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教改部门必须读懂反对文理分科具有百分之百民意

火烧 2009-02-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强调反对文理分科具有广泛民意,指出其背后深层问题,呼吁教育改革需同步推进高考制度与素质教育,关注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全面调整。

   

教改部门必须读懂反对文理分科具有百分之百民意

   

   

反对与支持文理分科,是当前国内的热门话题之一。综合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笔者发现反对者与支持者的不相上下,仅仅是个表面现象。区别只是彼此间的思维不同,本质上却有高度一致性。即反对文理分科具有百分之百的民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反对与支持文理分科的,全都认可取消文理分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支持者之所以想要继续维持文理分科现状,就是担心仅仅取消文理分科,不从根本上进行教育改革,不削弱高考这个指挥棒,不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全面推行真正有效的素质教育,取消文理分科的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更让师生家长无所适从。可见支持文理分科,并非指向理念认同,而是存在后顾之忧。

   

而反对者之所以反对文理分科,其实并未仅仅着眼于取消文理分科,而且是意犹未尽话里有话,认准了文理分科所导致的严重危害,找到了取消文理分科这个突破口,感受到了必然随之而来的重大变革,由此才能进一步推动国民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即反对者把伴随取消文理分科而来的相关动作当成了基本内涵加以思考,而支持者则对单一取消文理分科导致的整体失调作为改革外延表示忧虑。可见只是思维不同。

   

国民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在任何方面发生大的变化,必然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点毫无疑义。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必然涉及全国性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编撰、课内课外科学调整、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教育资源合理架构等,更为突出的是高考制度本身必然要求同步进行重大改革,比如高考科目是否可以统考两到四门?文理综合是否可由学校单独组织?英语是否可以纳入语文试卷之中?是否可以增加一门社会热点问题解析?时间频次是否可以更加灵活?是否可对统考、会考与面试以不同权重综合评分?等等,其中必然含有大量的相关课题。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支持与反对文理分科,焦点不在于文理分科本身,而在文理分科背后的深层问题。对于文理分科本身的危害性,基本是不共识的。故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教改部门都要读懂其中百分之百的民意共性!

   

   

   

   

 

反对文理分科的几点理由

   

   

一是文理分科从一开始就有导向性。学校应试教育心领神会,几乎所有学校的初级教育阶段,学校与师生都把精力侧重于数理化的教学上,重理轻文现象自然形成了。尽管现代人才应当学有专长、事有专攻,但文理基础知识的偏失现象非常突出,这对以后进入社会影响很大,开展工作局限很多。

   

二是文理分科造成文科生基础差异更大。在本人所接触的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学生数理化基础较好时、甚至各科都很优秀时,基本上全都首选转入理工科继续学习,而数理化学习相对落后时,才不得不转而改从文科发展,说明文科生源打了折扣。实际上文科毕业后所从事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为重要,更加需要扎实的综合基础。

   

三是文理分科的毕业生适应能力普遍较差。不但理工科毕业生的文史基础水平差距较大,甚至写不好字,做不好文,而且文科毕业生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的素质不高,难以得心应手地充分应用好各种数理工具,由于物质劳动知识贫乏,生产现场相当陌生,甚至没有底气到基层开展具体工作。

   

四是文理分科造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工作衔接不好。人才进入岗位后,往往要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方面的具体工作有机联系起来,由此说明当代人才既要学有专长,又要知识宽博,使跨学科、边缘性的工作能够融汇贯通起来,本人深深感到这种要求已经越来越为突出,必须要从教育前端妥为治本。

   

五是文理分科使企业界的适用型人才奇缺。一方面是文科生到不了企业来,来了之后恐怕很难在较短时期内有所作为,因为企业界的文科应用,往往伴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专项工作和专门术语,故进入企业的文科生有的甚至轻易不敢动笔,更不用说在微观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触类旁通的深层思考。而企业想找既懂专业又能综合性开展工作的文理全才,甚至在大学生成堆的大型企业都极其困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