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观的史识把握来重现文明的荣哀兴衰
以宏观的史识把握来重现文明的荣哀兴衰
——《淹没的辉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在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上连载,其读者面还相当有限,但是当这些似乎不怎么起眼的文章于1992年汇聚成一部书稿《文化苦旅》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后,竟是声名鹊起,影响甚巨,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余秋雨热”,评论界并认为作者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散文文体名之曰“文化大散文”。
东方出版中心策划品牌丛书“文化大散文系列”,应当说是从夏坚勇的《淹没的辉煌》一书开始的,此前《文化苦旅》只是作为单本书问世。1996年《淹没的辉煌》出版时,书的封面开始打出了“文化大散文系列之二”的旗帜,因为正是在组织夏坚勇的这部书稿时,东方出版中心才有了连续编辑新散文系列的宏大计划。《淹没的辉煌》继《文化苦旅》之后推出,它是被当时评论界所热评热议的“文化大散文”这一散文新文体的第二部续作,而且也是“文化大散文”这一新文体的最主要代表作之一。
这些努力,可谓风生水起,推波助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坛上,掀起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以这种新文体为范式的创作热潮。
夏坚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家、剧作家,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他的这部著作的成书经历,同余秋雨《文化苦旅》有些类似,即在问世前,是先在文学刊物(南京《雨花》月刊)上发文,然后经由我中心主动同作者联系而结集成书的。
何谓“文化大散文”,在文学评论界有各种界说。有的从的“大”字上落墨,概括为“大背景”,产生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必然反映这一火热时代的激荡与变革);“大思考”,对一个个历史谜团、现实困窘、社会问题、人性弱点等展开思考,并将自己的看法诉诸笔端;“大情怀”,带有作者的情感倾注 ,表现为桑梓情、赤子心等;“大手笔”,具有较强的思想深度和文字功力。有的认为必具有文化的厚度、情感的浓度、哲理的深度,讲求正义和良知。有的说“文化大散文”是大规模地涉足历史的后花园,力图通过对旧文化、旧人物的缅怀和追思,建立起一种豪放的、有史学力度的、比较大气的新散文路径……
全书以残存的漫灭不清的断垣残简为出发点,追述历史现象,描绘文人行状,解析文明兴衰,感叹文化命运,以感性的笔触探讨了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变革、文化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其中《寂寞的小石湾》描写了那个天崩地坼的大时代的历史和人物,对历史和文明的关系作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阐释。《小城故事》则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哀怨故事的铺陈,展示了中国文人在动荡时代的心理轨迹。《百年孤独》则通过实业巨子盛宣怀的人生道路的抒写,从文化层面上演示了中国近百年来民族工业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慷慨而悲凉。此外如《石头记》《洛阳记》等,行文直指河洛文化的兴衰,一唱三叹,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
的确,我们在夏坚勇的一篇篇文章中,如《寂寞的小石湾》、《小城故事》、《百年孤独》、《瓜洲寻梦》、《洛阳记》等等,看到的是通过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铺陈,作者逡巡跋涉在残阳废垒、西风古道之间,触摸着一页页风干的历史,虽在古今对话的行进中着眼于细微处,却始终负载着盖天揽地的大境界,即一种宏观的史识把握,由此生动地重现了古老文明荣哀兴衰的部分片段,并对传统政治文化作出了尖锐的剖析和批判,体现出作者恫瘝在抱的人文关怀以及独得的生命体验与精神感悟。
以《淹没的辉煌》为代表的“大散文”,在创作上所显现出来的大气,与休闲一族的小品文明显不同,更同时下一些哼哼唧唧的小女人情怀存在天壤之别。这种区别不容否定,至于谁高谁低,自可另议存疑。正如人们已开始有所发现的那样,“文化大散文”其实是对既往流行的崇尚“小”(如小玩意、小摆设、小悲欢、小家子气等等)的休闲文字的反拨,而这种文字只是在明清时期被视为正宗而继承下来;以更深远的眼光来看,“文化大散文”似乎意在跨越时空,试图打通历史的血脉,衔接和赓续先秦以至汉、唐、宋散文的大气磅礴和汪洋恣肆,这里面有庄子之超逸,孟子之担当,司马迁之跌宕,韩(韩愈)潮之澎湃,苏(苏轼)海之浩茫,它们同样被誉为中国散文的至境,岂容偏废,任其成为空山绝响!
也许,作为“文化大散文” 的实践者和代表作家的夏坚勇,让我们读读他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更有意味:“大散文呼唤一种沉雄壮阔的大手笔和大气派,但这并不排斥审美性灵的张扬……这正是大散文千呼万唤的大境界,它既有纵横捭阖的宏观把握,又有情致深婉的微观体悟;它流溢着历史诗情的沉郁柔丽,又张扬着现代意识的飞天啸吟;它不动声色却拥有内里乾坤,波涛澎湃却不失持重娇矜;它天马行空般遨翔于无限的时空,回眸一顾却尽显生命的沉重。”(《淹没的辉煌》自序)在这里,我们不难体味出作者的那种力图续接中华两千年来扛鼎笔力的万丈豪情和壮志雄心。
该书获1995~1996年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奖。
2008.11.12
【附记】
本文收入中国出版集团“名社30年书系”之一《日出东方——东方出版中心》(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12月第1版)之“书香东方篇”,本文为原稿,刊文则有违背本文作者意愿的删节和修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