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燃油套保业务出现巨额亏损难道不该反思吗?
中国企业的燃油套保业务出现巨额亏损难道不该反思吗?
2008 年12 月31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WTI 原油的收盘价从7月份每桶147美元大幅跳水到为44.60美元/桶,12月份的均价为42.04美元/桶。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中国的几大航空公司出现了航油套期保值业务巨额的亏损。据有关消息,东方航空2008年在航油套期保值业务上出现62亿元的巨额浮亏,中国国际航空套期保值业务本公司2008 年12 月31 日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扩大到68亿元人民币(未经审计),上海航空(600591)今日公告,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1.7亿元(未经审计)。唯一盈利的南方航空发布消息,去年在其他航空公司进行套期保值出现大幅亏损时,南航开展的这项业务逆市净赚628万美元。
南航是赚了,然而,人们却高兴不起来,南航的盈利与其它航空公司的巨额亏损比起来,实在是太过小儿科。
继航空公司出现航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亏损之后,中国远洋套期保值也出现巨额浮亏53.8亿元。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就在汶川地震后不久的2008-5-27,美国银行又以2.42元低价收购中国建设银行60亿H股,按照当时6.65元市价计算,美国银行当天就获利超过250亿人民币。
是的,中国企业燃油套期保值出现巨额亏损,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密不可分,但是企业风险控制意识的薄弱也是造成当前困境的关键因素。
南方航空为什么不仅没有出现巨额亏损,而且还略有盈利?据南航相关人士透露,近年来,南航一直在做航油的“套期保值”,但数量不是很大。去年年中的时候,当时的南航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去土耳其参加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大会时,已经对于航油“套期保值”的风险有所察觉,从土耳其回来后,决定不再做相关的业务。
这位人士表示,当时刘绍勇认为这项业务风险极大,业务的推出不是以燃油的实际供求关系为出发点的,机构炒作的嫌疑很大。到去年9月的时候,南航以前签署的燃油套保合约或到期,或自动中止,避免了之后的一场风险,反而赚了628万美元。
就是在中国一再吃亏的时候,石油巨头却大发“危机横财”,埃克森美孚公司财报显示,它第三季度利润为148.3亿美元,折合每股净收益2.86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8%。而它第二季度的利润也达到了116.8亿美元,创下当时美国企业单季利润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当天早些时候公布季报,3季度利润为1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64亿美元增加七成,超出市场预期;两天前,欧洲第二大石油企业英国石油公司季报显示,三季度利润为100亿美元,同比上涨148%。
中国企业搞燃油套期保值,大多出现巨额亏损,而国际石油巨头却出现大幅度盈利,泾渭何其分明,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什么值得中国企业深思的玄机吗?在与先生打交道的时候,吃亏的为什么总是学生?在西方老师制定的诸如什么套期保值,期权之类的游戏面前,中国的学生们难道觉得有什么自信吗?难道觉得有什么胜算的可能吗?难道不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吗?如果说这就是交学费,我们这样交学费值得吗?我们的学费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明明知道“套期保值”机构炒作的嫌疑很大,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就因为“但是国际上航空公司都有相关业务,我们也就继续采取套保的做法。”明明知道机构炒作的嫌疑很大,偏偏还要参与炒作,往国际石油巨头的陷阱里钻,这和赌博有什么不同?老百姓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巨额损失的情况,可为什么就没有人站出来承担一下应该承担的责任,甚至哪怕是稍微地有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