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约翰福音21章解经 查经解经「 圣经」 约翰福音 12 章1至22 节主要所讲是什么?

火烧 2023-01-23 12:34:01 1527
查经解经「 圣经」 约翰福音 12 章1至22 节主要所讲是什么? 查经解经「 圣经」 约翰福音 12 章1至22 节主要所讲是什么?一经文:珍贵的香膏1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

查经解经「 圣经」 约翰福音 12 章1至22 节主要所讲是什么?  

查经解经「 圣经」 约翰福音 12 章1至22 节主要所讲是什么?

一经文:
珍贵的香膏
1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2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3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5
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赒济穷人呢?”6
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7 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8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杀害拉撒路的阴谋
9 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10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11 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荣入圣城
12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13 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说:“和撒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14 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15 锡安的民(原文作女子)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16 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17 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18 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蹟,就去迎接他。19 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希利尼人求见耶稣
20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21 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22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当祭司和法利赛人商议除灭耶稣的计划时,耶稣为复活前作最后的准备。
马利亚(不是耶稣的母亲,而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已将她预备膏抹在救主尸体上的贵重礼物,浇在他活着的身体上。这膏若在安葬时使用,它的香气也只能充满墓穴;而现在却能连同她的信心和爱心的保证,使耶稣欣慰。及至救主进入极大试炼的黑暗中时,也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其他人只是在耶稣死后浇在耶稣身上,没有将他们爱主的心表明出来。所以耶稣让人去纪念马利亚所行的。马利亚所作的,正是众门徒所需要的教训,叫他们知道:向基督表露爱心,必为他所喜悦。对他们来说,基督实际构成他们一切的一切。
犹大则是从自私的角度考虑,圣经记载他是管钱财的,却也是偷钱财的。他说这话是为了荣耀自己。耶稣斥责了犹大,鼓励了马利亚所行的。
最后一个星期的第一天即周日,基督按著犹太的惯例举行帝王入城式。他的坐骑,也是自古以来以色列众王所乘坐的,而且先知早已预言弥赛亚是要这样得国的。他明明地看到了其结果是要引他到十字架去的。但是他的目的就是要公开表白自己是救赎主。他要唤起人们注意他的牺牲,就是他完成拯救堕落世界之使命的胜利高潮。当民众正聚集在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时,他逾越节羔羊所预表的真体就自愿交出自己作为牺牲。以后各世代的教会,都要将他为世人的罪而死的事实作为深切思考和研究的主题。
21-22节记录了一个小插曲。这里安得烈比腓力表现出一种更实际、更干练的气质,而腓力显得不仅犹豫并且小信。也表明耶稣的使命已经完成,给犹太人的恩典时刻即将年满,以后这福音就要传遍世界,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听到感受到耶稣的爱。

约翰福音21章解经 查经解经「 圣经」 约翰福音 12 章1至22 节主要所讲是什么?

圣经约翰福音二章1至11节的主题是什么

《圣经·约翰福音》二章1至11节的主题:
1、新约第一个神蹟;
2、迦拿之婚筵;
3、酒用尽了;
4、以水变酒;
5、留到如今;
6、恩典来了。

黄加勒圣经解释约翰福音十章

如果我记的没错黄加勒就是《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约翰福音第十章

壹、内容纲要

【神子救主是羊群的牧人】
一、他是真牧人:
1.真牧人从门进出(1~2节)
2.真牧人与羊彼此认识(3~6节)
二、他是好牧人:
1.好牧人是叫羊得生命的门(7~10节)
2.好牧人顾念羊,为羊舍命(11~15,17~18节)
三、他是大牧人:
1.大牧人另外有羊,要与圈里的羊合成一群(16节)
2.凡不信的,不是大牧人的羊(19~26节)
3.大牧人要与父一同保守羊(27~30节)
4.信他的,就是大牧人的羊;不信的,要逼迫他(31~42节)

