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药不当会引起发烧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但是在某些病人身上使用药物后,却引起了发烧。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药物性发烧,原因往往与用药不当有关,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因素,可能药物不纯,混进致热的物质,刺激了人体里专门调节体温的神经“司令部”,使体温升高。另一种是病人体质因素,凡是过敏体质的人,旁人对某种药物的发烧反应能耐受,不引起发烧,而他却受不了,服了这种药物产生了发热现象。
当然,过敏体质的人也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会使他发烧。目前,对有关药物性发烧的真正原因,还未完全弄明白,尚待进一步研究。
据医学文献记载,能够在某些人身上造成药物性发烧的药物还真不少呢,例如抗生素中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药中的磺胺异噁唑等;抗结核药中的异烟肼、对氨水杨酸钠等;中药中的银黄、四季青、当归等注射液。此外,麻黄素、阿托品,甚至连本身具有退热作用的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药物也会引起发烧。
![]() |
药物性发烧体温多数在38℃左右,偶尔也可高到39℃以上。绝大部分病人起病快,在用药1~2小时即可发生。那么怎样才能判断是药物性发烧呢?这里有几项依据:第一,原先不是发烧的疾病,用药后出现发烧;第二,原先是发烧的病,用药后该病的其他症状都好了,唯独发烧不消退;第三,用药后除发烧外,还有皮疹、黄疸、胃肠道症状等药物过敏反应现象;第四,停药后,发烧随即在1~2日内消退。总之,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时,就要考虑到药物性发烧的可能。
药物性发烧是可以防止的,首先要求药物产品质量可靠,不混有杂质。其次,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尽量少用那些有可能造成药物性发烧的药物,万不得已,非得应用时,可配合使用抗过敏药,例如苯海拉敏、扑尔敏等,这样,可以阻止药物性发烧的发生。
如果已经知道何种药物会使自己引起药物性发烧,那么应该记住这些药物的名称,今后看病时告诉医生,供医生用药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