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羽:【“国共合作”之历史意义】犯我中华一统者;必当诛!
中华民族5千年的历史进程昭示了这样一条民族共同呵护与坚守的底线,那就是无论什么性质的力量;亦或是哪一派的力量都能不约而同地传承着“中华一统”的民族信念。正因此中国5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总会显示出;中华各族人民宁可接受“更替的朝代”,但唯一亘古不变的民族要求则是“中华一统”。这个信念已经浓缩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而世代坚守相传;进而成为全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超守。通过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演绎过程,我们发现近代的国共两党对维护“中华一统”这一全民族守望同样有着坚定不移的共同传承,这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传承的要求;所反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具体表现。
翻看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背景,我们发现“国共合作”均是因为中华一统的“汉”传承遭受到了严重威胁,第一次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受到外部列强支持下的;各封建军阀力量严重威胁到了中华一统,所以合作的革命口号则是“打到列强;铲除军阀”。而第二次则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侵略战争已经造成了中华一统的现状变为了实质的分裂,所以国共在面对国家与民族的危难之机;再一次通过艰难地谈判而放弃党争;采取共同合作并通过“全民族誓死抗战”的纲领力挽狂澜,并最终赢得了伟大的抗战胜利!以上两次的历史合作经验充分说明了只有国共合作才能真正迸发出时代所要求的历史伟力。相反只要国共不合作,那么分裂势力就总能以各种面目乘机壮大,于是中华一统的局面就始终存在着威胁,这就是历史昭示给我们今天国共两党的历史规律。
今天的“习马会”是否也存在着过去相似的背景呢?答案是有,而且是的的确确的存在着,并处在“中华一统”遭受威胁不断加大的态势。其具体表现在;中国台湾内部的“台独”势力根深蒂固;而同时在中国大陆里的各种已知的“分裂”势力也正暗中积蓄力量,作为“一中各表”的国共双方均不愿意看到彼此内部的分裂势力在“顽强地生长”,这是双方作为民族一份子所坚持“一中”信念而不约而同;共同传承民族精神与信念的具体表现,是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优异的历史传承,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印在骨子里的共同契约。当全民族中有民族败类正在威胁着中华一统的传承,那么历史经验所给出的道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坚定的国共合作所形成的时代最为强大的向心力。只有国共真正的合作,那么任何民族败类的分裂势力;无论其外部支持与自身力量多么顽固与强大,都将在国共合作过程中被所产生的时代伟力所摧毁。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分裂”势力的克星就是国共合作,这应是国共合作最为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习马会”便是这一历史意义进程的具体表现,只要国共合作便能产生时代所要求的最伟大的合力!即表现为全体中华民族对“中华一统”传承的共同信念;“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然而,历史经验也同样告诉我们这样一条历史规律,只要国共合作遭受到破坏与破产,那么最为广大的人民利益就会受到两党相争所不可避免的祸害,并由此造成人民长期置身于民族分离与国家分裂的威胁当中,今天活跃在两岸的“分裂”势力就恰恰是这种威胁存在的最有力的体现。因此今天的国共合作又必须要充分总结两党过去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合后绝不能再分!要实现“合与分”在一统条件下的辩证统一。为了实现全民族人民福祉这一共同的目标,两党必须做到相互放弃两党主义的具体细节上的路径之争,既要做到相互监督与吸纳的统一,还要共同总结、吸收与归纳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的结合两党优势的具体实现路径,并且都均以保持“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最大纲领来重新审视两党66年以来的各自发展历程,做到相互总结中学习与借鉴。具体做法是;将两党66年来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补充合并,同时又将彼此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相互批判与纠正。比如,通过相互的批评与学习;国共两党的具体奋斗目标应该是实现全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基本政治纲领就应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则需要保持和运用两党各自的政治优势,克服与改正各自的短板,从而消除腐败与特权;建立有效的人民民主;同时还要处理好两党之间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应是合作过程中互相勉励与研究的方向。充分整合好上述两党所有的共识部分,并围绕这一共识而创造出大一统条件下的“合中有分,分中促合”的政治模式,如此“国家一统;合而有分;分而促合”下的长期局面就能产生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只要能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人民民主、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那么这一目标不正是两党“主义”梦寐以求的最终目标吗?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已经将这一伟大目标交给了这次“习马会”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之上,而这一横跨两岸的“握手”除了寄托着两岸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更寄托着我们全民族历史传承的守望。守望相成,则民族万岁!
蓝羽
2015.10.8