贰、逐节详解

【约十1】“‘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背景批注﹞中东地方的‘羊圈’,是一个四周用石墙、栏干或篱笆围起来的空地;仅有一道门可供人与羊进出。羊圈的用意是供羊群晚上在里面栖宿,可防止羊群到处流散,并保护它们不受野兽的侵袭。通常,会有数个羊群在羊圈内渡宿。牧人将自己的羊群赶进圈内后,交给‘看门的’(3节)看守,然后各自回家过夜。次日,牧人回到羊圈,看门的就给他开门。此时,羊圈内的羊群混杂,但因牧人认识他自己的羊,逐一按名叫唤,而羊也认识主人的声音,所以会跟在主人的后面,走出羊圈。
有时候,盗贼会趁著黑夜,当看守在门口的人睡着之后,翻过围墙,爬进羊圈偷羊。这时,因为羊不认得他们的声音,所以羊群会有惊慌走避的现象。
﹝文意批注﹞“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本章是以第九章开瞎子的眼睛为背景(参21节),继续讲论,所以这里的‘你们’乃是指法利赛人(参九40)。
“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贼’是暗偷,运用诡计;‘强盗’是明抢,采取暴力。
﹝灵意批注﹞“羊圈,”代表旧约的律法,也代表犹太教,就是律法的宗教。神将律法颁赐给以色列人,目的乃是要把他们看守在律法之下(参加三23);换句话说,他们好像羊被看守在羊圈里面一样。
同时,‘羊圈’只不过是暂时用来看管羊群的所在,羊群的真正永久居留之地乃是‘草场’──预表基督。在基督尚未来之前,神预备了律法作为羊圈,用来暂时看管、监禁他的子民(参加三24~26)。
然而,当基督来到的时候,以色列人已经把律法发展成了犹太教,也就是犹太教变成了羊圈。约九章里的那个瞎子,在他还没有被主医治以前,原来也是在犹太教里面被监禁的群羊中的一只,但是后来被法利赛人从会堂里赶出来(参九34),表面上他是从犹太教里被赶出来,实际上他乃是从羊圈里被释放出来。
基督又是羊圈的‘门’(参7,9节)。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参罗十4);旧约里面的律例和规条,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参西二17)。所以人若要了解律法,便须抓住基督这一个门窍,才能了解律法的精意。可惜,法利赛人和犹太教的领袖们,只知遵守律法的字句,并且加上许多古人的遗传,将神的子民捆得紧紧的。他们不是从基督入门,倒从别处(就是律法的字句和规条)爬进去,所以他们是残害神子民的‘贼’和‘强盗’。
﹝话中之光﹞真理的门路只有一条,但是旁门左道却是很多。

【约十2】“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灵意批注﹞“门,”指羊圈的门,就是基督(参7,9节)。
“羊,”指神的子民,在旧约时代只有以色列人才是神的羊(参诗九十五7),但在新约时代又加上了外邦人信徒(参16节;彼前二25)。
“牧人,”指神的真仆人,在此特指耶稣基督。
﹝话中之光﹞人若不信服主,就不配教导神的子民;他们不但不能帮助人,反倒于人有害。

【约十3】“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背景批注﹞牧人通常会按照所属羊只的特征或性格,给每一只羊起不同的绰号或暱名,羊也认得自己的名是甚么。
﹝文意批注﹞“看门的,”指受托负责看管一个大羊圈的人。
“羊也听他的声音,”羊群认得自己主人的声音,而且只会向他的声音响应。
“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牧人给每一只羊不同的名字,每天进出羊圈就按名字叫唤。牧人不会随便叫羊,只叫那些属于他的。
﹝灵意批注﹞“看门的,”表征圣灵,开启人心里的门,让主耶稣进入人的生命和心里。另有解经家认为是指主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
“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意即主认识谁是属他的人(参林前八3;加四9),个别地呼召那些豫定属于自己的羊。
“把羊领出来,”意指把那些被关在律法宗教里的人释放出来。
﹝话中之光﹞(一)每一位信徒所以能够接受救主,乃是圣灵作工在他心里的结果。圣灵开通人的心窍,又开通人的耳朵,使人能听见主的呼唤。
(二)主向人所说的话,乃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一百十九105),引领我们走在正路上。

【约十4】“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文意批注﹞“就在前头走,”中东地方的牧人,并不是在羊群的后面驱赶它们,而是走在前面,羊群则在后面跟随。
﹝话中之光﹞(一)“就在前头走,”信徒一生的道路,都有主在前头引领,而主的引领总不会有错,所以我们尽管放心跟随。
(二)人若不跟从主,就显明他不是属主的(参十二26;太十六24),因为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参八47)。
(三)牧养神的群羊,并不是辖制他们,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参彼前五2~3)。
(四)羊的自由是以牧人的行动为依赖,所以它们受到自由的约束;信徒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我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参加五13)。
(五)真正的羊能认出主人的声音;同样的,真正得救的人,也有一种内在生命的本领,能分辨出甚么是出于主,甚么是出于魔鬼的。

