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药物不能擅自停服
—些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如果这些患者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停药,往往会引起“反跳”现象。这是因为在长期或反复使用某些药物之后,机体的正常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所改变,患者已经适应了在该药物存在下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等方面发生的相应变化。擅自突然停药,体内原来的平衡便被打破,从而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使已经被控制的疾病复发甚至加剧。
![]() |
可能发生“反跳”的药物很多,如治疗癫痫,需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如果病人突然擅自停药,会诱发严重的癫痫持续状态,需立即急救。
长期服用安定、安眠酮、巴比妥类等镇静安眼药,突然停服会出现激动不安、震颤、恶心、呕吐甚至癫痫发作、精神失常。
长期服用心得安患者突然停药,轻者会出现焦虑、震颤、心慌、全身不适;严重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
降压药可乐宁、甲基多巴突然停服,会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出现血压骤升,并伴有剧烈头痛、失眠等,甚至可并发脑溢血。
糖尿病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如减量太快或突然停用,可诱发酮症酸中毒、昏迷。
肝炎患者服用联苯双酯,突然停服,患者症状会产生反复,谷丙转氨酶(SGPT)会反跳,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吗啡类镇痛药久用会导致成瘾,停用后,病人可出现一系列精神的和全身的症状。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时,应规定药量、次数及用药期限,并限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乙醇及乙醇制品长期服用,可造成依赖性,其症状虽比吗啡瘾轻些,但也可出现说胡话、定向力障碍和幻觉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应用后突然停服,会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症状,表现为疲倦、软弱、肌无力、恶心、厌食、关节痛、皮肤脱屑、呼吸困难、低血糖、低血压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要避免和防止“反跳”现象出现,首先须按照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量或停服。按治疗常规需停服或因毒性反应被迫停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对已经发生“反跳”现象的,轻者不需处理,机体本身会调节和适应;重者应立即送进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