细的探讨、研究和讲解,这都为哲学史、逻辑史、佛学等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该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这套丛书自出版后,在社会上有很大反响,特别是深受学术界的喜爱和欢迎。且丛书中的每一部俱是著者的代表作,而著者更皆属鸿儒硕学,或为某学派之开山,或为某学科之泰斗,而即便有名不逮前者,亦是后起之秀,才学卓荦,足惊人眼目;至于各书其论述的深入,征引的广博,不泥古说,见解独到,更深得学术修养之精义,学界的专门家以及莘莘薪传学子也不得不赞叹,面对这套丛书,必是开卷有益!

                                      何小颜

【附记】 

    本文收入中国出版集团“名社30年书系”之一《日出东方——东方出版中心》(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12月第1版)之“书香东方篇”,本文为原稿,刊文则有违背本文作者意愿的删节和修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