【约十5】“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灵意批注﹞“生人,”指法利赛人和犹太教领袖们。

【约十6】“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但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甚么意思。”
﹝文意批注﹞“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比喻’指含有寓意的比方。主耶稣这些话,是根据医瞎眼的人作背景,用好牧人的比喻说明他的托付和使命。

【约十7】“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背景批注﹞“我就是羊的门,”中东地方看守羊圈的人,夜里就横睡在羊圈的进出口处,任何人或羊要进出羊圈,都必须经过他,因此,他就成了那扇‘门’。
﹝文意批注﹞“我就是羊的门,”有解经家认为当译作:‘我就是羊的牧人’,但征诸古抄本,可证明这种译法是错误的。
主耶稣就是那门,他是一切属神事物的惟一途径。主这道门具有如下的功用:(1)辨别真假牧人:经过他进去的,才是牧人,否则就是盗贼(参1,8节);(2)保护与维生:经过他进去的,才会得救(得着保守),并且出入得草吃(参9节)。
﹝话中之光﹞(一)接纳人进入神的羊圈(教会)或拒绝人于圈外的权力,乃在主耶稣,而不在任何基督教领袖的手中。
(二)‘羊的门’是单数的,主是惟一的门,此外再没有别的门;神给人的救法也只有一个,因为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替人赎罪。
(三)神命定信徒只有基督这一个‘门’,然而事实上,今天基督徒的归属太多了,除了基督之外,还有许多的道理、作法和属灵伟人,成为基督徒之间分门别类的因素,这就是你我得罪神的地方。

【约十8】“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文意批注﹞“凡在我以先来的,”不是指在主耶稣以前所有的人(参五33,46;八56),而是指以前及当代的‘假先知’、‘假教师’,并那些自以为是来拯救以色列人的‘假弥赛亚’(参耶廿三1~2;结卅四2~3),包括不信他的政教领袖在内(参太九36;廿三1~36)。
“都是贼,是强盗,”指这些人从不为著羊的益处着想,只想利用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话中之光﹞人间一切的哲学、文化、遗传,都不是供我们进入属神事物的门;它们不但不能供应我们生命,反而对我们的生命有害(是盗贼),所以我们不可听从它们的教训。

【约十9】“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原文直译﹞“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要得救,并且必要入,必要出,也必要找著草场。”
﹝文意批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指羊进到门内就有安全的保障。
“并且出入得草吃,”原文是‘入’在前,‘出’在后;先有所进入,然后才能出去。羊须先进来,确定和牧人的关系,然后才能蒙牧人的带领,出到草场,并寻得一切所需要的供应。
本节提到‘门’所给羊的三种好处:(1)必然得救──脱离危险;(2)并且出入──得着自由;(3)得草吃──得着满足。
﹝话中之光﹞(一)基督是门。基督徒的信仰,不是一系列的教条,或是一所教堂,而是一位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
(二)门是为著进出的;人若要得着救恩,必须进到门里面去,也就是必须凭著信心接受基督。
(三)先‘入’后‘出’;信徒必须先进到神面前有所享受,然后才能出去到人面前有所见证。
(四)信徒要进入幔内,享受与主甜美的交通;又要出到营外,忍受他所受的凌辱(参来十三11~13)。
。。。。。
:jidujiao./chajing/New%20Testament/43John/43CT10.htm

圣经 约翰福音第三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啊

约翰福音1-4 章,为一个单元。
第一章1-18节是主题,你先看明主题经文的结构,就容易把握约翰的叙事手法。
1,使徒约翰有自己的神学观点:
一,1,9,12,14,18。.......
施约翰的见证,之后就隠藏。再而是门徒的认信。
第三章是主开始公开事奉的第三条事,正如约翰开始说:他到自己的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他待他。法利赛人和犹太人的官和教师,并长老,这大概是尼哥底母的身份。但这些并没有叫也得到光照,走出黑暗,反而因怀疑而被留在黑暗中。
耶稣是神的见证。(表明神)。和使徒约翰施洗约翰一样:神的羔羊....1,29
神世人…3,16,神爱的反面就是审判3,18,36
重生是第三章的焦点,和神国有直接的关系。建立在信心之上,超越一切的界限。回应神的爱就是对神的信任。否则只能在自己的限制中迷失。本来是黑暗的,不接受光就只会保持原状。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12

