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植物能解污水的毒性
有一种植物叫水葱(莎草科植物,并非葱蒜一类),它既能吸收水中有毒物质,又能杀死水中细菌。在污水池塘中,足以使鱼类死亡的有机物就有十几种,如种上水葱,那些有毒的有机物就能被它吸收掉。这是水葱本身就有抗毒性的证明。如污水中酚的浓度达400毫克/升,水葱可以在一个月内将其全部吸收。
除了水葱以外,芦苇、香蒲、凤眼莲、空心苋、金鱼藻、浮萍等,也都有比较好的净化污水的能力。特别是凤眼莲能吸收锌。在含锌10毫克/升的污水中,栽上凤眼莲,只要一个多月,凤眼莲植物体中含锌量,就会比在不含锌的水体中种植的凤眼莲增加133%。
![]() |
凤眼莲 |
植物吸收水中有毒物质的能力是很强的,一般它们可以吸收高于水中浓度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的有毒物质。如芦苇吸收锰的浓度可以为水中浓度的1770倍,吸收铁的浓度为水中浓度的3388倍;狐尾藻吸收钴的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9倍,吸收锌的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600倍,吸收锰的浓度为水中浓度的2670倍。这些数字表明,植物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是十分惊人的。
![]() |
狐尾藻 |
要注意的是,有些有毒物质如氰、砷、铬、汞等在植物体内移动慢,常常聚集在植物的根部;而镉与硒等元素可以从植物根部转移到茎和叶,而且有一部分还能进入果实和种子中去。明白了这一点后,要特别注意,在有氰、砷、铬、汞污染的地区,绝不要种食用根茎的作物,如马铃薯、莲藕、荸荠等。而在硒和镉污染地区,不要栽食叶的菜以及食果实种子的禾谷类作物,以防毒物危害人体。
那么,植物为什么吸收了有毒物质而本身不会被毒害呢?它们有一种本领,能够在体内将有毒物质分解转化成为无毒物质。如植物从水中吸收酚后,大部分参加了糖的代谢过程,和糖结合后形成酚糖甙,酚就丧失了毒性。植物也能吸收苯酚,在无光条件下把苯酚分解成二氧化碳,从而免除了毒性。氰入植物体后,与丝氨酸结合形成晴丙氨酸,又再转化为天冬醯胺酸及天冬氨酸,都无毒性了。植物真是一种天然的“净化器”。
研究植物清除污水毒物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地水污染加重,请植物来解除污染或减低水的毒性,是应当受到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