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关于《集结号》的真实性

火烧 2008-01-1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探讨《集结号》是否真实,分析其改编自真实故事,质疑影片对淮海战役的还原度及历史真实性,引发对军事题材电影真实性的讨论。
 

关于《集结号》的真实性
 
    我没有看过《集结号》这部影片。介绍说是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敌人,保证全团安全撤退的任务。团长命令九连必须坚守到明天中午12点钟,并听到的“集结号”后才能撤退。然而,团长没有让号兵吹集结号。最后九连除谷子地连长外,全部壮烈牺牲,但是在战后只定为“失踪”。谷子地后半生在找团长问是不是没有吹集结号、为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生活。
    据说《集结号》改编自小说《官司》,是一个真实故事。一个老头特别爱听军队的集结号,战士就问他为什么,老人就讲了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在一次战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个连队的战士坚守4小时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结果等了12个小时集结号也没有吹响过。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说《集结号》“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历史”。
    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陈旭光说:“《集结号》是中国军事题材影片与冯氏贺岁电影的双重突破,是军事战争的个人心灵史。对谷子地而言,胜败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如战友的生命以及生命是否得到应有的善待和评价更为重要。战争的记忆也远没有比他从一个人的角度对战争的感性经历所留下的记忆更沉重、压抑和窒息。”
    如果仅仅是一部商业的娱乐片,《集结号》的真实无关紧要,但这是被宣扬为“一部有着教育意义的革命历史片”,“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历史”,“具有方向性意义”,它的真实性,就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许多网评质疑很有道理。这里就实质性的问题谈三点。
    用这样一个不知其意义的掩护一个团安全撤退的阻击敌,根本不能反映淮海战役,谈何反映历史?陈云发正确指出,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在战略上是处处处于攻势,部分战场为了保证兄弟部队围歼敌人,有一些守卫阵地的阻击战,但像影片描写的什么中野独二师某团因挡不住国民党的进攻而撤退,并且还不惜有意丢掉“不听话”连队的事,在淮海战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我说,就算有过,这也只是一个小战斗,几十个个体的真实,能反映淮海战役,反映历史的真实?
    在1948年,解放军的连长因战友牺牲而杀俘虏,一个解放军团长有意丢掉一个能打战的英雄连队,都是犯罪的行为,这能是解放军的真实吗?一个上战场尿裤子的非党员当连指导员,可能吗?
    有意要47个战友无条件去死的团长,杀俘虏的连长,认为生命以及生命是否得到应有的善待和评价,比战争胜败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压抑和悲哀,恐惧”的解放军战士,是“把历史具象为真实的个体”吗?是“一批让人又熟悉又陌生的[解放军]军人们”吗?
    ……
    如果剧情是这样,并说是“成功地把蕴藏于我们这个国家深厚的历史和传统中的宝藏挖掘了出来”,那就没有真实可言,而且肯定地说,这是丑化解放军,编造、歪曲历史。把它说成是“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历史”,“一部有着教育意义的革命历史片”,“具有方向性意义”的战争大片,不知道是何眼光,是何用心?
    我想,如果用这个剧以借古喻今,印证在当今发生的对解放洛阳的烈士们掘墓叠骨事件上,印证在现在的经济问题上,印证在今天的主流意识上,《集结号》有现实的真实性,烈士们正在失踪,流汗乃至流血的人们在为发展生产力做牺牲,真的“他们把命都搭进去了”,呈现出“个体跟历史之间的疏离是一种必然性”。
    非常令人担心的是,官方媒体认同它的真实性,解放军也没有否定它的真实性!
    倪震讲的有道理:“整个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上下一致地发生的向前跨越的这样一个世纪,所以孤立地对《集结号》进行争论,达不到什么效果。《集结号》的出现不是很偶然的事件。”

相关文章

  • 由《集结号》获奖所想到的
  • 就“沙文”网友一席话看伤痕文学和造谣者的本质
  • 大战当前该给战士们放什么电影——再看“集结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