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经历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回顾

火烧 2010-01-13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回顾包产到户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过程,分析学大寨运动的弊端与改革必要性,讲述卓资县如何率先实施大包干责任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社员生活水平。

   

经历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回顾  

   

我于1970年知青插队下乡后,一直生活工作在农村,在卓资县哈达图公社经历了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全过程。现在回顾起来,感触良多。  

打倒“四人帮”以后,农村工作掀起了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高潮,中央期望用学大寨的方式把农村工作搞上去,提高农业生产产量,改善人民生活。学大寨采用的是搞运动的方式,全党全民总动员,从自治区、盟、县党委和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抽调大批干部下农村开展工作,下乡干部都要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全国掀起学大寨的高潮。学大寨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搞水利农田大会战,男女老少齐上战场,十冬腊月在冰天雪地里大干。二是开展“以兴无灭资”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也就是所谓“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学大寨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弊端也不少,表现在有些水利工程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生产上根本起不了作用,劳民伤财。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劳、投资过多,把生产队多年积累的家底用光了,还向信用社贷款,造成劳动工分贬值,社员劳动一天挣十分工,一般只值二、三毛钱,损害了社员的当前利益,影响了他们劳动积极性。卓资县多数扬水站好看,没有真正使用过,社员难免要说怪话。学大寨是在各级政府派出的下乡干部强力推动下进行的,他们往往好大喜功,乱指挥折腾,严重地侵犯了生产队自主权和社员的权益。谁反对,就批评、批判谁,或者让你进入公社办的学习班进行受训教育。事实上学大寨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次大跃进放卫星。  

社员们对学大寨开始还是积极的,但是长期过火地进行,就有了意见。社员全年超强度地劳动,反而工分值降低,口粮不够吃,长期挨饿,哪有劳动积极性?学大寨水利工程多以大队为单位进行的,水利工程项目多,有些生产队出劳力,却根本受益不了,谁愿意白干?于是社员就消极怠工,在集体劳动中磨洋工,出工不出力,而在自家自留地里打冲锋,多养点猪鸡副业过日子。于是上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就主张收回自留地、割家庭副业资本主义的尾巴,向大寨那样从生产队核算过度到以大队来核算。结果越搞越左,越不得人心。  

这时传来万里在安徽推行包产到户的消息,一时人心思动。当时自治区书记是周惠,卓资县县委书记是曹国柱,都是力主改革的人。1979年正月,周惠书记来卓资县考察工作,倡导包产到户,推行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3月卓资县在部分社队开始试行“山药口粮田”下户,小牲畜作价承包给社员。哈达图公社多数生产队把山药口粮田分到了户,其它田还是集体经营,也有的生产队自行把羊下放到了户。这时人心思散,队集体已经收拢不住人心啦。1980年,全公社实行了包产到组,责任到户责任制,普遍受到了社员的欢迎。一般七八家分成一个组,秋后粮食大丰收,多数社员高兴地合不拢嘴,第一次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1981年,全公社都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大包干责任制,所谓大包干就是: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红黑死挨。卓资县是全盟最早、最积极推行包产到户的,比其他旗县早一年。  

分生产队土地财产的过程相当迅速,也很简单。由社员推选出领导小组,把财产定出了价、拿出分田方案,在社员大会上讨论通过,然后全部采取抓纸蛋蛋的方式进行,谁家抓住几号,就按几号排序分地。土地事先按照肥瘦好坏分出一二三类,确定好起头顺序,然后按号给每家分地。哈达图公社人均土地5亩多,一般来讲每户人家分五块左右的土地。也有的生产队采取见地分地的方式,每家分十几块土地。人口少的家庭不好经营,往往采用吃亏的方式相互调换成大块地种。对单身户多是采用分零散地来解决。有的生产队欠社员分红款,队里先把大型固定财产折价给社员抵账。欠生产队款的人家不分或少分财产。也有把欠款户的账务分到分红户的名下来解决,否则欠款户没权分队里的其它财产,所以欠款户多利用亲戚人情关系私下来转移欠账。然后把所有财产作价统计起来,按人头分财产。引起争议的,多采用抓纸蛋蛋的方式解决。耕畜也是按人头分,几家合分一头畜,社员往往以亲友合伙来分,如果相互合不来,再采取折款竞买私自去解决。由于分财产时间快,信用社没有来得及扣回生产队欠信用社的贷款,后来信用社将生产队所欠贷款,分摊落实到每个社员头上,让每户社员签字确认,绝大多数贷款在二三年内被信用社连本带利收了回去。分土地、财产、耕畜的过程,有的人家占了便宜,有的吃了亏,有的分的地好,有的分的地差,吵吵嚷嚷不断。但大家都认可,没有一个人到大队、公社去告状。因为大家都认可抓纸蛋蛋这个公平的方法,吃亏占便宜只能埋怨自己的运气。有个生产队只剩下几个烂农具,不好分下去,干脆当众打烂。当初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打烂石头分沙子”。谁也不愿吃亏,宁愿损坏分割财产,也不愿把好处让给别人。  