圣经约翰福音第二章1至12节哪些是知识问题

约翰福音第二章1至12节,说的是『水变酒』,【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蹟(约2:11 上)】。

满有恩典和真理:
一、第三日(1节)──『三』表明神丰满的见证
二、耶稣被请去赴席(2节)──主乐于施恩,与人同享喜乐
三、酒用尽了(3节)──表明人的贫穷与虚空
四、我的时候还没有到(4节)──人必须尊主为大,让他来支配
五、他告诉你们甚么,你们就作甚么(5节)──信而顺从,乃是我们蒙恩的诀要
六、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6节)──人原是承装神恩典的器皿,但这器皿是空洞、贫乏的
七、把缸倒满了水...直到缸口(7节)──显明人里面所充满的,不是生命,而是死亡(水)
八、现在可以舀出来(8节)──主的拯救一来,人里面就有丰满的余裕
九、那水变成酒(9节)──主进到我们的人生里面,就使死亡变为生命,平淡变为喜乐
十、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10节)──惟有尝过救恩滋味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美妙
十一、显出他的荣耀来(11节)──彰显出他丰满的恩典和真理来
十二、他的门徒就信他了(11节)──信徒都是他恩典和真理的见证人

圣经解经约输福音3章9一18解经文

你哪句不懂,这是简明译文?
9 尼哥德慕就说:“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呢?”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的导师,还不知道这些事吗? 11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我们知道的,才讲论,我们看见的,才作见证,你们却不接受我们的见证。12 我告诉你们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相信,要是我告诉你们天上的事,你们怎会相信呢? 13 除了从天而降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14 摩西在旷野怎样把蛇举起,人子也必须照样被举起来,15 好叫凡相信他的人都有永生。
16 “上帝深爱世人,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好叫凡信从他的人都不致灭亡,反得永生。17 因为上帝差自己的儿子到世人当中,不是要他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通过他得救。18 信从儿子的,就不致被定罪。不信从的,就已经被定罪,因为他不信从上帝独生子的名。

圣经约翰福音十四章一至六节的解说

永生路长且难行,没有信心不可行,你可有信心?
14:1-3 耶稣这段话说明永生的道路虽然看不见,却是可靠的,就像你对耶稣的信心一样确实。他已经为我们预备永生的道路,就只看你是否愿意相信而已。
他去会再来?他不会骗我的吧?
14:2-3 圣经描写永生的经文虽然不多,却是充满应许的。耶稣在这里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既然耶稣已应允赐永生给信他的人,我们便可安心等候。虽然我们对永生所知的有限,但不用害怕,耶稣正为我们预备,并会与我们永远在一起。
他说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可是我还没有听到你说他就是他所说的,你不说?
14:5-6 这是圣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文之一。我们怎样到神那里去呢?惟有藉著耶稣,因为他是神,也是人,我们的生命若与他连合,便能与神合而为一。
耶稣的路是一条很窄的道路,有人这样说;给你一个机会,你如何回答他?
14:6 耶稣说他是通到父神那里去的惟一途径,有人说这路太狭窄,事实上,却宽广得足以容纳整个世界,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肯接受,这条道路也能带他们到父神那里。与其为看来只有一条道路而忧虑,不如对神说“主啊,多谢你给我们一条很明确、能到你那里去的道路。”
常有不明不敢问?这道路真理生命的意思你也想问,对吗?
14:6 耶稣是道路,是我们通往父神那里的惟一途径;他是真理,实现了神所有的应许;他是生命,神圣的生命与我们连结,从今时直到永远。

