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教育以及其他问题的思考

火烧 2014-01-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教育与人格培养的现实问题,认为考试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基础,但道德哲学难以考核。强调知识灌输和实践训练对培养实干家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学生受自由化影响,缺乏是非判断力。

  对教育以及其他问题的思考

  网络上的毛左:暴躁的皮皮发表了对现实中国教育的批评:觉得不能培养高尚的人格之类。我觉得未免胡说:我很怀疑人格、美德能通过世俗教育来培养,因为华盛顿说过:美德一部分来自于天生,一部分来自于宗教,世俗的教育对大多数普通人不存在这样培养美德的能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网络上一个著名的论点:道德、哲学是很难在考试中考核的。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明清儒家的科举和东汉的举荐,在明清科举中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对儒家哲学和道德的掌握程度,而在搞出24孝的东汉靠着贵族对候选人各种‘德行’的鼓吹。倒是符合教育和选拔人格完整的人的。结果呢?‘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形成了士族门阀、最后汉帝国的毁灭就是这个思路的结果。所以这是无法操作的胡思乱想!

  首先我们的思考必须建立几个基本的落脚点:

  1. 选拔人才必须是考试制度为主,这样才能公平公正公开。别的制度只能为辅。那么既然选择了考试制度的优点,也就要同时接受考试制度的缺点:教育体制的应试化倾向。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2. 道德、哲学是很难在考试中考核的。

  所以只能换一个思路:用平民路线的法家商鞅曾经说过:力量产生美德【德生于力】。我觉得起码现在的世界上有足够的道德家文人,实干家在文人那里就很少很少。而且光顾着评论的文人往往没有起码的是非判断力‘文无第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类的就是他们没有是非思想误区的典型表述。-------实干家是必须有对错标准的,做的通就是基本正确,做不通就要深刻的检讨和探索了【胜而不骄,术明也,败而不怨,知其所失】。而工厂中工程师的对错就更直接:工程师的思路,70%可以在2个小时内检验出来是否正确,25%可以在半年中检验出来。所以他们必然被环境训练成有是非标准的正常思维习惯,而且实际工作、试验的实施必然是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给他们较强的行动能力。---------在这种时间段内他们成为有行动力的实干家,有是非标准,能深入实际,这就是一个优秀人格的人!!!。

  要按‘力量产生美德’‘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思路操作就比较容易看出现在的教育的正确之处:各种知识的灌输给了学生承担工作、改造世界的力量,学习知识的艰辛过程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勤奋。并且消耗了他们青春期过剩的精力,使他们不被一些邪恶的东西所吸引。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教育不算最差的。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

  A: 学生思想受反动的自由化影响,无法判断是非!

  B:学生的体质不够强健:按照KGB培养人员的思路:健康的体质对坚毅的人格,有效的行动力、乐观的态度等等都是很有作用的。

  这也很好解决:

  A:首先要打击自由化异端、无政府主义异端,中国近代一直是‘开明专制’为主流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防止亡国灭种的努力为‘主旋律’。那种吹嘘‘相信自由化天上就会掉馅饼、要是掉不下馅饼来是老天的问题,不是自由化的错’的自由化思维纯粹是瞎扯淡。------对-学生不仅要把这个道理给他们说清楚,而且要有比较醒目的奖励树立正气:给德智体较好的学生以醒目的标示:校服上鲜艳的肩章,队列中是突出、醒目的位置,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B:这更好解决,在高考考试的时候把体育课加到200~300分的权重【相对于语文的100分】,考试非常容易量化的3000米跑和步兵队列动作。长跑能赋予孩子坚毅的精神,队列能教会孩子起码的纪律和协作。

  这样的孩子朴实刚健,能识大体,有责任心,一定能更有力的踏平人生坎坷。

  因为毛左的局限性,而且最近比较浮躁:皮皮的好些论据都是错误的:

  英法殖民结果的区别是因为

  1.英国土改使用的是‘羊吃人’的做法,造成了大量一无所有的贫民---构成了英国殖民全球的主力。相反法国始终是救济平民,最后土改时候是‘分田地’,这造成了很多安土重迁的小农民,给工业化和殖民事业带来了麻烦【没有移民和工业人口】。

  2. 另外作为岛国的英国专注于海军,对欧洲大陆不过采用平衡外交,这有利于集中精力殖民。法国就必须一面对陆地用兵一面海洋争霸殖民,心分二用,再加上海军一直打不过英国所以殖民搞得不好,

  3.建立强大的陆军必须有较好的国民福利【这样民族才能团结】,阻碍了法国实现血腥的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使得更多的法国资本投资于金融。这和他们的教育制度关系不大。

  说实在的:以后德国的普遍义务强制教育更加严厉、刻板,英国的文官制度也是要考试的,近代德国、英国也不缺乏人才和勇气啊!

 

相关文章

  • 美国寒门难出贵子:不仅是贫富分化,而是贫富隔离
  • 新中国1952年院系调整的必要性
  • 教育改革必须破除阶级统治的藩篱
  • 谈谈教育部目前正在实行自主招生试验的弊端
  • 教育不公导致英国社会阶层固化
  • 谁能考过高富帅 何人战胜官二代
  • 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哪里
  • 六月随笔
  • 毛泽东提出的“三个改革”之一--教育改革
  • 孙锡良:教育改革方案应公开讨论,八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