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中国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复兴华语文明 不再当英语文明的小配角

火烧 2011-10-0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强调中国应以复兴华语文明为目标,挑战英语文明主导地位,重建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核心作用,推动思想、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球贡献。

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总理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号召。在今天,我们也屡屡提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目标。那么,怎么具体衡量我们的民族是实现复兴了呢?  

显然,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国强民富”这么肤浅。民族的复兴的主要标志,应当是以华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得以重建,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中流砥柱。  

不难看出,当今世界是处于英语文明统治之下。几乎人类最重要的媒体、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文献、最重要的国际会议等等,都是在使用英语。全世界成千成万的人们,母语不是英语,但却投入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英语。这一切的一切,原因何在?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回到中国古代。  

除了因为喜马拉雅山、大沙漠、海洋的阻隔,在中国人头脑里可以想象到的辽阔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古代少数民族活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这些东亚国家,纷纷积极学习汉语,并以掌握汉语作为贵族文化地位的象征。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汉语言文字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是为什么呢?古代的中国从没有试图动用武力威胁或者征服的国家和民族,为什么自愿选择汉语言文字?原因就是当时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原文明,是这一地区最先进的文明。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军事等等角度看,都是最先进的文明。出于崇拜仰慕,出于人类向上的本能,这些民族会非常乐意选择主动学习,并接受这样的语言下的文明。  

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当今世界,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众多民族,投入那么大的热情来学习英语的问题。因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英语为载体的英语文明,是最先进的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充当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那么,当今的中国人提出了“民族伟大复兴”,就应当抓住机遇,奋力拼搏,改变目前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小角色形象,争取在未来重建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使之在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举个例子说,这样的复兴,至少要求中国人在未来贡献出一大批,在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  

这担子实在不轻,但作为辉煌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占人类总人口超过20%的中华民族,应当而且必须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