约翰福圣经音8章39 -56 节圣经解释

约翰福音8:31-59
第31节开头的,因此,(中文圣经缺“因此”)再一次让我们知道前后的连续性。在他说了“我是世界的光”之后,跟着有了争论,而那争论的结果产生了对他有利的反应。这一段就让我们看见,这种反应是多肤浅,因为这一段记载了我们的主如何对待那些信他的犹太人。
“(因此)耶稣对信衪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而这一段的末了却说,“他们拿石头要打衪。”这里他一直都是在对付群众里面那些倾向他的人。我再说,当我们往下看时,我们就要发现那种反应是多没有价值。我们看见他一路上极威严、庄重地前行,却越来越孤单,被孤立,直到最后他完全被孤立,没有人和他站在一边。
这一部分可以按照叙述与回答分为七个层次。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来看这故事。
第一小段(31-33)
“(因此)耶稣对信衪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是头一幕内容。我们的主把作门徒的条件清楚又简要的教训那些受吸引的犹太人。作门徒的一个条件并不是他们所感受之情感上的吸引,而是遵守。“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并不是对他的倾心,那只能产生景仰;乃是完全的降服,才能遵守他的道。他也说出这种遵守将产生甚么结果,“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也就是“认识”与“完全的释放。”
他们立刻反对他所说可能有的自由,宣告说,他们本是自由的。他们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
他们回答得好,这回答在某些方面来说是对的。他们说,他们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是甚么意思呢?他们曾经受过捆绑,他们在埃及受过捆绑,他们在巴比伦受过捆绑,他们受过亚述人的捆绑。他们当时也在罗马人的捆绑底下。而他们竟然这样说。但是实际上他们从未被征服过,不管是埃及,不管是巴比伦,不管是亚述,不管是罗马,从来没有折服过犹太人的灵。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对的;而我们的主在回答他们时,从他的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否认他们所说的。
第二小段(34-38)
第一句话: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
“他们回答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
因此当他回答他们认为自己是自由这问题时,他并没有在这方面多加辩论。他在某一方面承认这件事。他承认他们的灵从未被折服过。他们从未被征服过,他们从未向任何外邦政府低过头。但是他立刻把整个注意力转移到道德方面,并让他们知道,他想到的,根本不是在物质的范围内。他们所想到的,不管是弥赛亚,或神的国,都是在属地方面的;而我们的主总是要把他们的思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乃是属灵的层次,也是公义的层次,或道德的层次。他对他们说的话,可能含有这个意思,“你们从未被任何外邦国家征服过,但是你们一直是罪的奴仆,现在仍然是罪的奴仆。”他又告诉他们,罪的奴仆是不能住在家里,而这家的存在,是为著神整个的计划。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到“儿子”、仆人、和家都是指这方面。而在此耶稣说,罪的奴仆是要被赶出家门的。但“儿子”是住在家里的,并且凡是这位“儿子”所释放的,也住在家里。他说,他们都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子孙,但他们却拒绝这位“儿子”。他说话是按著父的指示说的。他们的举动是出自他们的父,他们所表现的,与他们所说与亚伯拉罕的关系相违背。他们虽未屈服于外在的力量,但却被罪所管辖,因而失去了与神的接触,以至于当这位儿子按著父亲的意思向他们说话时,他们无法明白。
他们再回答时,仍以肉身夸口。他告诉他们,他们是属他们的父时,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
第三小段(39-41)
“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
“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神。”
我们的主曾经承认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这是肉身的关系;而现在他说他们不是亚伯拉罕的儿女,这是属灵的关系。在罗马书9:6有这样的话,“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使徒的这一段话印证了我们的主当时对那些人说的真理,这真理是许多肉身的以色列人不明白的,并且似乎许多基督徒也不明白。今天有不少基督徒仍然像以色列人一样的有属肉体的想法。除非有属灵上的关系,肉身的关系是没有价值的。属灵的关系是从行为上得着证明。我们的主说,他们是藉着他们所作出来的,证明他们的关系。
很明显的,那些听他说话之人领会了他所作之事的意义。他们看出,他是在强调:属灵上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而不是肉身上的关系;并且即使没有属肉身的关系,仍可能有属灵的关系。因此他们虽然表明是接受他的人,他们还是否定了他的意思。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的父就是神;这些话是想要强调他们的属灵关系。但除非他们与亚伯拉罕有属灵上的关系,他并不承认他们与亚伯拉罕肉身的关系有何价值。除非他们所作的工作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和亚伯拉罕一样,与神有属灵的关系,并以实际行为作证明,否则他们肉身的关系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们很有把握的回答他的话: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这样的话就证明了他们并不知道他所一直强调的意思,属灵和道德的关系是最重要的。
第四小段(42-48)
其严肃性是令人害怕的。
“耶稣说,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神而来,并不是由著自己来,乃是衪差我来。你们为甚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甚么不信我呢?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神。”
耶稣这样清楚的回答,使人对这些事再不会有甚么怀疑。请先注意他的宣告,“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后来当腓力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时,他回答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你试想想看,若有任何其它的人,说了一件像这样的事,倘若你们认识神,你们就必爱我,你作何感想?这就是他非常清楚对他们说的话。然后他又告诉他们,他们之所以耳朵发聋、发沉,眼睛看不见,昏花,其背后原因是甚么,是因他们的父是魔鬼;他们在属灵上是与地狱有关系的。
