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以牙还牙”是中国新外交的特征
文章分析中国新外交特征,强调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强硬态度,回应美国及日本的无端指责,展现中国外交底气源于改革开放成果,体现中国外交的转变与自信。
“针锋相对”“以牙还牙”是中国新外交的特征
从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异常令人注目,面对世界霸权美国及其走狗日本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实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奋起反击;这就是中国最突出新外交的特征。以改以往的“韬光养晦”“温良恭俭让”躲躲缩缩,无地自容的状况。
所谓“弱国无外交”,“外交”是要有些底气的,而中国外交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外交”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外交”,是中国13亿人民30年来“改革开放”胼胼手胝足干出来的。
美国防长哈格尔,他原先以为他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是没有人敢对他说“不”的,的确,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对美国人的发言,捧场都唯恐不及,是不可能再对哈格尔“说三道四”的。
而让哈格尔始料未及的是,中国代表的反击竟然是那么的激烈,促使他回忆起当年他在“越南战争”战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越南战场上的隆隆炮声,闻风丧胆、不寒而栗。
美国防长哈格尔,是参加过“越南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量过的“残兵败将”,在战场上敌不过中国,却还想在桌面上掰倒中国,挽回一下自己的颜面,哈格尔这个美梦恐怕跟他在越南战场上一样,永远做不成了。
至于美国走狗安倍,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当中国的代表责问他,有关他“参拜靖国神社”时,他回答说:“参拜靖国神社是出于为创造和平世界而竭尽全力的意愿,发誓不再战争,战后日本坚持和平国家道路”。
安倍的回答,正好就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在国际大众的面前,在自己的面孔上打了一个巴掌。
相关文章
- 张志坤:“顾虑重重”是中国外交的常态吗?
- 张志坤:中国需要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强硬的中国
- 驳环球网评论文章:中国外交其实不缺钙
- 孙锡良:请冷静!中国暂无能力划分太平洋利益圈!
- 中国靠得住的战略伙伴为什么如此之少
- 岳青山:毛泽东为何告诫新中国的外交部不能“跪着办外交”?
- 未来中国国际环境四面楚歌
- 人大发言人傅莹:政改不照搬别人 人民希望外交强硬
- “关闸事件”—新中国首次中外军事冲突
很赞哦! (103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