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对通古斯“陨石”的本质一直争论不休

火烧 2016-11-03 00:42:31 十万个为什么 1059
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许,在俄国西伯利亚中部通古斯河上游的瓦纳瓦拉地区,一个比太阳还要耀眼夺目的火球,沿着大约275°的方位角呼啸着从天而降,顷刻之间落地一声炸雷,震耳欲聋。爆炸的巨响传到千里之外,发出的冲击波把周围100公里内所有房屋的玻璃、门窗震

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许,在俄国西伯利亚中部通古斯河上游的瓦纳瓦拉地区,一个比太阳还要耀眼夺目的火球,沿着大约275°的方位角呼啸着从天而降,顷刻之间落地一声炸雷,震耳欲聋。爆炸的巨响传到千里之外,发出的冲击波把周围100公里内所有房屋的玻璃、门窗震坏,甚至远在三五百公里之外的人畜,也被突然一击打倒在地。20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树木轰然倒下,大火使周围成为一片焦土。世界上所有的地震仪都记录下一段异乎寻常的曲线。

这是20世纪初,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亲眼目睹”的最大的一次“爆炸”。据估计,爆炸物落下时应有4万吨重,其威力相当于3500万吨“TNT”烈性炸药,或者说,与几千颗1945年8月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不相上下。

究竟是什么东西在通古斯爆炸了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陨石。1927年,前苏联科学院组织了以库利克教授为首的考察队,去爆炸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库利克教授是位矿物学家,对于陨石坠落的情况极有经验和见识,但他面对通古斯现场,也难免感到极度惊讶:一般情况下,陨星坠落的中心区域总有一些大小不等的陨石坑,在附近可以捡到大量的陨星碎片。这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既无大陨石坑,也没有陨星碎片,只有一个大泥潭。考察队决心排除泥潭里的水,清理出底部的淤泥,找到那块可能很大的陨星。可是,挖了好几十米深,仍然是一无所获。奇怪!陨星哪里去了?

正当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前苏联著名科幻作家卡萨采夫大胆地提出一种新颖的假说。他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产生的蘑菇云,与通古斯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极为相似。如果把通古斯爆炸的原因设想为原子弹爆炸,那么很多问题不是可以迎刃而解了吗!1958年,他在一篇小说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古斯事件是一艘来自地球之外的核动力宇宙飞船的“失事”造成的。但是,现实的调查却给核爆炸说浇了一瓢冷水,因为没能找到1908年在该地区受到核辐射的证据。


后来,在前苏联科学家中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把这次天火归之于彗星核的“爆炸”。前苏联科学院陨石委员会在1960年发表的通古斯事件调查报告中写道:1908年6月30日早晨,一个不太大的彗星核以每秒40~60公里的速度冲入地球大气层。构成彗星核的物质与浓密大气猛烈碰撞、摩擦,产生高温,不到几秒钟,彗核变成火球,在几千米的高空“爆裂”,把方圆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树木全部推倒,使1500头驯鹿死亡。

支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很多。1978年,捷克天文学家卢勃·克雷萨克进一步具体提出,通古斯天体可能是几千年前从恩克彗星核中分裂出去的一个碎片。

当然反对意见也不少,主要可归纳为:如果罪魁祸首是彗星,那么即使它再小,回归之时,总应该能被天文学家发现;其次,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数次从彗星的尾部通过,却从来没有发生如通古斯事件中那样的夜天光和地磁扰动;第三,据计算,地球和彗核相撞的机会,5000万年才有一次,说这是彗核的爆裂,实在太偶然了。

1974年,加拿大科学家辛哈博士提出反物质假说。他的看法是:宇宙中存在着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物质世界,这些反物质以超光速运动着。通古斯事件就是来自反物质世界的、不满30克的反粒子陨石,以不到1/2000秒的时间穿过地球大气层,在极为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产生的大爆炸。

反物质说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古斯爆炸能使很大范围内的树木躺倒,却在现场找不到任何陨星碎片。但是反物质说也有明显的漏洞:如果是反物质陨石,那么它应该与地球大气一接触就爆炸,绝不会等到距离地球表面5公里处才爆炸。

关于通古斯“陨石”的本质,还有激光说、黑洞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通古斯的这个惊天动地的大爆炸,作为20世纪的一大自然之谜,吸引千千万万喜欢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人。几十年来,他们不辞劳苦地进行考察,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不厌其烦撰写科学论文,各立其说,独树一帜,然而各种假说都不能自圆其说。因此,降落到通古斯的这场大火至今仍是不解之谜,有关通古斯“陨石”的本质,也就一直争论不休。谁能识破谜底,人们拭目以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