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同志的新《实践论》

火烧 2015-09-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毛泽东新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重点分析社会实践形式、物质与精神转化等新观点,强调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与科学实验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同志对认识论情有独钟,说过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样的话。他曾经有一个愿望,希望在《实践论》的基础上,总结建国以来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写出新的《实践论》,也就是写出新的认识论著作。可惜的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工作的繁重,由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固有逻辑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我们今天没能看到这篇新《实践论》。1963年5月,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论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发表。中国工人阶级当年对这篇论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他们看来,这篇家喻户晓的哲学名著,就是新《实践论》,或者说是新《实践论》的大纲。为此,我们就来简要介绍这篇哲学名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贡献。

  一、关于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同理,人们认识社会实践,也是认识社会实践运动的形式。因此,明确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论》在各种实践形式中,明确肯定了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此外,在生产活动以外的实践形式中,特别指出阶级斗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影响最深刻。因此可以认为,关于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形式的问题,《实践论》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论文,则给出了全面、明确的说明。文章开篇写道: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与《实践论》相比较,这里明确地把阶级斗争列入实践的基本形式。难能可贵的是,这里还把《实践论》没有提到的科学实验,也列入实践的基本形式。科学实验作为实践基本形式的理由,除了它对社会的发展和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外,还在于它是以获得认识和验证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活动,从纯形式上讲,科学实验不但具有社会实践的一般品格,还具有与社会实践直接统一的品格。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三项基本实践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是新提法、新论断。我们认为,这个新论断是富有远见的科学论断。

  二、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新概括

  《实践论》把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概括为两个飞跃,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并作了详尽的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则作出了新的概括: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这里显然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概括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认识过程。这有什么哲学意义吗?有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讲实践论讲得好好的,又去讲精神和物质,是一种倒退,是退回到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这里讲的是认识过程的唯物论前提。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固然不能等同于物质变精神的过程,但实践到认识的特殊过程,就包含了物质以新的运动方式(社会实践)向前发展的一般过程。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如果不承认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我们有什么理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呢?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新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即使在狭义的认识论层次,也要把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贯彻到底。

  无产阶级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是认识世界。毛泽东同志以毕生精力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特别是打造了《实践论》这样的目前仍无人企及的认识工具。但他仍不满意,人到暮年,还壮心不已,希望为工人阶级创造更好、更强大的认识工具。他对党内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人们常说,“虎死了留皮,人死了留名”。我这个人啊,只要为人民留点文就行了。由此可见,他对工人阶级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我们坚决相信,中国工人阶级将世世代代铭记毛泽东同志的恩情和嘱托,一定会在解放的道路上写出新的《实践论》,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