于是在第44节里面,我们的主很清楚的说到魔鬼是怎样的一位。他说到两件关于他的事。他是杀人者,他是说谎者。这就说明了一切。魔鬼从起初是说谎的。我们再回到这本福音书开头的话。当约翰回顾地所跟随过的这位耶稣时,就说,“我们见过衪的荣光……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换句话说,神是怎样的一位,撒但就不是那样。神是恩典,魔鬼是杀人者;神是真理,魔鬼是说谎者。所以我们的主让我们看见,一个人的关系是从他的行动得着证明。若是他们是属神的,他们就必看见恩典,而对它有反应;也必看见真理,而爱它。但他们想要杀他。他们心中冇仇恨,他们也是虚假的。这样的表现就说出了他们的关系。他们是属于他们的父魔鬼。
因此他再强调,道德的表现是属灵光景的证明。他们的邪恶行径乃是他们与撒但有关系的说明。若与神有真实属灵的关系,就必产生像神那样的作为。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说你是撒玛利亚人,并且是鬼附着的,这话岂不正对么?”他们生气了。他们感觉到他所说他们那可怕光景的冲击力;于是他们就骂他是撒玛利亚人。在他们看来,撒玛利亚人是绝对与犹太人对立的。对犹太人而言,撒玛利亚人是反对他们的地位、种族和国家的具体代表,所以他们就说耶稣是一个撒玛利亚人,并说他是神经错乱的人。
第五小段(49-53)
“耶稣说,我不是鬼附着的,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犹太人对衪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鬼附着的。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么?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甚么人呢?”
我们的主先是用庄重的语气,简单地否认他们所说的话,“我不是鬼附着的。”然后再说明他自己的情形,“我尊敬我的父……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接着再说出他那最高超的话,“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
他们对他的话只能按照物质的观点来解释。我们的主说“永远不见死”,是甚么意思呢?后来他也对马大说,“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不管他是在这里,或对马大说的话,都是在属灵的境界里说的。他的意思并非说人的肉身可以不死。他现在所说的,乃是指凡遵守他道的人,可以不受任何能破坏他生命或蚕食他生命的力量之影响,他永不见死。他们无法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被鬼附着了,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死了,你将自己当作甚么人呢?
第六小段(54-57)
现在我们来看54-57节。
“耶稣回答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甚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们所说是你们的神。你们未曾认识衪,我却认识衪。我若说不认识衪,我就是说谎的,像你们一样。但我认识衪,也遵守衪的道。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
因此犹太人就对他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正伯拉罕呢?”
如果我们不因对圣经太熟,以至感觉迟钝的话,那么当我们听见他所说的事时,必然会惊讶。他们说,“你将自己当作甚么人呢?”他马上这样回答说,“我并非把自己当作甚么人,我一点不荣耀我自己。我的父荣耀我。”然后他再说的一件事叫他们一时呆住了,并引起他们不屑的讥笑。“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他是甚么意思呢?对这句话的几种解释颇为有趣。有人说,他必是指亚伯拉罕还活在灵界里,并且那时正在看着他。他说话岂不是出自他对永世的知觉么?这是他经常显露出的。他岂不是在说,“我的日子并非始于我降生之时。我的日子必须向后推算起,包括过去的永世。包括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看见我的日子。”
但是我相信,在这句话里面有其历史性的应用。我始终深信麦基洗德之出现,乃是基督在旧约里向人显现的一次。圣经称他为“仁义王,平安王”。当亚伯拉罕杀败诸王回来的时候,麦基洗德遇见他,并给他祝幅,位分小的总是受位分大的祝福。我相信,当麦基洗德遇见亚伯拉罕的时刻,就是历史上亚伯拉罕与基督面对面相会的时刻。
底下我们就听见犹太人对他的无礼嘲笑。
“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
我每一次读这句话时,总难免想到他看起来一定很老。但是他只有三十二岁。我若是一个艺术家而要画他面貌的话,我必不会把他的脸画成很年轻的样子。我想他脸上所告诉我们的,乃是多年来压在他身上沉重的忧患。
第七小段(58-59)
这句话把我们引到最后一小段。
这一部分是本书在话语方面的第三个大兆头。第一个是:“我是生命的粮。”其次是,“我是世界的光。”请你注意,我们的主在此引进这句话,乃是使用了他每次要特别引人注意时的语式,用以强调他所要说的话之重要性:“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这是强调他神性的最高宣告。也许这就是在他一向所使用的一个古老而伟大“我是”之句式中,最简单并最伟大的一句话。这话直译是,“亚伯拉罕还没有生下来,我就是。”并不是说,“我曾经是。”后者只标明居先性,只是存在的居先性。但是“我是”这句话乃说出他存在的永远性。是早于整个希伯来政权之前,在永远里就已存在了。这些话若不是最厚颜亵渎之辈所说的,就必是道成肉身的神所说的。
结果怎样呢?“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衪。”注意“于是”两个字,他们之拿石头要打他是因为他说的话,是因为他的“亵渎”。他们仇视他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他说了亵渎的话。如果他说的事情不是真的,他们那样作是很对的。“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衪。”
请注意最后一句话所表明的他那安静中的庄严,“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
那一天从头到尾都是很奇妙的。这一章里面所提供的,是对主耶稣一个非常好的启示。这是记载着冲突、明显的敌意,以及不信的一章。其中记载了一些人对属灵事情的瞎眼,对道德意义的死沉。另外我们看见“道”在此的举止,我们听见他在此的宣讲。当我们注意看过程时,就看出他行动的原因,并摸着他话语中的灵感。
他如何举止呢?乃是显在对待那妇人的事情上。我们听见他如何讲论暱?他说,“我是世界的光。”“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我们如何解释这一切呢?其关键何在?请再倾听,从他自己的话中,我们得着一切事情的答案,“不是我一个人在这里”,“我和我的父”,“我是从上头来的”。
我想我们可以用约翰自己的话来结束这一章,“我们也见过衪的荣光,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摩根解经丛书》

