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篱笙箫:谁来为人民法治买单?
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才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社会的运转就是一个能量耗散的过程,因而整个社会不能变成一台永动机,而要靠不断的劳动来发动。在没有达到绝对的平衡的时候,一部分人必定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因此就有了阶级斗争,而斗争的核心就是对政权的争夺。政权的不断演替教会人们不断进行思考。
现今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法治比较痴迷,但民主法治到底是什么呢?人类社会不是一直在实践着民主法治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于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国家来说,民主法治的效果大相径庭,即使相对好的西方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根本原因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买不起民主法治这种产品。
从卢麒元先生那里,我知道了类税性支出,通过分析类税性支出的特点,我们能判断出一个社会的性质。在当今中国,无论遇到何种风险,房价一直保持坚挺,远高于正常水准,这就说明房产商在向全国人民征税。而中国的人口福利逐步弱化,短期内也不在于人口增速的下降,还是由于房价高企,转嫁到企业用工成本上。这种二次税收也成为法治中国的一个阴暗面。在所有的民主国家,黑社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些跨国性的黑社会更是让人谈之色变。黑社会的存在就证明法治并不成熟,不能成为社会的唯一选项,还需要政治强力的介入。在朗朗乾坤下是黑衣法官在主持公道,而受益的往往是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法治社会的代价是由谁承担呢?是社会的最底层。《教会》、《古惑仔》这类电影看似很酷,但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为了构建法治社会,小人物在自相残杀。被掠夺的财富成了议员竞选的资金。《后院》更是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正义和罪恶只是一墙之隔,是罪恶为正义付了费。
日本是世界上将黑社会合法化的唯一国家,在这点上它足够诚实、足够有底气。日本的黑社会看起来那么彬彬有礼也在于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黑白合流共管社会也实现了对国民的二次收费,这样的堂而皇之,规模庞大也在于日本普通民众的经济能力,日本藏富于民的国策在这里受到了奇效。这其实是中国武侠世界里追求的境界,朝堂和民间形成制衡,一旦某一方背离了人民初衷,能够由另一方予以纠偏。这也让我想起了《大秦帝国》中商鞅治理秦国的手段。让社会下层的力量壮大起来,国家的法制建设才能真有成效,虽然商鞅被车裂了,但秦国的法治进程没有中断,秦国的强大不可阻挡。
但为何我们从秦就开始迈进法治时代,到如今法治还是离我们如此遥远呢?其实人们只看到了商鞅酷吏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的共富之举。只有百姓能付得起法治的费用,法治才是真正的有意义。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梦想,在以后的朝代却被人遗忘了。社会的底层也逐步沦为草芥的命运,中国人才逐渐把希望寄托在清官大老爷身上。大唐为何那般让人难忘?我们总说大唐的气度,其实这种气度来自均田制赋予的天下为公的精神,共同富裕梦想在中华大地重新燃起,这才让国人至今念念不忘。以后的朝代出过包拯、海瑞那样的清官,但在官员的贪婪中,在空谈误国的魔咒下,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本的侵略更是将中国置于亡国灭种的边缘。在危机状态下,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共同努力重建中国。共产党也不负人民所托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开创共同富裕局面。
在我看来法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家宣扬的无为而治,而毛泽东时代的实践证明了那时的中国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习主席上台后反腐倡廉,改进作风,号召建设法治中国。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个社会的心理并没有大的改观。毛泽东时代的思路是预防,靠的是教育;现今的思路是治理,靠的是法律。不能说哪个思路对,但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民生持续恶化,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况下,缺乏了爱的人群对于压制的反感。每个人都存在侥幸心理,都希望自己成为那条漏网之鱼。这也是在屡屡出台最严法律之后,顶风作案却也屡禁不止。当整个社群撕裂后,法律只能沦为马克思所说的统治阶级的工具了,这是法的悲哀。
一些人批评马克思的论断是经济决定论,但我们不能否认,马克思揭示的是社会运转的大环境。这样,无力改变经济大环境的人们开始绝望了,觉得没有变革社会的希望了。毛泽东是怎么做的呢?他努力维护着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同时对人进行不断的改造。因为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了人,就有了希望。但他也总不忘记阶级斗争,因为只要人存在,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会有阶级斗争。但他的努力还是失败了,因为在共同富裕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经受的挑战还是太少了,他们在斗争中败下阵来。但他的思想胜利了,这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通过经济与人的辩证统一,我们能寻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实现人民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