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
-
只有保障绝大多数人福祉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文章围绕‘好制度’展开讨论,强调制度应保障绝大多数人福祉,批评以数据和阶段比较为依据的制度评价方式,提出制度好坏应基于实际效果与公平性,而非单纯数字对比。
理论探讨 国际比较 好制度 制度评价 保障福祉 多数人 -
孙锡良:重新讨论“改革”和“开放”!
文章围绕‘改革’与‘开放’展开,结合毛泽东与吕思勉的历史观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意义及国际比较,强调其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 毛泽东思想 历史回顾 孙锡良分析 国际比较 政治口号 -
病有所医不是梦
文章通过常州案例与国际比较,分析实现病有所医的必要性与财政可行性,指出我国具备充分财政潜力,应推进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实现全面覆盖与保障。
实现路径 医疗保障 国际比较 病有所医 财政潜力 常州案例 -
改革,改革,到底为了什么?
文章质疑中国频繁改革的原因,指出行政层级变化、农村集体经济调整及绩效工资等改革缺乏明确目标。通过对比加拿大政策稳定,反思中国改革是否过于频繁,引发对改革本质的思考。
农村集体经济 绩效工资改革 国际比较 政策稳定性 改革频繁 行政层级变化 -
两个“世界第二”--解读几则报纸新闻(18)
文章围绕中国出口世界第二、贫困人口数世界第二等数据展开解读,结合官方报道与社会现实,分析数据背后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强调数据参考价值与国际比较。
数据分析 贫困线标准 国际比较 数据对比 数据解读 社会蓝皮书 官方数据 中国出口第二 贫困人口第二 世界第二排名 信息参考 参考价值 -
从2009年中国大阅兵引发的某些杂音说起
文章围绕2009年中国大阅兵引发的海外批评展开,反驳了海外学者对阅兵的负面看法,强调阅兵是展示国家力量与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并通过国际比较说明阅兵并非独裁行为,而是国家正常展示。
国际比较 国力崛起 2009年大阅兵 海外杂音 国家形象展示 阅兵意义 -
金三林: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及国际比较
文章分析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指出2006年最低收入户房价收入比达22,最高收入户仅2.44,差距显著。同时与国际水平对比,强调需制定差异化住房政策以保障居民居住权利。
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分析 国际比较 社会差距 房价收入比差异 房价收入比研究 -
杨福家:在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文章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视野下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快速扩张背后的高能耗、低效率与创新缺失问题,同时关注教育公平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提出改革方向与挑战。
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现状 国际比较 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