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已到尽头
温州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跑路甚至跳楼事件,揭示‘温州模式’弊端。民间借贷高利贷盛行,房地产暴利加剧资金链危机,实体经济受冲击。文章呼吁转变模式,回归实体经济,打压房地产暴利。
“温州模式”已到尽头
易晖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份开始至目前,仅是浙江温州地区的知名企业中,就已有29家企业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有数据显示,在温州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毛利润一般在3%至5%,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则高达180%。(10月6日《山东商报》)
有论者将温州一些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归罪于金融市场没有放开,使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难,做实业难,只有炒房、放高利贷才能快速赚到钱。这种看法似是而非,首先,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说明在当地,金融市场已经足够放开,政府至少默认民间借贷“摸着石头过河”。这难道还不够吗?幸亏正规银行没有给“炒房团”放贷,否则资金链断裂现象将波及银行,放大金融风险。要怪只能怪“炒房团”对国家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政策看走了眼。
值得追问的是,为何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比较突出,为何其他地区没有像温州一样“全民放高利贷”?这就不能不反思所谓“温州模式”,有学者认为“温州模式”弊端主要表现为:温州企业大都是从家庭工厂发展起来的,其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表现出不适应性,以小商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缺乏诚信、惟利是图,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已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想当年,温州的小商品质量饱受诟病,近年来,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炒房,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是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的不断攀升。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是无数低收入家庭资金链的断裂。温州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可以“跑路”到国外,而广大房奴资金链断裂只能让银行收回房子。到现在为止,温州中小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跳楼的只有一位知名企业老板沈某,但不知有多少真正的房奴想跳楼。这样的“温州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但愿从此以后,“炒房团”彻底消失,资金链回归实体经济。
据报道,温州的民营企业因缺钱做不好实体的情形最多只占25%左右,实体经济绝对不是夕阳经济。打压房地产暴利,是转变“温州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最好方式。对于走正道、有前途的企业,银行才愿意解决借贷难的问题。
易晖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份开始至目前,仅是浙江温州地区的知名企业中,就已有29家企业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有数据显示,在温州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毛利润一般在3%至5%,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则高达180%。(10月6日《山东商报》)
有论者将温州一些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归罪于金融市场没有放开,使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难,做实业难,只有炒房、放高利贷才能快速赚到钱。这种看法似是而非,首先,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说明在当地,金融市场已经足够放开,政府至少默认民间借贷“摸着石头过河”。这难道还不够吗?幸亏正规银行没有给“炒房团”放贷,否则资金链断裂现象将波及银行,放大金融风险。要怪只能怪“炒房团”对国家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政策看走了眼。
值得追问的是,为何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比较突出,为何其他地区没有像温州一样“全民放高利贷”?这就不能不反思所谓“温州模式”,有学者认为“温州模式”弊端主要表现为:温州企业大都是从家庭工厂发展起来的,其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表现出不适应性,以小商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缺乏诚信、惟利是图,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已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想当年,温州的小商品质量饱受诟病,近年来,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炒房,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是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的不断攀升。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是无数低收入家庭资金链的断裂。温州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可以“跑路”到国外,而广大房奴资金链断裂只能让银行收回房子。到现在为止,温州中小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跳楼的只有一位知名企业老板沈某,但不知有多少真正的房奴想跳楼。这样的“温州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但愿从此以后,“炒房团”彻底消失,资金链回归实体经济。
据报道,温州的民营企业因缺钱做不好实体的情形最多只占25%左右,实体经济绝对不是夕阳经济。打压房地产暴利,是转变“温州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最好方式。对于走正道、有前途的企业,银行才愿意解决借贷难的问题。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