圣经约翰福音4章43节到54节的启示

这几节经文讲的是耶稣治好大臣的儿子。给我们的启示:不要渴慕世界──“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一切勿渴望世上的利诱──“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河床──你必须有救主住在心中,祂必使你成为一股水源,直涌到永生,从心中涌流出的生命水必会浇灌他人的心田。显示恩典──基督所供给的水乃在祂话中所显示出的,祂的恩典、祂的灵、和祂的教训就如同供应每个人心田的一股安舒之泉源。……在基督里乃有永远满足的喜乐。……基督慈悲地在祂的话语中出现而经常向人心说话。并表示祂作为活水的泉源来苏醒干渴的人,我们要活出救主和依从祂。要有基督的生活和祂的同在,这就是我们的特权,祂就是栽植在我们心中的属灵力量的源头,而且祂的影响力必从祂的话语和行为上涌流出来苏醒在我们之感力的一切范围之内,并从而产生了所渴望的力量与纯洁、神圣、与平安,以及那没有带着忧伤的喜乐,这个就是救主住在心中的果效。 基督是没有偏见的──祂在这里所论到的福音园地就是指说那在撒玛利亚因贫困而被藐视的基督教工作。祂伸手将他们收聚在谷仓里,因他们将要准备被收割了。救主对于民族或人民是全无偏见的,祂愿意广行施恩,并要将犹太人的特权赐给一切凡接受祂所带给世界真光的人。即使祂只能看到有一个人从属灵盲目之夜向祂伸手,便使祂极其快乐了。耶稣把犹太人和门徒所扣留保密的事竟在那向祂要水喝的撒玛利亚妇人面前,清楚地公开了,因为知道万事的主看出她必能正确的使用她的知识和成为一个能以引领别人归向真信仰的媒介。

圣经(约翰福音16章33节起一个主题)怎么起

【约16:33】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主题:在主里有平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