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洋:打倒彭、罗、陆、杨,毛泽东扣动了文革扳机——《毛泽东是如何走向文革的》第14章(3)
5月4日至26日,在北京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16日,会议通过了经毛泽东多次修改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加的两段话: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尤其不能信用这些人去做领导文化革命的工作。而过去和现在确有很多人是在做这种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5月16日。)
在毛泽东看来,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的那些问题,他的许多主张在执行中出的偏差,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后果,都是因为混进党内的修正主义分子。他认为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他要采取霹雳手段,发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确,搞“大鸣大放”、让民主人士帮助党整风,结果成了“反右运动”。搞大跃进、人民公社,结果刮起了“共产风”“浮夸风”,带来了三年经济困难。好容易经济稳定了,突然又发现,大量基层政权被“坏分子”控制了,所以要搞社教、搞四清,可越搞发现问题越大,大到搞四清难以解决了。可以说,建国以来十多年时间,毛泽东一心一意忙着搞建设、搞经济,但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来,不是左就是右,没大有“顺顺当当”的时候。
5月18日,林彪在会议上讲话,他说:“最近有很多鬼事,鬼现象,要引起注意。可能发生反革命政变,要杀人,要篡夺政权,要搞资产阶级复辟,要把社会主义这一套搞掉。”“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他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林彪的话有些骇人听闻,至今没有任何资料披露有政变的蛛丝马迹,而且军队一直牢牢掌握在毛泽东手里,谁能搞政变?不过,他的讲话,对于烘托文革气氛,还是有帮助的。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一、停止彭真同志、陆定一同志、罗瑞卿同志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停止杨尚昆同志的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职务,以后提请中央全会追认和决定。二、撤销彭真同志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职务;撤销陆定一同志的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职务。三、调陶铸同志担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调叶剑英同志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他们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以后提请中央全会追认和决定。四、李雪峰同志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这是文革打倒的第一批人,彭真是中央主抓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就是这个领域的革命,这方面的问题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他是有责任的。在毛泽东投出《评<海瑞罢官>》这块石头,打破原来的平静时,他的思想还在原来的状态,还在用原来的方法来处理这个新出现的问题。因此他领导下的北京,被毛泽东说成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原来就有责任,现在又犯了新的错误,所以就成了首批被打倒的高级干部。
罗瑞卿早在几个月前就被打倒了,原因是反对林彪。陆定一是中宣部部长,是管文化方面的,被打倒在情理之中。不过戚本禹在回忆录里说了另一个原因,说是陆定一的夫人与叶群之间的问题,所以也被认为是反对林彪。
杨尚昆是老问题,也处理过了。他的问题应该主要是1964年在菊香书屋毛泽东卧室和洗手间按窃听器,当时就被停止了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后又被调往广东工作。不过他日记里记载了讨论“二十三条”,说明还是能参加高级别会议的。这与前面分析的一致,即毛泽东对他私自按窃听器的事,虽然很生气,但并没有认为很严重。在发表《评<海瑞罢官>》的同一天,中央发出通知,免去了杨尚昆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实际上他不担任这个职务已经一年左右了。这表明了毛泽东对文革,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也证明了他发动文革时,差不多已考虑成熟了,很多事情是在按部就班地发生、发展。
四个人三个书记处书记,一个候补书记,又是各挡一面的大员,都是德高望重的,绝对算得上最高层级了。他们高调地被打倒,带给人们的震撼是强烈的。毛泽东这样做,就是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次文化大革命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运动。过去老说党内出了修正主义,有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样的人?现在有了实人实事。因为过去一直强调党的团结,一直保持着正面的高大上的形象,这次“彭、罗、陆、扬”的事情一出来,许多人的认知差不多一下子崩塌,被完全颠覆了。
对此,人们是普遍的不理解,有多年政治经验的高级干部感受到了政治气候的严峻。打倒的四个人中,彭真是级别最高的,“罪状”也是最不能让人信服的。他的行为虽然存在过失,可还是依照既往的工作程序做的,没有大的原则问题。就是毛泽东说他搞“独立王国”,也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独他自己存在。他犯的错误过去批评一下就过去了,现在却被高调地打倒了,这在高级干部中很难说得通。如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长方志纯回忆道:在“五一六通知”里,“说‘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是很不理解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是一个,也不是几个,而是‘一批’。大家琢磨来琢磨去,越琢磨越觉得不可理解,越觉得不对劲儿。”因此,“在讨论会上,发言的同志不像以前开会那样踊跃,而且话语显得有些谨小慎微。”高级干部们在感受到政治气氛改变的同时,也开始为自己打算、留有余地了,所以都变得“谨小慎微”了。彭真后来恢复名誉、工作后,对毛泽东并没有太大的怨恨,可能他已经理解了毛泽东的苦心,明白毛泽东就是要拿他作伐,开展文革。
而把杨尚昆“窃听器事件”重新揭出来,则纯粹是为他们几个拉仇恨了。1966年5月24日中共中央下达了中发(66)277号文件,公布了杨尚昆的问题。文件明确指出,“杨尚昆不顾中央多次关于禁止安装窃听器的决定,背着中央,私设窃听器,私录毛主席和常委同志的讲话,盗窃党的机密。”就是在今天,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被人偷听偷录了,可以报警,追究对方责任的。可毛泽东不是普通人,他没有什么秘密,一行一动都在人的注视下。偷装窃听器,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他的言行,以便能够跟上他的思想,属于投机取巧的行为。毛泽东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否则处理应该比这严重。
开展文革时把这件事翻出来,坐实了中央高层有人反对毛泽东,让人感到愤怒,激起了人们搞文革的热情。特别在年轻的学生之间,这最易点燃他们的激情了。一个干部子弟写信说:万万想不到彭真、罗瑞卿这些老党员是这样一批危险人物。“现在我觉得我们只能相信毛主席,只能相信党中央(我指党内),一切人都应怀疑,只要不符合主席指示,什么人都要攻。如果我们的心软(我现在还有这样的心理),要会亡党亡国亡头。”
5月28日,毛泽东批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商定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名单,表示同意。名单如下: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副组长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组员谢镗忠、尹达、王力、关锋、戚本禹、穆欣、姚文元。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