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批判
-
完整地理解鲁迅的“立人”思想(上)
文章深入解析鲁迅的‘立人’思想,探讨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与历史意义,涵盖国民性批判、文化革命及文学创作等核心内容,揭示鲁迅思想的深层价值。
五四运动影响 国民性批判 鲁迅文学创作 鲁迅立人思想 文化革命主将 新文化运动阶段 -
时间的政治 ——论鲁迅杂文中的“技术化观视”及其“教导姿态”
本文探讨鲁迅杂文中的技术化观视与教导姿态,结合本雅明历史救赎理论,分析其国民性批判的技巧与历史视角,提出新的进步概念‘惊醒’,展现鲁迅在黑暗中的持续反抗。
鲁迅杂文 现代性 国民性批判 技术化观视 历史救赎 本雅明 -
谁在制造“乱争”的“国民性”
文章探讨国民性批判是否过时,分析鲁迅批判的国民性本质,指出其受时代背景影响,并反思历史虚无主义与逆向种族主义的危害,强调批判需结合现实,避免妄自菲薄。
历史虚无主义 逆向种族主义 鲁迅思想 国民性批判 殖民主义陷阱 国民劣根性 -
摩罗:什么是文化政治学
文章探讨文化政治学现象,分析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分裂与精神痛苦,揭示文化认同危机与社会撕裂的深层原因。
五四运动 社会撕裂 文化认同 国民性批判 精神分裂 文化政治学 -
毛泽东——最讲认真
文章围绕毛泽东强调的‘认真’精神,对比‘差不多先生’的浮浅态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反思,突出认真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结合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救赎的深层思考。
差不多先生 毛泽东 中国脊梁 文化反思 国民性批判 认真精神 -
摩罗《中国的疼痛》解题什么是文化政治学
《中国的疼痛》探讨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撕裂与文化认同危机,涉及民族身份、文化战略与社会分裂,引发对历史与未来抉择的思考。
国家认同 国民性批判 文化政治学 中国疼痛 华人思想 摩罗著作 -
摩罗:梁启超的全文明视野与世界眼光
文章深度解析梁启超的全文明视野与世界眼光,探讨其对国民性、中国复兴及民族未来的深刻思考,突出其作为民族复兴先驱的历史地位与思想价值。
梁启超 国民性批判 中国复兴 全文明视野 世界眼光 先驱人物 -
中国现代主义起源的“名”“言”之辩:重读《阿Q正传》
文章探讨《阿Q正传》的现代主义特质,分析其作为象征体系的内在张力与自足性,强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鲁迅 文学分析 国民性批判 现代主义 阿Q正传 象征体系 -
专名——和赵璕兄论南京大屠杀书
文章探讨南京大屠杀中专名被遗忘的现象,强调对具体死难者名字的记录重要性,反思抽象记忆与具体遗忘的矛盾,呼吁从数字走向专名,体现对历史真实与人类行动能力的尊重。
国民性批判 历史真实记录 南京大屠杀专名记忆 遗忘与记忆 专名与数字 历史具体真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