按照当时的政策,不叫分田单干,而是统分结合的生产责任制,可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统的功能几乎全部丧失。一些适合集体经营的东西,比如树林也都分到了户,不几年都被农民私下砍光了。大型水利设施也利用的不好,没人组织维护,受到了损坏,甚至遭到破坏,农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少再搞水利工程建设,连打机井的都很少。  

包产到户是在上级政府强力推动下,在大多数社员积极响应下进行的。有些老党员、贫下中农积极分子、社队干部有抵触情绪,持反对态度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说:辛辛苦苦革命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复辟,社会主义的失败。还有一些吃惯了大锅饭的懒汉,不下地劳动的既得利益者,缺乏劳力的人家,干部半家户也反对包产到户。  

但是包产到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把这种抵触、反对意见压了下去。社员给自家干活,劳动积极性空前地高涨,起早贪黑地干活,庄稼长得格外好。刚实行包产到户的那二年,又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好多农家粮食打得放不下,农村出现了卖粮万斤的户,挣钱万元的万元户。一户卖粮5000斤,就可得到买一辆自行车或缝纫机的购买指标,把农民乐的合不上嘴。哈达图公社就出现了十几户卖万斤粮的。永丰大队郝福海养了七八十只羊,家庭收入上万,县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称他的收入相当于一个七级干部的工资。人们以后戏称他为七级干部级别的农民。胜利房子村贾秃娃种葱发了财,被评为乌盟劳动模范。  

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有其必然的因素,政治经济学常识告诉给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解放以后农村农业生产还是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牛耕耧种,机械化设备很少。这种生产方式适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采取合作化大集体生产,违背了当时大多数农民的意愿,他们是在政府强势影响下走向合作的。为了巩固集体大生产这种组织形式,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的行政领导,对农民进行强大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农村培养出一批走集体化的坚定的骨干和积极分子,依靠他们来组织生产。种地成为了一种革命工作。上级政府往往以革命的名义侵犯生产队集体组织的经营自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经济权益。生产队种什么庄稼,搞什么工程建设,分多少口粮,年终分红如何进行,都不由农民自己说了算,上面早按计划给你规划好了。社员失去自由行动的权利,不能自由择业,不能顺便外出,生产、生活各方面都由组织来管,严重地压制了农民的创造性和劳动积极性。尤其是学大寨运动把这种强制推行到极致,终于导致了农村社会的危机,当时一穷二白是农村普遍的现象,全国十亿人口,九亿农民种地,结果还是多生产不下粮食,造成城乡人民按计划供应粮食,人们普遍不够吃。所以说包产到户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对长期以来左的路线作法的拨乱反正。  

包产到户也不是一剂万能的灵药,能够解决农村的全部问题,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也经历了曲折。  

包产到户后,政府停止了过去对受灾地区实行返销粮救济的做法,即使有些村子、有些农户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情况下也不减免或者很少减免税费,不光不救济灾民,还继续向他们催征税费。1984年我在巴音大队下乡催收税费,那年是个灾年,有些农民实在没打下多少粮,连吃的也不够,但必须按原定标准交税费,理由是大包干就是丰收不增,受灾不减,红黑死挨。催收税费工作结束以后,有些农户贫困状况使我夜不能寐。我就写了一份“大唐貢沟村贫困调查报告”分别寄给了党中央书记处、自治区党委和新华社,结果新华社登上了内参,并传来自治区党委周惠书记要来调查的消息。当时社会新闻舆论到处讲农村富得流油,万元户遍地都是,我这份贫困调查报告有点不合事宜。有些县乡领导认为我捅下了大漏子,要惩罚处理我。张楚县长两次来大唐贡沟作调查。我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结果党中央已经发现农村存在贫困问题,开始安排部署在农村的扶贫工作。县政府办公室也转发了我那份调查报告,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对农村的扶贫工作虽然普遍开展起来,但对农民征收税费却是逐年加重,有些农民不堪忍受,撂荒土地进城打工去了,撂荒地的税费又分摊加在继续种地的人身上。我所在的生产队,包产到户那年,每份承包地12元的税费,到了2002年时每份地成了67元的税费,增收了五倍。哈达图乡有一年遭受了大旱天灾,农民地里实在没打下粮,乡政府征收税费就从农民家中拿东西抵账。乡政府拉回农民几千斤猪肉,二百来台缝纫机、电视机等家电设备,还有十几扇大门,可以说农民家里有啥可拿的东西就拿啥,用来抵交税费。农民叫苦不堪,乡镇干部也是苦不堪言。全盟情况都差不多。湖北省有一个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2000年向朱镕基总理上书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反映了农村真实情况。终于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如今农村税费都免了,而且种地有了多种补贴款,农民种地没有了负担,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包产到户后,农民真正黄金好日子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以后种地成了弱势人群的弱势产业。但是,包产到户解放了农民,即使在税费过重的年代,在灾年种地倒赔钱的情况下,农民还可以自由地出去打工赚钱,可以养畜,可以搞家庭副业来弥补收入,门路很多,吃饱饭不成问题,农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温饱问题困扰了中国人多少年,用包产到户这个简单方式就解决了。所以绝大多数农民是衷心拥护这一制度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