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略谈我国公务员招考的一点改进意见

火烧 2011-08-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我国公务员招考制度展开,分析当前公考模式的优缺点,指出文凭限制等弊端,提出改革建议,强调公考公平性与效率,为制度优化提供参考。
           各级机关实行“凡进必考”制度无疑是一个进步,政府通过公开考试选录国家工作人员,杜绝了腐败,也杜绝了庸才,利国利民。

近年来,各省的公务员考试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被广泛认为公平公正!去年冬天,笔者参加了河北省公务员四级联考的笔试和面试,这一点感同身受!

              资料表明,各地“公考”一般分三个阶段,一是报名审查阶段,二是笔试,三是面试。笔试的题型结构一般是两部分“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分数比例一般是“申论”大于“行政能力测试”,面试大于笔试。这种模式侧重考察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为科学。

              我不知道这种考试模式来源于哪个国家,可以这样说,通过“公考”选才效率是很高的。

              就目前而言,“公考”备受人们关注。去年年底,河北省组织实施的公务员四级联考中,初审通过的报名人数达到152000多人,而竞争岗位只有4000多一点,具体到张家口市,有5770名考生角逐108个职位。“公考”的社会关注度由此可见一斑。

            “公考”本身及其运作都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否还存在不公或者不合理的现象呢?

其实,报考公务员的条件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应予改革。

              首先是文凭条件的限制,一般以大专为最低标准,低于此学历不具备“考公”资格。

              这种弊端无疑是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而人为造成的。不管真才实学和实际才干,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已经被社会谴责了好多年,国家针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也搞了20多年,但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你不见?尽管有关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假期开设补习班,可是全国各地到处是各种形式的补习班。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文凭!目前我国各个单位的招录用人条件都涉及文凭,正是如此原因导致假文凭满天飞。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学得好与坏,只有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就业招录考试才能定论,而学校颁发的文凭应该是学生在某校曾经接受过某个层面教育的证明,不应作为招录用人的门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大学,自修了高等教育课程,虽然他具备了很多知识,很有才干,但是他没有文凭,无法参加所有的招录考试,其中包括公务员录用考试,这既不公平,又浪费人才!

                有人担心,取消文凭制度会不会使学生不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呢?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凡进必考”制度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正是摒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最好模式!因此,有关单位要在“公考”报名条件中立即取消文凭限制不仅是及时必要的,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推动意义!

                第二,“公考”应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考察力度。

             按照目前的“公考”流程,参加完招录公务员笔试和面试的考生,如果成绩合格就进入了体检和组织考察阶段,应该说,这样的程序设置是极其科学的,然而,实际操作中,组织考察更多的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肤浅的调查。农民认为,深入考生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捕捉蛛丝马迹,必要时实行听证剖析制度,严把思想道德质量关极为重要。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会指责农民神经过敏!农民工作生活在基层,深深感觉到这样的一个现实:路是越修越好,可是我们的各级干部离百姓越来越远;通讯发达了,可我们的各级领导和群众联系越来越少!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极不和谐的社会现象随处可见!党群干群关系维系着党的生命,老一代革命家历来尤为重视。选拔干部和招考公务员难道不应严把思想道德关口吗?纵观国内外形势,这一点极其重要,关系到党的存亡和国家命运!至少在公务员队伍中不能再出现类似于袁腾飞玷污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笑话吧!

            因此,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如何加强“公考”中思想道德的考查力度,只有这样,考录的公务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才兼备!

           作者农民不通网络,欢迎网友将此文交给人大代表,或通过其他渠道,转交国家有关部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